日本:懒得做老板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1-08 10:24
全球145个“独角兽”创业公司中,没有一个公司来自日本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车库创业的故事已经成为“硅谷梦”的标配,从微软到戴尔一大堆公司就是那么成长出来了。对创业家来说,中途辍学创业这种一度离经叛道的方式现在成了常规途径,甚至大学生创业自己当老板的故事还被拍成《社交网络》这类电影。
虽然全球不少年轻人有了自己当老板的打算,但在日本则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日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劳动者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不喜欢自己当老板。
“太舒服”磨平了创业梦
日本人力资源服务公司Randstad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劳动者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有66.9%的日本人表示没有创业意愿,在3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最后一名。回答“想在新兴企业工作”的日本人为32.1%,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约60%。
这项调查以当地居住的18~65周岁、每周工作24小时以上的劳动者为对象。在“是否不愿创业”的问题上,回答“是”的世界平均比例为53.1%,而日本的比例则接近70%。在创业意愿偏低的国家中,挪威、捷克、丹麦紧随日本之后。
日本人“懒得”做老板,和当地的创业大环境有关。在调查中认为“本国创业环境良好”的日本劳动者也仅为20%,位列最后。
对于日本人不愿自己当老板和创业环境不佳这种现象,曾在小泉纯一郎首相时代担任经济财政大臣、邮政改革大臣及总务大臣等职的经济学家竹中平藏有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日本是一个太舒服而没法改变的社会。“一旦改革有成果,大家满足了,他们觉得这个社会开始太舒服,就逐渐不想改革。”竹中平藏说。
这样的商业环境直接导致日本在全球排名下降。世界银行最近发布了2017年版营商环境排名,在这项显示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经商便利程度的榜单上,日本排在第34位,比上年下降了2位。
世界银行对各国和地区的融资环境、供电和税收等10个项目进行分析,并在每年发布排名。2017年居第1位的新西兰在“创业便利度”和“融资”等5个项目上高居榜首。第二位是新加坡,第三位是丹麦。中国香港上升了1位,位列第四。
日本的“创业便利度”排在第89位,严重落后。尽管日本央行持续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但“融资”仅排在第82位,“缴纳税款”排第70位,“申请建筑许可证便利度”仅为第60位。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政权在增长战略中曾提出了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排名中“在2020年之前跻身发达国家前三”的目标。但随着日期越来越近,即使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来看,日本也仅名列第23位。
看来,这种“太舒服”的环境在磨平日本人的“老板梦”的同时,也让安倍雄心勃勃的计划化为泡影。
年轻人不干,老年人上
日本文化中“失败”是非常丢人的事,而创业总是伴随着失败,所以日本整体的创业氛围并不好。全球145个“独角兽”创业公司中,没有一个公司来自日本。日本新创业公司2015年获得的风投资金10亿美元左右,而同期美国的创业公司获得了590亿美元。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现在正在努力鼓励民众创业,恢复他们的企业家精神,2017年1月,东京市政府就设立了专门帮助早期创业公司的机构,并给出了7亿日元的预算。
尽管有政府的扶持,现在日本自己选择当老板的创业率仅为4%,不足欧美国家的一半。日本生产力中心的调查显示,新入职员工中愿意创业而不是在传统企业中就职的日本人越来越少,2003年的数据超过30%,但到了2016年才刚超过10%。而新创立公司的企业家中,30岁及以下的人越来越少,从30年前的57%下跌到36%。
公益财团法人日本生产性本部的调查显示,新就业的年轻人不愿意自己开公司的情绪,触及十多年来最强烈水平。
可日本这个国家神奇之处在于,年轻人不怎么想当老板,但干了一辈子的老年人却有老骥伏枥的精神,他们的创业精神比年轻人旺盛。
近几年日本的新趋势是创业者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增多。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中小企业部的报告显示,和30年以前相比,老人在创业者中的占比已经上升了8%。
老年人创业增多也和日本人口结构老龄化有关。日本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野村敦子认为,年老的日本人希望可以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享受效率,充实晚年,而且他们比年轻人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创业。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60岁以上常用雇佣者》统调结果显示,退休后还继续工作的日本老年人正逐年增多,十年间人数增长了两倍多。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创业主要从事咨询、餐饮及旅馆业,他们倾向于利用自己的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其他企业服务;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没有干自己的老本行。
老年人创业看上去很美,但市场研究、经营策略、财务融资等重重关卡,让思维模式已定型的他们需要重新“补课”。
为了支持老年人创业,安倍上台后,重启了“创业塾”行动。在“创业塾”里,由政府委托的地方金融机构、工商团体、律师、税务、创业家等担任讲师,合力开设创业课程,解决老年人创业的疑难杂症。
日本政府推出了专门措施来帮助老人创业者,如设立一些补贴项目。现在日本政府就有个项目,为60岁以上、而且会雇佣老人作为员工的创业公司发放补贴,最高可以达到200万日元。
日本能否成为创业热土
最近有一项针对1000名美国人的调查显示,几乎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想要成为企业家,或者至少想要独立。美国人想自己当老板的比例大大超过日本人。
文化差异可能是“当老板”这种执念差异的原因。日本人更喜欢在现有的框架内循规蹈矩,过按部就班的生活,而美国人更有叛逆感。在美国的早些时代,年轻人通过音乐、性和毒品来反叛父母,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与过往决裂。可是“千禧一代”(生于1980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人)选择了企业作为叛逆方式,而科技则为此装上了引擎。
如果美国人的这种创业热情移植到日本,会不会成功呢?
近年来确实有不少这方面的尝试。在被称为封闭的“村社会”的日本,来自外国的创业者正在增加。据日本法务省统计,2015年获得经营管理在留资格的外国人为1352人。这些人并非全部是创业者,不过参与公司经营的外国人正在稳步增加。
“正是因为在日本,公司才有望成长壮大”,机器人控制装置初创企业MUJIN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美国人罗森·迪安科夫说。
迪安科夫认为,劳动人口不断减少的日本正好需要自己研究的机器人控制技术。自2011年成立公司以来,迪安科夫一直积极致力于开拓客户。MUJIN目前已经在为物流企业等约20家公司提供技术。
在日本开展业务也存在困难。迪安科夫说,日本企业对新技术和新商品作出评价需要较长时间,从开始业务谈判到正式下单也要很长时间。他抱怨,“正因为没有业绩,所以才叫创新”。
在日本筹集资金的难度也很大。在互联网上为医生提供药品信息的enTouch成立于2015年,其创始人美国人马蒂·罗伯茨表示,“因为无法获得社会的信任,所以多次筹资失败”。
外国人如果能在日本创业成功,本身说明日本的创业环境其实并不差,关键是日本人如何自身提高“当老板”的欲望,并打破“舒服”的藩篱。
“我常说这个国家太舒服而不能改变。以目前的程度看,这是一个舒服的国家,但是经济这些年正在戏剧化地停滞,过了十年,大家会非常郁闷,经济甚至可能比韩国还低迷。”经济学家竹中平藏说。
文/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