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斌:“短工”不短心

  • 来源:羽毛球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04 14:54

从 2013 年退役后直到现在,何汉斌第一次回到国家队,身份从“毛哥”变成了“何导”。

曾经的男双队友们,除了蔡赟、傅海峰之外都还在队里,他给他们当了一天的“何导”,

然后就到了女双组,当时队友里最小的骆赢和骆羽,已经是女双组里的老大姐了。

7月12日,何汉斌和队员们一起来到成都双流羽毛球基地。这之前,他带着自己的队员参加了在佛山进行的全运会资格赛,在那里,他的身份是解放军队的男双教练。退役以后,何汉斌回到解放军队,一直担任男双教练。这次重返国家队,一开始得到的通知也是辅助陈其遒指导男双组。双流集训开始的第一天晚上,何汉斌给男双组查房。没想到,第二天他就被分配到了女双组,为此他还专门研究了半天女双的录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感到有太大的困难,“本来就是做教练的,已经4年了,熟门熟路的。”

之所以会请何汉斌来帮忙,双打组主教练张军介绍,这是女双主管教练潘莉提出的。因为女双组是女教练带女队员,所以希望能找男教练来协调一下。而且何汉斌以前也是以混双为主,对女双组的队员也是有帮助的。

前 3 天的训练完成,何汉斌逐渐进入角色。跟一直带着的男孩相比,女孩更需要调动情商去相处。“男孩可以甩个脸,发个脾气,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对待。女孩不像男孩,而且每个人的性格脾气不太一样,对待每个人的方式也不同。”训练场上,何汉斌会陪着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是一个为队员提高技战术水平的过程,也是和她们进行情感磨合的过程。对抗的同时,他总能制造机会,调动球场上队员的情绪,这也是他主动跟队员沟通的方式。“以前我们做队员的时候,只知道埋头苦练,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聪明很多,想法也多了很多,所以我们教练要主动跟他们聊。”

4 年的执教经验,何汉斌更能以“教练思维”跟队员接触,尽管和队员之间有年龄的差距,但并不代表他们之间就缺乏交流的话题。“主要是你能否找到共同的话题”,同时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比如要用他们能够习惯的游戏语言,不能像以前硬压硬管,一下子他们就接受了。”

何汉斌很快就融入了女双组,他明白比起技战术的问题,解决队员的心理问题更加重要。在女双组的老队员退役以后,年轻队员挑起大梁,成绩也不如以前那么突出,这让小队员们对未来产生了一些疑问:就算是拼了,也未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球员的出路比以往任何时候多了很多,真的是非要走这一条路吗?从何汉斌这个角度看,困惑之下的队员好像没有以前那么拼了。“我跟她们讲职业球员和专业球员的区别,只要练出来了,就能获得尊重、地位以及很多东西。”他以男双组的张楠为例,两届奥运会冠军的成就得到的回报,成为刺激男双组其他队员最大的兴奋剂。“练出来”的好处不再是抽象的“画饼”,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身边的队友作例子,最具有说服力。

何汉斌说自己现在只能算是“帮忙”,能否真的留在国家队执教,要等到10月才能最终确定。他只会在成都集训期间“帮忙”,格拉斯哥世锦赛不会同往,随后他将回到解放军队继续以教练身份出战全运会。即便是跟女双组只有 1 个月的相处时间,他还是由衷希望能够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现在的队员少走弯路,“要是我打球的时候能够像现在这样明白,可能就会很不一样。”

俗话说,医者心父母心,在何汉斌身上看到的是——教练心,父母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