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经济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专访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教授

  没有强大的创新,维持生产率增长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再平衡也将面临挑战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教授接受《中国经济报告》专访时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形成一个经济有活力、有动力、有竞争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国民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于三大因素

  中国经济报告: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周天勇: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经济体系。按照过去政治经济学或者哲学的分类,最粗略的可能是生产力体系、生产关系体系。而现代意义上的经济体系分类,从整个实体经济的角度看,包括工业体系、交通体系、城市体系、能源体系、信息体系;从服务经济体系看,包括消费体系、生产性工业服务以及养老、医疗、教育等体系;从金融体系看,包括货币、融资、保险体系;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看,有科技创新体系;从整个经济调节机制看,有价格、利息、汇率体系;从国家对经济秩序和经济行为的规范看,包括经济法律体系,有规则、契约(合同)、商法、公司法等。从宏观调控看,大体上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应当是这样的分类。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和经济体系的关系,我觉得有几个方面:一方面,不平衡表现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缩小较慢。从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看,表现为城乡发展的不协调,主要是市民化的推进速度迟缓,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振兴不够,对于如何健康地推进市民化的城市化,显然现行的机制和体系有问题。此外,还有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不充分实际上就是说,包括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供给存在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创造美好生活里面包括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说明经济体系里对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的一些法律、税收以及整个现代的碳交易、环境容量控制、监测等体系不健全。

  第二,从整个经济体系看,制造业、服务业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以及实体经济发展动能不足问题。比如一些传统的、过剩的产能不能及时调整,成为僵尸产业、僵尸企业等。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机制不能及时出清,该淘汰的企业倒闭不了。另外,国有企业的一系列分配机制、人才机制等不利于效益的提高,说明国有企业体制、实际上也是经济建设体系有问题。还有实体经济方面,虚拟经济过去泡沫过多,而实体经济得不到融资,利润比房地产、高利贷低得多,这就使得人们的投资行为短期化。

  第三,应付国外的经济竞争,防范由国外传导的金融风险,也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风险与机遇并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无疑有利于防范风险、把握机遇。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多个子系统的集合

  中国经济报告:那么,中国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周天勇:我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这么一些特点。

  第一,要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即要技术先进、能耗低、效率高,而且是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工业体系。

  第二,要建设现代化交通体系。比如高铁、高速公路、航空、航运、水运、港口枢纽的现代化。特别关键的是打造智能化的、立体的、综合的交通体系。

  第三,要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从特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小镇到乡村,彼此之间要相互协调、分工协作,而且城市建设要用地合理、规划合理、功能完善。

  第四,要建设现代化服务体系。现代化服务体系就是指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健康、旅游、文化娱乐等各个层次的建设,以及社区体系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第五,要建设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当前,中国研发投入可能是全球第二,但是研发能力、研发质量、研发成果还不如其他第一阵营的一些国家。按照估计,在重大的前沿性技术中,中国有20%的领域是领先的,30%是平行的,而50%是跟随的。因此,中国要加大努力,建设、增强创新体系。

  第六,要建设现代化能源系统。一方面是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比如物联网、计量、监测,包括优化能源的输送、配比,形成一个比较智能化、网络化、高效化、现代化的能源供应系统。另一方面是能源结构的变化,通过对新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储能技术的提高,形成有竞争力的能源。

  第七,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信息体系。这里有几个特征:一是固网和移动网相结合;二是大数据、云储存;三是急速运算的技术;四是平台集成,也叫平台整合,即把交易、供给方、需求方、价格撮合等整合起来;五是终端集成,也叫功能整合,比如手机原来只能发个信息、接个电话,现在什么都能干。

  除以上这些以外,可能还有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比如稳定合理的货币发行体系。还有现代化市场调节体系建设:一是调控体系的大数据化、平台化、指数化;二是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三是减少很多环节,大大改变市场结构。现在的市场就是电子化、信息化和金融的结合,将来要更加现代化。

  总的来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形成一个经济有活力、有动力、有竞争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国民经济体系。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经济报告: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周天勇: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加快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际上是一个改革的过程,过去旧的经济体系要改变、要转型,要建立新的金融经济体系,就需要改革。

  首先,改革要分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划清政府管哪些事、市场管哪些事。政府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如果缺位,就没有人来维护市场规则,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就会供给不足。

  其次,对不合理的体制要加快改革。比如教育、医疗卫生这些体系里还存在着市场准入门槛设置太多的问题--社会资本进不来、国外资金进不来、国外服务业先进的方式进不来、国外比较好的供给进不来。大量的教育消费流失,主要是因为市场没完全开放,不让外资和民资进来,所以造成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不够。医疗也是一样,以前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和医师分类过细。所以,这些体制准入要改革、放开。

  此外,市场要加快技术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对接,包括大数据、移动通讯、急速运算这些技术和网络的对接。还要改革工程项目的投融资及准入机制。总之,要大力弥补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一些短板。

  第二,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来提升和完善中国的经济体系。比如通过智能制造来提升工业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比如智能交通)来提高整个交通体系的运行水平;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提升能源管理水平、能源体系和服务业体系,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的浪费大、能耗高、污染大、质量低等难题。

  第三,要加快修改法律和立法的速度周期,大规模清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法律、法规、法条。

  第四,要处理好创新与规范的关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很多事物是变化的,是新生事物。新生事物还没发展就立法,最后可能就没法创新了。因此,对很多新生事物要允许先试,允许先发展,要包容。也就是说,要让新生事物先发展、先实验、先成熟,然后再立法,这样才能使经济体系有创新的空间。

  第五,政府要补足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短板。比如教育、卫生、医疗现在还是投入不足,看病贵、看病难到现在还没有彻底解决。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提供力度。

  总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要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质增效来改变工业、交通、能源这些经济体系,使其降低成本,有竞争力;三要立法,通过加快立法以及处理好规范与搞活的关系、规范与创新的关系,使经济体系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四要补足经济体系的短板。

  推动三大变革

  中国经济报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推动一系列配套改革。比如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你怎么看待这三大重要变革?

  周天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旨在增强经济供给体系的功能。

  提高经济质量需要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靠技术进步来提高质量,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智能制造、信息化;二是通过科技进步,把一些技术上的短板补起来;三是提高工匠精神,通过工匠精神提高质量,把产品做精致;四是做好质量管理。

  提高效率也需要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向改革要效率,减少代工和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二是向技术进步要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出、降低消耗;三是向管理要效率,通过改善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成本管理等来降耗、增效。

  动力转换是一个更广义的,或者是总体的概念,主要是指催生经济新动能。动力不足就需要动能变革。一是通过改革获得动能。比如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产权明晰、土地承包期延长、资产产权得到安全、知识产权得到激励。产权制度改革是激发动能的一个非常基础的方面,只有产权清晰、人们对产权有稳定预期、产权安全,才可以避免矛盾,激活动力。二是通过技术进步要动力。通过智能制造等,把科技进步、创新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动力、新经济。三是要打破一些禁锢动力的领域,比如通用航空这块没放开,没放开就没有动力,就形成不了国民经济的新经济增长点。因此,要放活,通过打破利益禁锢,把一些资源以及人、财、物盘活,这就是新旧动能的转换。

  另外,我认为,供给是一种动力,需求也是一种动力。过去中国经济是靠出口、投资拉动的,但是现在这个拉动的动能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动力转换--从过去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转为想办法使消费需求变成新动能。增强消费动能,关键是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供公共教育与医疗、降低住宅价格,通过这些办法使老百姓有更多的消费需求、更高的消费能力。这样,就能平衡产能过剩,推动经济增长。

  实体经济需要休养生息

  中国经济报告: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你认为应该如何振兴实体经济?

  周天勇:目前来看,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要严格控制住房地产以及以钱赚钱的金融乱象,高利贷这些要抑制住。要用经济的办法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实体经济中税费、社保高的问题,还是要减税,特别是要进行新的结构性减税。一是要推出组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政府的全部收入不得超过中国每年GDP的30%,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2-5个百分点,社保综合费率降低到30%,小规模企业纳税起征点从目前的每月3万元提高到5万元,废止一切除税收和社会保险金以外的行政收费项目,土地出让金改为房地产税,企业用地中可以以土地财产权所有者入股的方式降低土地成本,政府的各类罚款要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启动需求侧的财政和货币改革,与之相配合。政府实行上述休养生息经济政策之时,会出现收入减少和支出扩大的两难情况。因此,应该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和借债加以平衡。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提高房贷利率,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在财政政策上,开征房地产税,以抑制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引导其流入实体经济,同时避免实体经济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

  第三,推进旨在降低成本的配套性体制改革。降低高融资成本的关键性配套改革表现在:放开民营小银行的准入、纯粹民营化、限制规模、服务社区和创业、分级监管、每级监管责权一致;废除民间贷款利率不得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规定,消除事实上对高利贷的司法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小微企业按照“熟人社会、信息对称、决策链短、固定成本低”的内在机制性规则发放贷款。

  中国经济报告 刘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