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思维导图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19 10:23

将一张 A4 纸横向放置,在纸张中心绘制一个气泡,作为你思维导图的起点,并在气泡当中写上这一思维导图的主题,随后,在气泡的四周,用带有装饰性的箭头连接起其他关键字。初看起来,毫无疑问,这一团混乱的图样就像是某人在服务会议中的极度厌烦之下所做出的涂鸦。然而,对于认识这一图样的人而言,它却意味着一次思维方式的变革,一个新的教学时代的希望,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运用自身的记忆及智慧。这一标有箭头的图样将诸多关键词整理成树状结构,并被命名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于 19 世纪 60 年代由英国人东尼·博赞首创,这一创造被认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思维工具”。数年前,即 1956 年,普林斯顿的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发现了“7±2”的法则——我们的大脑每小时能够记忆大约 7 条新信息。“7±2 的意思是,我们每小时可能只能记住 5 条特别复杂的材料,天赋异禀的人,则有可能每小时记住 9 条新信息。” Signos 思维导图培训中心的其中一位负责人帕特里克·内弗补充道。这一能力限制迫使我们,在想要记忆课程或会议的内容时,不得不将我们所听到或读到的内容进行笔录,并将之归纳成 7个主要的概念。然而,我们的笔记总是充满着错误。这些笔记难以被他人阅读,因为我们总是用省略或是涂鸦的方式进行记录,且他们通常是单色而单调的。更糟的是,常规的笔记方式难以为我们所记录的内容分出层级,也无助于我们筛选主要信息。“在传统笔记中,关键词通常出现在单独的一页,并被淹没在诸多次要信息之中。这一笔记方法阻止了大脑在信息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 东尼·博赞在其著作《思维导图》中如此写道。传统笔记的混乱排版为理解记忆带来困难。“因其单调性,传统笔记将大脑带入了一个半催眠的状态,并让记忆成为了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补充道。当学生、职员、管理人员重新阅读他们的笔记时,他们会迷失在诸多的冗余信息之中,难以专注于其中的关键概念。

正是在此基础上,思维导图这一禁止句子撰写的笔记方法应运而生。其倡导者认为,我们只需通过关键词,记忆20% 的文章内容,便足以重构整篇文献。这一笔记法将文章主题置于卡片正中,随后通过关键词排布次级信息,如有必要,还可以设置第三级信息。这样一来,当一个小学生学习英法百年战争相关的课程时,他首先应当仔细阅读他的历史教材,然后在纸张的中心写下“百年战争”这一主题。根据这一主题,他可以延伸出第一个箭头,指向关键词“原因”,随后是第二个箭头 :“关键人物”,第三个箭头 :“参与国家”,第四个箭头 :“冲突地点”,第五个箭头 :“日期”……记忆卡片通过可视化方式组织文献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足够。对于思维导图而言,图画与颜色是不可或缺的。一画胜千言,他还需要在“关键人物”的气泡里画上安茹王朝和瓦卢瓦王朝的纹章,这并不容易,却不可或缺,图画可以有效地帮助大脑记忆信息。“视觉记忆可以保有最多信息。” Signos 的智力教练及培训师卡罗莱娜·文森佐尼确认道,“相应的,思维导图是辅助我们记忆进程的最优工具。”思维导图源自于一名古希腊诗人所创造的记忆术。因为缺乏用于记录其演说的载体,这一时期的演说家只能用心记忆一切,这使他们精疲力竭。凯阿岛的西莫尼德因此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记忆手段,即想象一段路程,并在其中依次放置我们需要记忆的概念与观点。在诵读其文章时,只需沿着这条道路前行,观点与概念便会在脑海中自然涌现。思维导图辅助记忆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展开。我们在脑海中扫描所绘制图样的同时,便能轻易记起其中的概念与关键词,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地重述出课程或会议的内容。

这一新生的记忆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信奉“精益管理”的企业。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应当减少幻灯片、成沓的 PDF 文件及网络会议在办公中的使用,而只需专注于要点。精益管理的中心,便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将财政法案概括在一页以内,”帕特里克·内弗说道,“而无需以并不吸引人的方式撰写数百页。”在 70 年代,汽车制造商丰田集团首先在集团的日常运作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公司的生产率,优化了公司的内部架构。随后,克莱斯勒、巴黎银行,雪铁龙集团也加入了这一行动。如今,Signos 工作室则负责教授忠利集团、法国航空、雷诺货车、舒帮及欧尚等公司思维导图的优点及效用。此外,思维导图软件也得到开发与推广,其中的佼佼者 MindManager 拥有 150 万注册用户,且以每月 1.5 万新用户的数量递增。

鉴于这一笔记法在学习上的功效,这些线条的作者在她想要帮助自己 9 岁的儿子学习水循环相关课程时使用了思维导图,并获得了令人惊讶的学习成果……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手中拿着一张纸,那是思维导图么?当然,那是他与老师共同绘制的。事实上,从 2010 年起,思维导图学习法便已经作为老师教学的推荐工具出现在了法国教育计划中。但这一推崇仍然是内敛的。事实上,因其可贵的教学成果,斯堪的纳维亚的学校早已将思维导图作为必备的教学材料。而在加拿大,Neurosup 计划,这一试图根据近期关于大脑机能的研究成果创造新的教学法的项目,也要求学校使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手段。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其课堂内容,学生则进行誊写,上色并记忆。这是一种有望引发教学革新的方法么?创新支持工作室的个人发展培训师阿利克斯·德维利尔斯曾与他的客户——学困生们一起绘制思维导图。显然,他们喜欢这一学习模式,并用数小时的时间绘制小图标及美丽的箭头,将左拉的《萌芽》呈现在一张纸上。“然而,当他们试图重述这本书时,他们却只能记住一些关键词,而不能重新组织语句,无法复原文本意义,难以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他们说不出作品是因何而打动他们。”她说道。将《萌芽》概括于一张纸上? 6 个箭头和“煤炭“、”沙瓦尔“、”“一次罢工”、“头盔灯”4个词语而已。[ 译自法国《观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