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学院 大数据时代后勤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1-03 15:54
上海商学院是一所坚持“以商立校”的办学理念,侧重培养商业和商务管理人才的市属高校,全校学生一万余人,教师四百余名。学校分奉贤与市区两个校区。上海商学院在积极推进后勤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中,初步成功地构建了“面向用户”的后勤信息化服务体系,深受学院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
当今信息化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上海商学院在考虑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始终把握学院的培养目标和特色,通过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后勤管理能力,体现服务育人宗旨。学院提出:结合学院“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后勤保障处和基建处(合署)要紧紧围绕“居、食、住、行、建”五大服务功能,构建“面向用户”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期达成人人满意的“幸福校园”新生态。
目标有四个:一是“资源的共享”,要通过智慧校园中各个应用系统的紧密联合,实现校园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促进后勤管理水平提高;二是“综合的服务”,要提供面向师生的综合信息服务,使学院师生能通过多种终端快速、准确地获取校园中后勤业务过程的信息和服务;三是“科学的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后勤管理决策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撑,实现科学的后勤管理;四是“智慧的环境”,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一种新型智慧化、节能化的校园环境。
借鉴互联网商业模式
上海商学院钟幼伟副校长介绍,上海商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许多创新思路是借鉴商务模式并对当今“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的科技要素细心观察后萌发的,是在管理团队不经意的喝茶闲聊中产生的。根据商学院的特点,把商业模式移植到后勤服务管理之中,实现了电子商务向移动商务的转变。师生只要手机安装后勤APP后,管理者、服务者与客户端就能双向互动,享受即时所需的后勤服务。
钟幼伟说,商学院借鉴“大众点评”“淘宝网”的做法,由客户端对食堂的服务质量进行点赞,借鉴地铁进出闸机的设计和停车库车位数可在大屏幕显示的方法对大浴室进出人流进行监控。
师生从手机上可即时看到浴室内有几个空位,这样的好处是,不仅避免了学生的等候时间,可自主地采取错时洗浴,而且学生进出浴室刷卡后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洗浴时间——因为在大浴室洗澡虽是免费的,但男生超过20分钟,女生超过25分钟,就要收取超时费了。
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一窝蜂”而造成的时间浪费,而且还在服务中引导学生增强节能、节水意识。
同时,上海商学院还借鉴“滴滴打车”,将这一模式引用到物业维修。维修人员接到保修,可以及时抢单,及时赶赴现场。对“用户是否满意?”“怎样以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测评”等相关问题,钟幼伟说,他们有检查服务结果的手段,那就是借鉴了“银行服务系统”。客户端最后对维修人员的服务质量点赞评价后,信息就会先到后台,再自动转给后勤管理者。后勤管理者就可按每位员工的工作量和服务质量发放奖金,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对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由客户端的“数据说话”,充分体现了评价系统的公平、公正,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钟幼伟还介绍了学生对宿管阿姨的评价方法。他们在宿舍大厅设立实时显示满意度的屏幕,学生可在门口刷卡机刷卡,及时对宿管阿姨的服务质量作出评价。大屏幕还能显示当日票数,本月票数和累计票数,这一借鉴“中国好声音人气指数”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宿管阿姨的服务质量。
杰出的科学家李政道先生说过一句话:“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钟幼伟所说的“好玩”,就是带领这个团队“玩”在问题的提出,就是以对事业的执着,对师生人性化的服务,对员工精细化的管理,依托信息技术创新着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从而实现后勤服务质量的可测量、可评价、可控制。
落实规划构建“幸福校园”
上海商学院致力于建设“幸福校园”,并对自己后勤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成效辐射和愿景中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第一,后勤信息化建设预期成效是通过信息化后勤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便捷,包括获取相关信息更快捷、安排学习活动更智能和校园生活管理更自主。第二,信息化后勤让学校的日常管理更加智慧化,包括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电子档案系统化。第三,学校综合服务实现智能化,包括学校管理智能化和管理、服务、决策分析水平大幅提高。
实现信息化“幸福校园”,即要建立基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幸福校园”。通过建设实现移动学习、移动生活的智慧校园,拓展移动管理和移动科研,建设者快乐地掌握新技术实现建设内容,广大师生在校园内享受贴身的信息服务,管理者轻松地获得智能的分析数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后勤信息化创新模式探索,要实现移动互联网思维,人人都是开发者,社交平台深度融合,优质的人工设计及人机交互、迅速的迭代更新,注重客户体验。
同时,上海商学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得到了当地科委的高度重视,现已被纳入该区的科技孵化基地。作为重要项目,学院的总体目标是依据学校目前信息化现状进一步结合实际需求分析和国内外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采用开放的原则,充分利用政府、运营商、企业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资源、资金等,充分挖掘与各运营商的合作机制,将“双赢”的合作层面逐步拓宽,依靠银行对校园一卡通建设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结合目前先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明显“商”的特色的以服务为本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必须找准方向,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这些信息化工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睿智,勇于创新,善于借鉴的工作精神确实让人叹服。
相关链接
十三五”高校信息化向融合创新迈进
“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蒋东兴指出,“十三五”重在融合创新。
一般来说高校宽带网络接入和多媒体教学环境都早已具备,而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新技术也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不少融合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并且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普及。高校信息化当前已处于应用深化期,如何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知识管理以及后勤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融合创新,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同时也应看到融合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深度应用受到IT支撑不力的束缚。蒋东兴指出,高校信息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提升,一方面是如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除了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学校的政策导向与推动力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是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整合,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学校信息化的领导力与协调力。
本报记者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