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管定居皖南:读你千遍不厌倦

  “山水田园悠闲度日,美学诗意精致生活。”一位50岁的华为元老级高管,病退后旅居美国陪读。远离亲朋备感孤独的老人最终选择回国,和妻子辗转来到黄山脚下西溪南小乡村时被美景打动,遂停下脚步安了家。此后他们下地躬耕创办民宿,融进现代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把无数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过成了每一个日常。

  难能可贵的是,为使千年古村可持续发展,老人华丽转身,不遗余力地提升古村生态环境。经他参与治理的黄山脚下的画里乡村,吸引了大批中国精英阶层不再移民澳洲、美洲,趋之若鹜来此定居养老。

  千年古村来了“大老板”

  杜春平出生在安徽省淮南市。1992年,他进入成立不到5年的华为公司,成为华为公司元老级成员之一。他从基层一线技术人员做起,直至升任深圳华为公司最为核心研发交换机的技术部副总。

  杜春平43岁时因病提前从华为内退,当时青梅竹马的妻子余淮42岁,在深圳一家外资学术期刊任编辑。为了照顾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她也辞职陪同丈夫一起去美国旅居。

  他们到了美国后,儿子一放学什么课外活动也不参加了,回家享受爸妈的美食和久违的父爱母爱。没多久,儿子的班主任找到杜春平夫妇,婉转地说:“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很早就教育孩子要摆脱依赖父母的心理,早日学会独立。而你们这种陪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坚忍性格的养成不利。”

  由于旅居美国无法常与亲友团聚畅叙,加之国外生活环境与国内大相径庭,为了儿子及早融入校园,杜春平夫妇权衡再三后毅然回国。

  杜春平和妻子多年来一直在大城市打拼奔波,非常向往蓝天白云下自由随性的生活。

  2011年夏天,夫妻俩来到老家安徽和几个朋友去皖南旅行。他们来到黄山脚下风景迤逦的千年古村落西溪南村,徜徉在流淌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徽派古建筑里,杜春平感触颇深:此地不正是自己的梦中家园吗?

  于是,杜春平和妻子毅然决定定居皖南小山村。起初,杜春平租房居住,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致力于甲骨文研究、朱程理学探索,以及黄山古明清徽派建筑保护。

  2012年夏季,杜春平再次来到西溪南村,买下一处古民居,里里外外精心改造成自己的新家,妻子取名为“悠然居”。妻子酷爱花草,便见缝插针撒种播绿,很快小院里花草长势蓬勃,蔷薇、木槿花、菊花、金银花、栀子花等应季次第在院墙内外怒放。

  而庭院外小桥流水,小猫小狗在石板上懒散地晒着太阳。跨过石头搭的小桥,前方不远处就是河床开阔碧水见底的丰乐河,走在木桥上就像走入了一副油画中,一切世俗的喧嚣嘈杂瞬间被抛在脑后。

  每天清晨,伴着鸟鸣和溪水声醒来;夜幕四合,在虫鸣声和星光中入眠。他们还在自己的小农场里养了两头牛、四只羊、一群鸡和几只鹅。杜春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遇干完农活归家的村民,老杜总不忘上前寒暄几句,再谦恭地学点种养经。

  晚上临睡时,杜春平开始在朋友圈中记录下务农点滴:“告别活力四射的深圳,回到安静祥和的乡下。”“锄完玉米地的草,又开始搭葡萄架,劳动不仅创造了健康食品,而且还能出汗排毒,省掉了健身房的开支。”“抽空在河边拾点垃圾,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而且还顺带健身了……”

  不到半年,杜春平和妻子俨然成了这个千年古村的新村民。

  松鼠餐厅牵出的“生态情”

  令杜春平没想到的是,因为改造出典雅别致的“悠然居”,夫妻俩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名人”。村领导都慕名来找他咨询大事:因为拆迁问题,西溪南有许多烂尾楼,如何处置很棘手。杜春平是徽州迷,不愿看到自己定居的桃花源出现一道道残垣断壁,索性冒险买下了8套烂尾房开始重新打造。经历700多个日夜,杜春平和朋友们投资3000万的改造之旅终于结束,并给自己的乡村民宿取名“清溪涵月”。

  2015年4月,餐厅员工在打扫卫生时,突然从屋顶木梁上掉下来两个毛茸茸、肉乎乎的动物,一身的灰毛尾巴特别大,当地人辨认出这是刚出生不久的小松鼠。杜春平夫妇大喜过望,买来奶粉每天用奶瓶喂好几次。光阴流逝,两只小精灵越长越大,杜春平每天用手机拍摄视频,记录下小家伙的成长花絮。3个多月后,茁壮成长的松鼠兄弟回归野性,攀爬屋顶木梁已是矫健如飞。

  就餐的房客看到松鼠兄弟房顶现身,惊奇得合不拢嘴,一开始还以为是老板娘养的宠物,当了解到这两只松鼠的成长经历,大家不由发出感叹:动物和人类原来可以这样零距离友好交往呀!

  十分喜爱这两只胖乎乎的小家伙,杜太太给它们取名萌萌松鼠家族,每天变着花样提供食物,还给餐厅取名为“松鼠餐厅”。1年后,杜春平恋恋不舍地将它们放归大自然。奇怪的是,此后每隔几天,他们总能看到两只松鼠在餐厅门外的大树上上蹿下跳,还不时摇动蓬松的尾巴,仿佛在和救命恩人打招呼呢。

  因为和松鼠兄弟的这段结缘,杜春平想到了更多。下雪天,山里的鸟儿难觅食,他于是花2000多元,请当地工匠打了10多个精致的投食木笼子,挂在自家农场四周的树上。笼内洒满谷物,笼子壁上钻几个小洞供鸟儿头钻进去进食。没想到,小小的善举打动了周围乡亲。过去,为驱逐鸟类啄食庄稼瓜果,乡亲们有时会用剧毒农药浸泡谷物后洒进田野毒害野鸟,而如今,乡亲们主动收起了农药,西溪南村里各色鸟儿回归,好听的鸟鸣在山间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本来只是想寻处桃花源安享晚年,却一不小心投资了民宿。”杜春平乐呵呵地说,“既然做了,就要守住初衷,做环保,做健康。”杜春平为此流转了90多亩土地,引导村民种植有机蔬菜,10多名古村留守妇女从此在家门口拿上了工资。

  肥料是由厨余发酵堆制成的农家肥,作物间混合种植白三叶等植物。到了次年,小农场绽放出勃勃生机。蔬菜茎肥杆壮、枝叶繁茂;菜地里蚯蚓、青蛙多了;白头翁、灰喜鹊也飞来了,它们专吃害虫。就这么不知不觉间,小环境内的生态平衡了。

  杜春平不抽烟,可他注意到抽烟的村民还真不少。为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花了不少心思。民宿的大小公共场所都有显著的禁烟标志,他要求自己的员工一律不抽烟,能做到全年不抽烟的员工奖励500元。渐渐地,周围抽烟的人越来越少,空气都自带香气了,花香、果香,都是大自然的味道。

  感受着千年古村的朴实,杜春平希望自己能为古村多做点事儿。民宿是传达文化、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载体,那么,是否也可以做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平台呢?于是,杜春平发起成立爱心基金会,并邀请圈子里的爱心人士扩容,关爱帮扶古村里生活困难的村民。村民们种出了绿色安全的作物,得卖出去才能营生。杜春平于是利用民宿土产展销平台、酒店电商平台和自己广泛的人脉关系,无偿帮村民做推广、找销路。

  在古村讲述世界各地生态故事

  小溪清清,鸟语花香,风吹过麦田,层层起波浪,生活在古村油画般的环境里,杜春平像上足了发条一样,浑身充满力量。

  但回归田园的生活并不全是舒心美好,在融入古村的过程中杜春平每天也会看到不和谐。管还是不管呢?经过短暂的纠结,杜春平有了决定:既然自己是古村一员,就有义务保护古村的生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千年古村焕发愈加迷人的魅力。

  杜春平的第一个目标是护渔。他记得刚到西溪南村时,自家门前小石桥下和丰乐河里,河床底部密集着一层小鱼,叫皖南石斑鱼,或攒堆集群啄食,或调皮地翻下白肚皮排成长队激流冲浪。溪鱼叠人影,野趣兀自生,成为皖南一抹风景。

  古村的石斑鱼在菜市1斤能卖近百元。于是,在利润驱使下,一年四季疯狂电鱼成为许多村民赚钱的方法。

  这种毁灭生态竭泽而渔的做法,让杜春平寝食难安。他多次找当地农委和公安部门,反映电鱼对生态环境的极端破坏,并沟通改进遏制的方法。不仅如此,他还找到村里几户经常电鱼的农户,“老乡,再这样电鱼,早晚有一天我们的石斑鱼会消失的。生态破坏了,最终还是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啊!我建议你们到我的民宿和农场上班,一样可以赚钱养家!”他以每组电池高于原价200元的代价,花了数千元回收电池后销毁,并安排渔民就业。

  在杜春平的努力下,如今当地农委终于将捕鱼纳入高压执法打击范畴。2014年7月,上级还拨款,在西溪南村境内大小溪流安装了20多个高清电子摄像头,并在村两委干部手机上安装主机客户端,村干们在家联网就能随时看到全村各个角度的情况。从此,古村再没发现一个非法电鱼者。“小桥流水人家,鱼虾惊跃竹排”的绝佳生态美景再度回归。

  这件事给了杜春平以启发,生态意识环保理念是需要大力宣传的,能不能用自己的民宿,作为宣传的阵地呢?杜春平的方法是——做个“有心人”。他向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朋友搜集其他国家保护生态的案例,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下来,然后装裱上墙或制作成简易读本。这些小故事吸引了来往游客,而杜春平展示出的一张钓鱼票,更是引起众人好奇……

  原来,不久前,美国加州一位朋友给他邮寄来一张豆干大小满纸英文的钓鱼票,向他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2017年夏天,几个华侨租用一艘游艇去加州公海海钓。上船前,每人购买了一张价值约百元人民币的钓鱼票。他们可以在海面上尽情垂钓一天,但渔获最多只允许带回10条鱼,且每条鱼的规格必须超过1英尺。游客钓上鱼时,立即会有海洋生态保护执法者上前用高精度尺子丈量每条鱼的长度,所有人钓到1英尺以下的小鱼必须立即放生。

  这种独特严谨的海洋生态管理保护方式,令友人感慨万千,他想到杜春平的环保心愿,于是将钓鱼票留了下来。

  杜春平十分感动,这张“钓鱼票”就是一个深刻的提醒啊——钓友和渔民在索取大自然的馈赠时,请高抬贵手放生小鱼。

  如今,杜春平稍有空暇便在村里大街小巷溜达,与乡亲聊家常,当起了生态文明劝导员。“大嫂,溪水清澈洗菜也方便,我们如果把不要的菜根和菜叶扔到垃圾箱里,水就会越来越干净。”“老乡,这里是一个古村落,我们要保护它,平常要多骑自行车,尽量不要开车。”“孩子们,红薯叶子上生了虫是好事,虫吃叶子不会影响红薯品质。地球村需要万物共生才能保护生态平衡……”这些婉转易懂的话,成了杜春平在西溪南古村的口头禅,他有时笑自己都快成了“唐僧”。

  村民们不但理解了杜春平的行为,每当节假日游客增多时,大家还主动加入他的生态保护联盟。杜春平最大的心愿是:作为曾经接触过中西方发达的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企业高管,自己要扎根古村,把环保、友爱的理念,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给当地村民。

  而今,像杜春平一样有知识、有创意、有情怀,慕名前来西溪南村定居养老的人越来越多。别样的人生融聚进古村别样的风景中,“读你千遍不厌倦”。

  文/老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