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与接受:巴勒斯坦90后的两种姿态

  • 来源:看世界
  • 关键字:巴勒斯坦,90后
  • 发布时间:2018-02-06 15:01

  巴勒斯坦居民和以色列士兵之间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艾赫德·塔米米的例子却显得有些不一样。16岁的巴勒斯坦少女塔米米居住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纳比萨贺村。当两名以色列士兵突然驻扎在她家门口时,她上前要求他们立即离开。

  塔米米显得情绪激动,她上前扇了一位以色列士兵一巴掌,还对他拳打脚踢。塔米米的表姐在一旁用手机拍下了全过程,并在社交网站上展开直播。塔米米为此付出了代价:以色列当局指控她包括恶意袭警和煽动仇恨在内一共12项罪名,并将她交由以色列军事法庭审判。

  借助着网络的强大力量,塔米米迅速走红了。亲巴勒斯坦的人士赞扬她是“反抗以色列暴政”的年轻力量,将她比作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和圣女贞德一样的人物。未成年的塔米米就这样成为了巴勒斯坦的“民族英雄”。

  不同于以往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塔米米这一代人拥有互联网作为自我发声的渠道。他们的声音和面孔不仅仅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所知,更被传播到了全世界。成长在军事隔离网背后的巴勒斯坦90后,正在巴勒斯坦-以色列的政治版图上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存在感。

  网络红人的抗争路

  2016年,以色列官方拘禁了大约375名年龄介乎12岁-17岁的巴勒斯坦青少年,大多是因为他们向以色列士兵发动像投掷石块或是破坏公物这类的“小型游击战”。塔米米这样利用网络发动“宣传战”的策略因而显得独树一帜。

  实际上塔米米并不是第一次走红。早在2012年,只有11岁的塔米米就被拍摄到和以色列士兵对峙的场景:那时她的哥哥被以色列军方逮捕,小不点儿一样的塔米米向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士兵表达了抗议。极具感染力的画面使得塔米米成为了以色列周边多国群众心中的“小英雄”,就连当时的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也专门邀请她前往土耳其访问。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次的事件可以说是2011年的重演。“我看到那个用橡皮子弹打了我堂弟的士兵居然到我家门口来站岗,”塔米米不久前在法庭上发言时讲到,“我无法遏制住心中的怒气,做了我该做的事情。”

  塔米米的堂弟穆罕默德·塔米米今年14岁,他在2017年12月的一次街头抗议中被以色列军方的橡皮子弹击中,头部遭受重创,一度陷入重度昏迷。

  塔米米通过社交网络向全世界展示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人民生活现状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她的个人推特账号虽然在遭逮捕后停止更新并随后被删除,但推特上很快又出现了声援她的声浪,一个名为“释放塔米米”的账号累积到了超过15000名粉丝。

  以色列记者本·艾伦瑞奇分析认为,塔米米在网络世界建构起了“以弱小对抗强大”的形象。“无论如何,以色列监禁一位16岁少女的行为都是会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更不要说是一位来自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少女。”他写到。

  艾伦瑞奇表示,“约旦河西岸”或是“加沙地带”这样的字眼虽然经常在国际新闻里被提及。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仍然很难从巴勒斯坦人的视角去深入了解本地居民生活在军事管制和不间断炮火之下的不安感——塔米米的推特账号于是成了了解第一手信息的窗口。

  “如果不是(以色列)的非法占领,我可以到检查站另外一侧的球场上去踢球。我们的村庄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望得到(地中海)海岸,但是没有以色列的官方批准,我们没有到海边去的权利。”塔米米在自己录制的推特视频中介绍到。

  只想过正常的生活

  塔米米视频中所表达的沮丧感是这一代巴勒斯坦青少年的集体缩影:因为生活在以色列军方的管控之下,他们丧失掉了太多成长中应该有的快乐,被抹杀掉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让这一切变得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不远处的以色列定居点内,一切却又显得没有什么两样。

  比如在东耶路撒冷和西岸地区的一些地方,教育资源非常紧张。很多学龄儿童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局面。以色列一家人权机构估计称,在东耶路撒冷地区的每一万名5岁儿童中,有大约一半都无法在学龄到来前分得一个学位;学龄前的教育需求通常也无法得到满足,每两万幼儿中,有大约1.2万名无法接受学龄前教育。

  对很多巴勒斯坦的年轻人来说,像塔米米那样高姿态地抵抗以色列的非法占领和包围只是一种选项;另一种选择则是安安静静地、接受现状过日子——2014年的一份民调显示,73%受访问的巴勒斯坦年轻人表示自己不属于任何一个政治团体;58%的受访者则表示自己从未参与任何与巴以政治相关的活动。当被问及原因时,“对现有政治团体的不满”占了最大的比例。

  26岁的海法来自于西岸,他说:“我们受够了所有的巴勒斯坦政党。这些党派就知道为了自己的利益搞腐败,他们根本不在乎普通巴勒斯坦人的生活。”

  23岁的大学毕业生勒文·拉提法表示,巴勒斯坦的政党总是喜欢宣扬对以色列和所有犹太人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只想和平相处,过上正常的生活。”同样来自西岸的拉提法在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和以色列人交过朋友。她说自己对以色列人的印象全部来自政治宣传,直到去年她前往巴黎做交换生,才在日常生活中首次和来自以色列的同学有过交谈。

  《赫芬顿邮报》记者玛雅·华厄里分析称,宗教和种族仇恨的概念在新一代的巴勒斯坦人身上无法产生太多共鸣。这些巴勒斯坦90后和全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一样,更多的只是操心自己的学业、事业和爱情,他们没有野心、也没有动力去凭借一己之力解决如此复杂的地缘政治难题。

  文/张晓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