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中枢+数据流通“毛细血管” 杭州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从每一个网页的浏览,到每一次便捷的约车,从政府部门登记的每一条信息,到医院就诊的每一个记录,数字时代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一种新生资源——数据。

  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大数据已成为人类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新手段,促进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引擎,提升国家综合能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新利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杭州市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创新引领

  连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在杭州,有一句被很多人熟知的“名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却从来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

  有人统计,中国有的大城市有将近60万个摄像头,如果不借助人工智能,需要120万人才能在当天把摄像头的数据看完。数据归集是基础,智能运算是关键,杭州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连接了起来。

  在杭州,街头的摄像头不仅在“观察”,还可以“思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深度的融合运用,给城市装上了可以感知、预警、指挥的“大脑”。

  2016年,杭州市正式启动城市数据大脑。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构建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运用,给城市装上可以感知、预警、指挥的“大脑”。

  数据大脑的运用不仅是技术创新,更催生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改变。

  以交通领域为例,交通治理,是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挑战的第一个难题。大数据的量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更为客观公平的衡量标准,决定了无论是分流疏导还是信号配时,都必须摒弃传统的点线管理模式,而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统筹组织地面交通、区域交通。

  同时逐步改变了交警传统的警务机制和管理模式,真正把大数据作为战斗力生成方式,推动“城市数据大脑”与交管业务工作的融合,努力实现公安交管工作的转型升级。

  自去年9月以来,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模块率先在市区和萧山区部分道路开展试点。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实现交通实时状态判定和自动事件报警,并通过人工智能反哺信号灯控制系统,计算出实时的交通优化方案。

  在杭州市萧山区开展的一次救护车演练中,从市心路-晨晖路路口到市心路-利华路路口全程近7公里的路程中救护车出行被优先21次,平均行驶速度达36km/h,相较该路段常规通行时间节省854秒。

  854秒的“救命”时间背后,是交通、公安、医疗、消防等不同部门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更是一套快速而精密的运算和系统调度——急救点接到急救电话,运算平台根据共享数据进行实时计算,自动调配沿线信号灯的配时。

  同时,监控视频根据救护车的GPS定位,始终跟踪救护车行驶,指挥中心的终端大屏会帮助交警把控急救的实时进展。调度中,对路段的预判提前好几个路口,并以秒级单位进行分析判断,确保车辆最快速在绿灯状态下通行。

  目前,数据大脑已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

  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全市信号灯报警并调整配时方案8000余次,视频监控自动巡查到安全事件近2万件。

  大胆拓荒,加大推进力度。2018年,杭州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围绕交通治堵、移动办事、智慧亚运等重点,推动城市数据大脑应用从交通向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延伸拓展。

  启动城管、医疗系统全面接入和改造提升工作,在数据资源互通、智能算法共享条件下,探索提升行业系统效能的有效路径。

  充分发挥高新企业优势

  合作共赢

  在运用大数据治理交通过程中,交警部门加强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经信委等部门协作,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高新企业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合作多赢。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实战经验优势,加强产研结合、科技攻关和机制创新,为以数据为纽带,促进部门和企业协同治理“城市病”探索了路径。

  在充分发挥高新企业优势过程中,阿里云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中控、银江等企业深入开展交通调控研究,海康、大华提供视频检测技术,新华三、富士康提供云计算、网络设备等支持……城市数据大脑广泛吸纳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参与研究、发挥所长。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还与阿里云、城市大数据运营公司联合开发“祥云”DRMS,实现了百万级数据的秒级归集,有效整合数据资源。

  加速“云端产业”发展。杭州着力建设云栖小镇、云谷等产业平台,落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人才,打造一批“大数据开发企业”;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工厂物联网”,将每一个生产过程“数据化”,确保采集足够,为大数据运用打下坚实的产业和技术基础。

  以城市大脑为载体的大数据应用在城市治理中展开

  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企业合力的同时,杭州市还注重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大数据治理中,打造千千万万个数据流通的“毛细血管”。

  小到井盖、路灯,大到桥梁、隧道,从找找车位、找找公厕、天天骑车到街市百态、政策惠民,杭州市城管委推出的“贴心城管”App汇聚了杭州城市管理各行业“人”、“事”、“物”等各类静态和动态信息,并在国内首次推出“我来爆料”功能等举措,主动打开城市管理“工作闭环”和“黑盒”,在建设城市管理“数据大脑”方面,持续提升着各类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感知能力。

  在杭州市城管委大楼内的数字大厅,大屏幕上显示的杭州地图不时亮起反映问题的红点。十几个工作人员对着大屏幕和各自的电脑屏幕,及时分派解决问题,每天,这个大厅要处理问题约1万个。

  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杭州市城管委主动更新城市治理理念,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手段,依托“数字化城管”、视频监控等技术,开展智慧城管建设,推动杭州城市管理的重心已从人防转为技防。

  自2017年11月底“杭州政务”App上线以来,以政务办理为重点,在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的同时,延伸数据收集面,成为集政务信息共享和数据资源积累于一身的移动政务端。目前,浙江政务服务网App杭州平台累计接入事项86项,其中公民个人办事事项53项、商事登记事项33项。

  在丰富的数据基础上,杭州充分发挥城市大脑的辅助决策作用。在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算法模型,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迭代优化,计算出更“聪明”的城市运行和建设方案:每个路口红绿灯设置为多长时间通行效率最高,哪些路口应该禁止左转,公交车辆和线路如何调度更为合理,道路修建是否有更好的选择……让政府决策更为精准、智能。

  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近年来,大数据运用方兴未艾,杭州绝不是孤例。为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迫切需要所有人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这是新时代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

  佚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