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立照为证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07 16:36

首先,我们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作为一本摄影杂志,为什么要关注行为艺术?最直接的答案是:摄影是行为艺术家记录和传播作品的手段和媒介之一,也是公众了解行为艺术的最重要窗口。而且,在摄影收藏市场中,也有不少高价作品出自行为艺术家之手。

其实,这已经不是《摄影世界》第一次关注行为艺术了。我们在2016年12期便选择了一张行为艺术的记录照片作为封面,它来自有“行为艺术之母”之称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Марина Абрамовић)。那件作品记录的是她与恋人、艺术合作伙伴乌雷在1978年的一次行为作品《AAA,AAA》,他们俩脸对脸大声呼喊,直至双方都嘶哑气竭。

行为艺术发端于20世纪中期,法国艺术家伊芙-克莱因(Yves Klein,1928—1962)在33岁时曾张开双臂从二楼跳下去,结果摔断了腿。这是有照片记录的、最早的行为艺术作品,名为《自由坠落》,艺术家声称自己“坠入了虚空”。中国的行为艺术则在“85新潮美术运动”中起步,有过争议,受过排斥,逐渐发展,直到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行为艺术显得更加夸张,也会给观众带来更强的视觉和心灵冲击。但与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表达不同的是,依托于艺术家身体的行为作为一种“活”的艺术形式,其作品存续的时间短暂,虽然有的行为艺术家重在表达而不在意记录,但更多情况是照片和影像文献是行为得以传播和发挥更大社会影响力的载体,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本专题采访了四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艺术家。区志航是国内唯一凭借行为艺术作品获得荷赛奖的艺术家(2010年《那一刻》系列获第5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当代社会热点组图荣誉奖),他通过在事发场所做俯卧撑的形式,表达对重大公共事件的关注,行为本身也成为了公共事件;何云昌于1994年开始从事行为艺术创作,其代表作品中具有高风险的大胆行为非常多,观众看到都会感觉到疼,但他自己却觉得这些都是“很过瘾”的事;苍鑫是1990年代前期非常活跃的“东村艺术家群体”成员,有评论家将其称为“中国艺术的萨满”,他在当代艺术的各种实践和深刻的中国精神传统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1996年起,以“现实主义”绘画的精湛技巧而闻名的赵半狄转而运用作为流行文化形式的广告摄影与作为象征符号的可爱熊猫形象,用一系列行为表演巧妙地介入彼时方兴未艾的社会状况,但作品又不能简单地归类于行为艺术。

身体为媒,影像为证。请翻开下一页,让我们一同伴随照片来倾听行为艺术家如是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