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选2010 年高性能计算(HPC)领域让国人最振奋的一件大事,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天河一号”在全球HPC TOP500 评选中一举夺魁当之无愧。此前,中国在该榜单中取得前十名的成绩已经是表现不俗。然而,成绩只反映了问题的一个侧面,引发人们更多思考的是,接下来的HPC 该向哪个方向走?普通用户如何快速把HPC 与生产力,即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原动力有保障
从大方向来看,HPC 发展到今天,最值得关注的有两方面:一是从技术指标上看,千万亿次已经成为一个事实标杆,下一个目标则是百亿亿次计算,这种计算能力的可预见性发展直接带动了IT 产业计算发展。另一个是从应用端看,越来越多的HPC 应用从研究机构、高校走出来,进入各行各业,应用于商业领域,成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工具。
面对这样的趋势,在全球HPC TOP500 榜单中约占据80%席位的英特尔又该有何作为?英特尔服务器平台产品经理张振宇表示,英特尔的“两只大手”既要继续引领高性能计算技术发展,推动千万亿次向百亿亿次进阶,还要努力帮助行业客户利用HPC 解决实际问题。从计算本身来讲,英特尔在制程、高能效、平台和软件工具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关于HPC 的可见性规划。这让业界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越向前发展,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难度也越大,只依赖原有技术,根本无法实现计算能力的大幅度跨越。为此,英特尔的态度是:从生产工艺到技术领先性、产品路线图以及产品交付能力各方面消除技术障碍,并在不同阶段与客户需求相匹配。“我们的Tick-Tocks模式创新会持续下去,明年会进入Tock阶段,下半年将推出新架构Sandy Bridge,引进AVX指令集,使浮点计算能力提升两倍,这些特性非常值得HPC用户关注。”张振宇介绍说。
与此相适应,作为HPC 重要协处理器的集成众核(MIC)也开始走进用户的视野。英特尔高性能计算/ 工作站方案架构师何万青介绍说:“MIC 产品系列和架构是一个长期投资方向。全球重要用户包括部分中国科研和商用用户也参与了合作,对MIC软件平台和使用模式提出反馈意见。”在英特尔的战略中,80%以上的HPC 应用都会运行在至强架构上,而少量但并发程度极高的应用会交由集成众核来处理。为了保护用户软件投资,减低开发难度,英特尔针对MIC 对软件工具进行了扩展,用户可以使用完全一样的编程模式和语言。
降低构建门槛
MIC的推出将会明显增加客户选择的灵活度,客户的困惑也会随之而来。“我们未来要提供客户参考,让客户根据应用去查询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架构,尽量减少反复实验的探索工作。”张振宇说,“英特尔Cluster Ready计划就是抓手之一。这个项目是在厂商和行业专家没深入到的地方,让客户针对应用进行有效选择,这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这一“铺就最后一公里”的计划当中,英特尔提供相应的工具和规范,用户可以通过工具和规范快速搭建集群,还可以远程排错。在这一平台上,软硬件厂商都提供了相应支持,包括提供真实环境下的测试结果。借助这种方式,英特尔有效地解决了三个问题,如何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性能功耗比?用户如何有效使用这套集群系统?怎样更快地部署和降低用户的集群维护成本?“我们希望把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张振宇说。
与Cluster Ready 计划在中国深入推进相应和的是,中国市场上的服务器厂商也开始热衷于这项计划。理由很简单,越来越多的服务器厂商看重中小集群市场,而这一计划在此时毫无疑问是可以帮助他们开拓市场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