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毒害使迷惑。
【辨析】
同音词有“鼓惑”,为煽动迷惑之义,着重强调以某种思想、学说为工具煽动人心。同义成语有“诪张为幻”,二者都有“迷惑人”的意思,但“诪张为幻”强调欺骗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蛊惑”则指用制造舆论或谣言来达到目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把许多毒虫放入一个器皿中,最后吃掉其他的虫子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就称为“蛊”。因此这个字上面是“虫”,下面是器皿的“皿”。
【起源与演变】
“蛊”,《说文解字》说解为“腹中虫也”,本义是人肚子里的寄生虫,后指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蛊毒”泛指一切祸害人的毒物、毒药;“整蛊”则渐渐脱离了毒药、毒害的意思,是整人、搞恶作剧的意思。
【例句】
新中国成立初期,隐藏在人民内部的国民党反动派四处散播谣言,蛊惑人心,企图颠覆我党政权。
【字里字外】
《左传》中“皿虫为蛊”,简单介绍了“蛊”这种东西的本质和字形的来源。此后,我国文献中与此有关的记载渐渐多了起来。普遍认为,“蛊”是人工培育出来,专门用于害人的虫子,轻则让人生病,重则让人丧命。同时,“蛊”也被赋予了一些更为浪漫和神秘的用途,比如,有人相信对自己的爱人下了情蛊,那么爱人就会一辈子死心塌地地爱着自己,永远不会变心。很多传说中的痴情女子都试图用这种方法来挽回负心爱人的心意。
关于“蛊”的这些传说使它变成了一个带有神秘、恐怖色彩的字眼,但是不能简单地把这些归为迷信愚昧的行为,它有时候表达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比如某个男孩子和女孩子相爱了,男孩子离开家乡出去打工时,一直想念着女孩子,希望能早点回家见到她。我们就可以说,这是因为女孩子对这个远行的男孩子有一点蛊惑,让他时常牵挂。这只是一种浪漫的说法,并不代表女孩子真的给男孩子下了所谓的“情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