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节假日,我们会因为面对一些事物“有感而发”而动笔。这,本是好事。
但是如果对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写作未抓住“独特”,就可能使得一些文章只是合格,难以“优秀”!
【例文】
腊八粥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每年这一天,奶奶都会给我们熬一锅腊八粥。那天早上,奶奶早就拎着满满一袋子菜回到家里,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叮嘱我和爸妈下午早点回家喝腊八粥。传说在古时候,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就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而我奶奶熬的腊八粥却更丰富多彩:有米、胡萝卜、青菜、花生、黄豆、莲子、白果、豆腐、木耳、红枣等多种食材。以前奶奶煮腊八粥时我总爱在旁边看着,奶奶一次性在锅里加足了水,先将黄豆、莲子、白果、绿豆、花生熬至半熟,再放入米和少量的糯米一起熬,煮粥要用大火,等米开花了,奶奶才加入青菜、胡萝卜、豆腐等,然后用文火熬,边熬边搅拌,奶奶说,这样粥才不会糊。望着一锅色泽艳丽、芳香馥郁的腊八粥,顿时你会垂涎三尺。用勺子舀一点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特别是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味道真是无法形容。
晚上,我们一家人喝着腊八粥,说着腊八事。奶奶说,姨奶奶家在山东,她们每年还要在腊八这天泡上蒜头,到除夕那天,蒜头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一个个味道甘甜,但我们四川人不怎么吃。听了奶奶的话,我嚷着叫奶奶教我做腊八蒜,奶奶拗不过我,就教我做了腊八蒜。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罐腊八蒜放入坛中。今年姨奶奶来了,我要给她一个惊喜!
【郭老师看法】
写节日写习俗写民俗,要设法弄清来龙去脉,要多方调查了解——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岁终之月称“腊”,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新旧交替(《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田猎获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这是腊八由来。
要有独特材料。回顾例文,作者写了自己家的腊八粥——奶奶准备了很多种类的食材,仔细读,又发现没很好展开写。这不行。没有写出自己与别人经历、见闻的不同。
请看冰心奶奶《腊八粥》片段——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这样,不仅仅是自己的家事写出来了,而且把自己对去世的亲人的思念和国家、民族、时代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不仅是真实,不仅是独特,更是“以小见大”!
小朋友们,你明白点什么了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