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革命:我国移动应用变迁史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1G至5G)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随到引领的加速演进历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智能升级,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移动应用,也拓展出丰富的商业模式,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可以说,移动应用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科技进步和生活变迁的一面最好的镜子。

  移动应用萌芽阶段:从模拟到数字通信(1980—1999年)

  关键词:数字通信技术

  1987年是我国移动通信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的广东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前夕,中国的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正式开通并商用。这一年,摩托罗拉公司也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开发中国市场。于是第一代手持电话终端—大哥大,在其诞生14年后首次进入中国,当时公开价格25000元左右,入网费也达到6000元,足以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但在当时却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如今,像砖头一样笨重的大哥大与风衣、墨镜的组合,依然是怀旧电影里的经典搭配。

  从1G主宰到2G兴起。成立于1928年的摩托罗拉是移动通信时代的开创者,其开创并主导了1G模拟通信市场。但是,由于1G模拟通信的通话质量和保密性差、信号不稳定,很快人们就着手研发新型移动通信技术。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与数字信号的应用更加成熟,当时的移动运营商逐渐转向了数字通信技术,移动通信进入2G时代,相关技术与应用快速进步。

  此时,数字移动电话渐渐取代模拟移动电话。1991年,爱立信和诺基亚率先在欧洲架设了第一个GSM网络,并在短短10年内,遍布全世界162个国家,使用人数超过1亿、市场占有率高达75%。诺基亚此时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数字手机Nokia 1011、Nokia 2100,前者是第一部能发短信的手机,后者内置的贪吃蛇游戏则可看作是移动应用的雏形。随着2G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在中国变得流行,虽然价格仍较贵,但不再是奢侈品。诺基亚3110、摩托罗拉StarTAC等经典机型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移动应用起步阶段:多媒体传输时代(2000—2007年)

  关键词:智能手机

  3G时代开启后,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2000年后,2G的速度与容量上限逐渐面临瓶颈,各国运营商及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准备迎接3G时代,制定了CDMA 2000、TD-SCDMA、W-CDMA三种通信标准。其中,由欧盟与日本推出的W-CDMA,参与者最多、最成熟、市场占率最高。3G通信网络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手段相结合,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其主要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3G初期的速度为300k-2Mbps,相较2G约仅9600bps-64kbps的下载速度,足足提升了30多倍。声音和数据传输速度上的巨大提升,使得3G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更好地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推动移动设备进入功能性时代。

  智能手机开始出现。由于其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处理器,以及更大的显示屏,促使移动应用的开发标准化、操作流畅化以及表现多元化,为设计开发提供的便利。这一时期,主流手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mobile、塞班、黑莓。

  中文移动操作系统和中文应用出现。2000年,微软推出Win CE 3.0,Windows CE 3.0上的iPAQ 3630 Pocket PC应用,标志着移动应用进入多媒体时代。之后微软推出专门为手机设计的Pocket PC 2002 Phone Edition操作系统。2002年10月,我国基于Pocket PC操作系统推出首款智能手机多普达686,在国内掀起智能手机热潮,微软对中国市场较为重视,中文移动应用涌现,微软也借此机会将面向手机的Pocket PC 2002 Phone Edition操作系统更名为Windows Mobile,随后又推出了Windows Mobile 2003、5.0、6.0、6.1、6.5。

  塞班系统在此时出现并雄霸一时。由西门子、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几家大型的移动通信设备商共同出资注册的合资公司EPOC,成立塞班公司,研发手机专用的操作系统以抵御来自微软的竞争。其开发的塞班系统(Symbian)用户界面灵活,可以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当时诺基亚在手机市场占有率达40%左右,因此塞班系统的移动用户数量最大,国内诸多的移动应用皆以塞班系统为重点,如UCWEB、Pica、百阅等。

  移动应用相应进入发展新阶段。随着JAVA等编程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许多可供用户自由安装、卸载的应用程序,其中多以游戏娱乐类为主,基于3G所能提供的高速数据传输业务,又出现了资讯、社交、工具等与互联网相连接的移动应用,这一时期,我国市场上先后出现了mPhone、摩英科技的CE-Star(Windows Mobile的外挂中文平台),UCWEB(浏览器)、掌上书院(电子书在线阅读工具)、手机QQ、A4和点讯开发的手机输入法等。

  以这一阶段我国最流行的移动应用之一—手机QQ为例,它诞生于2003年,主要在诺基亚功能机及塞班系统上运行,整个软件的界面都较为单一,基本能满足好友在线聊天的需求。2005年到2007年,手机QQ更加个性化,设计更为清新简约,也实现了聊天(视频、群聊)、新闻资讯、娱乐影音等功能。

  移动应用突破阶段:智能手机新时代(2008—2013年)

  关键词:平台化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Macworld Expo展会上正式发布第一代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新时代,也真正推动了3G的普及。当时,Windows Mobile与塞班争斗、诺基亚依然一家独大,苹果手机整合了多点触控、手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下载平台和应用程序等功能一战成名,主宰了高端市场。苹果跨时代创新还在于,2008年推出了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其可供下载安装应用程序,改变了早期网页下载、接线传输、自行组装的移动应用获取方式,大幅降低了移动应用的开发维护成本,开启了移动应用生态时代。与此同时,2007年11月,互联网搜索领域巨头谷歌推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并获得了中国移动、NTT DoCoMo、沃达丰、T-MOBILE等诸多运营商的支持,并获得了除诺基亚、黑莓之外的绝大部分大中型手机厂商的支持,迅速占据中端市场。iOS、Android等智能操作系统的出现,促使了更多APP的诞生,相较于之前以游戏娱乐为主的APP类型,资讯工具类APP开始增多。

  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各互联网公司都在利用手机浏览器和即时通信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随着2010年手机浏览器突破WEB网站手机适配技术,用户逐渐能够通过手机获得与PC相同的信息内容服务和浏览体验。用户对手机浏览器的上网需求由简单的浏览网页发展成游戏、社交、阅读等多元化诉求,手机浏览器也逐渐成为集社交、娱乐、商务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积极打造杀手级应用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2010年,张小龙带领团队开始打造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即时通信微信服务,截至2013年10月底,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此外,小米推出了米聊,阿里推出了来往,网易推出了易信等即时通信业务,采用手机号码绑定社交应用等技术,让电信运营商等竞争对手措手不及。2013年底,新浪微博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亿。

  各互联网公司积极推进全业务向移动互联网转型。阿里加大了手机淘宝和手机支付宝业务推广力度。2013年“双11”购物节,手机淘宝的整体支付宝成交额同比增长560%,单日成交笔数占整体的21%,同比增长420%,截至2013年底,手机支付宝用户数量超过1亿。随着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宝和微信展开了移动支付争夺大战。百度也加快将搜索等业务向移动端迁移,推出了手机搜索、手机地图等各类手机应用,但是由于反应慢了一步,一度后续增长乏力。此外,新浪、网易等传统门户网站也加快了在移动端布局,纷纷加大手机端新闻APP应用推广力度。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大量涌现。这一时期,打通渠道和锁定场景成为该时期商业模式的本质。滴滴打车、今日头条、小米等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在此期间大量涌现,极大地激发了投资界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投资兴趣。

  移动应用爆发阶段:“新四大发明”出现(2014—2017年)

  关键词:4G

  2011年,4G标准落实。3GPP(3G技术规范机构)提出了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TE-Advanced作为4G技术标准,由于LTE可兼容W-CDMA,而全球覆盖率最高的基站正是W-CDMA,因此各大运营商纷纷决定采用LTE-Advanced当作第四代通信技术标准(4G)。4G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下载速度可达100Mbps以上,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M)快25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再扩展到整个地区,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010年海外主流运营商开始规模建设4G。据Zenith Media数据,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在互联网总流量中的占比达到68%。全球移动端访问网络的用户数量已超过桌面端用户,来自手机和平板的网络流量合计已达51.2%。

  2013年12月,我国正式向三大运营商颁发4G牌照。2018年初,我国4G用户已近10亿,渗透率达70%,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另据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早在2014年6月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移动应用商店市场。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规模建设,移动应用使用量、下载量和收入均快速增长。2016年,全球移动应用使用总时长达到近9000亿小时,较2015年同比增长83%,多数国家/地区同比增长率达20%以上。全球应用下载量在2016年增长15%,年下载量超过900亿。我国移动应用下载量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移动应用商店市场。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iOS端移动应用下载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中国的应用下载量达490亿,第三方安卓商店的下载量增加2.6倍。从主要第三方应用商店情况看,腾讯应用宝日分发已突破2亿;小米应用商店2016年第三季度分发量突破650亿大关,环比增长30%。

  移动应用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日益密切。移动应用成为企业开展业务新平台、营销推广新渠道,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日渐凸显。在泛生活服务领域,金融理财、餐饮、旅游、母婴、出行、房产、医疗、汽车服务、教育等传统行业都在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进行着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6.9%,达到3981.5亿元,已超过美国且正在不断拉大与美国的差距。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应用市场的绝对收入增长将超过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之和。

  这一时期,代表中国新时代的“新四大发明”出现,除高铁外,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都借助移动互联网获得爆发式发展。

  移动支付技术逐渐成熟,奠定了电商、知识付费等发展基础。2014年,从微信红包引爆除夕夜到余额宝取缔论战,再到滴滴与快的打车挑起腾讯和阿里的移动支付大战,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被推向新的高潮,也为各移动应用在移动端实现打赏、付费等功能奠定基础,这一方面拉动移动金融在规范化发展后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奠定了移动电商和知识付费的基础。在移动支付的基础上,“双11”购物节交易额年年攀升,2017年天猫“双11”交易额以1682亿元收官,而2009年起步时交易额仅为0.5亿元。另外,根据艾媒咨询报告,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达1.88亿人。知识付费现已形成几大类别,知识电商类、社区直播类、社交问答类、内容打赏类、社区直播类、讲座课程类、线下约见类、第三方支持工具、付费文档类。同时,2017年内容分发和知识市场领域的竞争开始彼此渗透,BAT、微博、头条等内容分发方开始试水知识付费,探索发展边界。

  分享经济新兴项目层出不穷。2016年4月22日,摩拜公司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宣布摩拜单车服务登陆申城,以倡导绿色出行的方式给世界地球日“一份礼物”,从此共享单车大战开启,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汽车等出现,试图撼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在网约车领域,美团除南京试点外,已拟定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七个城市拓展网约车市场。在共享汽车领域,从2017年中开始受到资本关注的共享汽车进入市场培养阶段,用户量从无到有处于稳步增长中,显然已经成为分享经济下一个最受关注的领域,滴滴、摩拜纷纷入驻,其中EVCARD到2018年1月中旬,已进驻60个城市,注册用户近200万,运营网点约12000个、覆盖停车位约55000个、投放新能源汽车约27000辆。

  移动游戏成为游戏业增长的最大动力。2017年,全球移动游戏市场已达504亿美元,其中中国是发展最快的移动游戏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游戏市场。在海外市场,中国移动游戏在多地市场表现突出。《王者荣耀》《诛仙》《最终幻想:觉醒》《阴阳师》等优秀中国游戏产品在海外广受欢迎。

  即时应用获得长足发展。2017年,在APP中嵌入、无需下载即可访问的即时应用获得长足发展,已形成系统的生态体系,在零售、电商、餐饮行业吸金能力突出。根据微信官方数据,2017年微信小程序上线58万个,日活达到1.7亿。目前小程序已发展出集第三方服务、投资机构、媒体、云服务、应用商店、分析工具、运营者(创业者、互联网公司代表等)的生态,覆盖游戏、工具、内容、生活、电商、交通、社群、出行、餐饮、金融、门店等众多领域。2018年3月20日,华为、小米、中兴、联想等手机厂商,共同举办了“快应用”标准启动发布会。“快应用”是几家手机厂商基于硬件平台共同推出的新型应用生态,用户不必下载安装,即点即用,能够享受到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快应用”很像微信的小程序,但是入口在各自的手机定制系统中。

  移动应用市场向头部集中,同时黑马频现。我国移动应用市场已经形成集中在BAT、网易、京东或今日头条等头部公司的局面,但2017年短视频和图像领域黑马应用频现。短视频创作门槛低,其社交、互动性强,深受热爱表达自我的年轻用户追捧,除抖音外,还涌现出VUE、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快手等应用。

  万物互联阶段:从“互联网+”到“万物+”(2018年始)

  关键词:物联网、线上线下融合

  2017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积极推进NB-IoT基站和网络建设,加快其商用布局,上海、雄安新区、鹰潭等地NB-IoT已正式商用。

  2017年物联网创新应用进入新阶段。京东、百度、阿里、小米和奇虎360等均先后发布物联网战略,赋能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可穿戴设备、智能楼宇、物流、电商等。我国车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设备也爆炸式增长,扩大了传统移动互联网边界,带动了大量相关移动应用的研发,推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比如,在零售领域,收款机在结账和付款过程中的传统角色正被削弱或被移动支付所取代;而且随着阿里、京东、苏宁相继推出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体验店,并在物品展示、支付结算、安全保障等领域深度应用物联网技术,这些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购物体验,也加速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作为5G引领者之一,其商用进程正在快速推进。早在4G时代,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爆发,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国内移动互联网流量连年翻番增长,远高于全球15%的平均增速。当前,高清视频、物联网(车联网)、VR/AR等应用场景逐步显现,随之带来对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连接、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技术,即5G的强烈需求。我国作为5G的引领者之一,2018年将进入5G推进关键拐点,商用时点或有望超预期,这将对移动应用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世界将从“互联网+”走向“万物+”,或构建出新的应用生态和商业模式。

  因此,移动通信的未来可以想见。首先,未来移动互联网入口,应是以更丰富的二维码、传感器、声音、指纹、手势、眼神、意念等为交互中心的云端应用,当前发展迅速的小程序即是极好的证明。其次,承载移动应用的设备将得到极大的扩展,各个行业、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将率先成为移动应用的载体。最后,移动应用的可实现的功能将得到扩大,想象空间巨大,比如在高清视频、车联网、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AR/VR)、资产追踪、智慧农业、远程医疗、公用事业监控、自动驾驶、工业4.0、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均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届时,数据资产的重要性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关于数据安全及管理问题也将日益严峻,这将成为未来政府和企业的一大挑战。

  文/刘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