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

  • 来源:科技中国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5-25 11:41

摘要:为了对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明确的把握,本文探讨了创作个性对文学风格的意义,并且对影响文学风格和创作个性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帮助。

关键词: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作品

引言:文学风格是一篇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创作个性则是作者创作的内在创作特征,二者相辅相成,创作个性决定文学风格,同时也通过文学风格展现出来。因此。我们探讨一篇文章的文学风格,是要在创作个性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而且还要结合作者本身的创作环境,才能有效的实现对文学风格的把握。

一、文学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关系

文学风格指的是作家通过特定的文字组合来表达自己思想内涵的一种方式,东西方对于“风格”的认知并不相同,西方认为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展现出来的文体和修辞,是作者通过外部文字来展现的内在特性,例如,歌德就认为文学风格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而我国古代多用“格调”、“风致”等词汇来表达“文学风格”的含义。文学创作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就是作者,客体就是作品本身,由于文学风格是作者内心的反映,因而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文学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关系:文学风格基于创作个性,而创作个性决定文学风格,如果说文学风格寄托在作品本身,那么作品的存在就是文学风格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探讨文学风格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创作个性进行分析,包括文学作品的题材、结构、语言等多个方面。

二、创作个性对文学风格的意义

(一)对创作个性的理解

创作个性体现了作者的内在特征,因此,要想充分的理解创作个性,就需要从哲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综合的理解,从哲学上来说,个性是和共性相对的,是作者的态度倾向,包括兴趣、动机、价值取向等;从心理学上来说,创作个性体现了作者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决定着作者的写作行为方式,创作个性是在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之下行成的稳定的能够驾驭作品的整体结构[1] 。我们常说的个性指的是活泼、沉稳、粗犷、细腻等个人气质类型,这些气质的形成和个体的生活经历以及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样创作个性也是作者在长期的生活和写作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创作能力等,创作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个性气质特征。

(二)文学作品的形成要素

我们在前面分析过创作个性对文学风格的意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需要进行重点分析的因素,那就是创作个性在作品中体现的出来的实际程度,创作个性体现了作者的内在特征,而作品则是创作个性的外在物质体现,这中间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条件来限制这种转化,包括法律、道德、时代、政治等等,如果在转化的过程中忽视这些因素,就很容易导致转化的失败。文学风格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作品本身,而文学作品是需要作者在发掘创作题材形成创作思路的基础上,按照自身的创作个性采用一定的文字组合以及修辞运用来完成的,因此文学风格是不能背离创作个性的,没有创作个性作为依托,文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说,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的外部表现形式,体现了作者的本质特征。

三、影响文学风格和创作个性形成的因素

(一)作者本身的人格特征

一个作家的文学作品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文学风格的形成,只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固定的风格,这个作家的作品才能和其他人的作品真正的区别开来,“风格即人”,马克思的这个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说法,对这个观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文学风格和人格是矛盾的统一体,文学风格就是作者的人格通过文学作品实现的外化,但是外化是一个趋同的过程,因此,“风格即人”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征,因此,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也可能是其人格的相反面,从古之今,“大奸能为大忠之文”的例子不在少数,例如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奸臣严嵩就有“晚节冰霜恒自保”的佳句,由此可见,文学风格和作者人格是一个矛盾的两极,有可能二者相辅相成,也有可能相反[2] 。

(二)作者本身的创作才能

在曹丕的《点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文以气为主”,这里所说的“气”就是作者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展现形式,展现的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由作者本身的创作才能来决定,只有作者具备了对生活中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形成创作的灵感,然后通过自身对修辞和文字等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将这些创作灵感展现在作品中,从而在长期的写作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换句话说,也就是“才”决定“气”,有什么样的“才”,就有什么样的“气”,这种才能的形成和作者的生存环境是不可分离的,因此,作者本身的创作才能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基础条件,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文学作品的赞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本身才能的赞美。

(三)外在的创作环境

一篇文章的形成离不开作者本身所处的外在环境,在文章的内容等方面也会体现出社会环境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这些方面,政治因素决定着文章的整体方向,唐宋的开放的文学创作形式在清朝是不可想象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者的眼界,只有经历过才能产生切实的体验,曹雪芹如果没有经过“钟鸣鼎食”的生活,是写不出来《红楼梦》中的各种场景的,文化决定着作者的思想,如果张爱玲在当时没有接受过各种西式的教育,那么她的文学作品将会是另一种形式[3] 。除了这些外在的社会大环境之外,作者本身的个人生存环境也会影响到文学风格和创作个性,杜甫早年间的作品风格和晚年的风格就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分析作品的风格不仅要从作者的内在气质和个性等方面来考虑,而且要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外在大环境和个人的生存小环境来进行全面的考虑。

总结

总之,一篇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文学风格和作者本身的创作个性是密不可分的,文学风格基于创作个性,而创作个性决定文学风格,二者是一篇文章的外在和内在,创作个性的形成需要很多的条件,一篇文章的文学风格也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才能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化环境,因此,我们在分析一个文学作品的风格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才能实现对文章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