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夫成平刚:时间是我最好的手术刀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外科大夫,成平刚,地震
  • 发布时间:2018-05-25 13:55

  127个同事遇难,这是10年前那场地震中,北川县人民医院外科大夫成平刚的遭遇。作为医生,震后他依然要在手术台上不断地面对生死。对抗死亡,构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内容。

  工作之外,他的家庭也遭遇二次劫难——因为地震辐射,他第二个儿子患了眼癌。8次化疗后,对于未来,他只盼平安。

  种种伤痛积累,他通过忙碌来遗忘。十年以来,他一次又一次地奔赴在救灾路上,“能救一个是一个”。

  “我们也是你的父母”

  4月18日清晨7点,成平刚已到手术室做准备。他是北川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兼外一科(普外科)主任,每周三上午是他的手术时间,包括周末在内的其余时间则被下乡义诊、扶贫,外出交流和各种会诊、会议填满。这天要到片口乡义诊,他只安排了一例手术。

  简单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耗时15-20分钟,但病人指名要求成平刚操刀,提前一周预约,等到手术前一天才入院。类似例子还有很多,“5·12”地震后,北川有1万多人迁移到新县城,他们几乎都认识成平刚,生病时也更信赖他。可能因为曾经的共同遭遇,忙碌的成平刚对点名式手术很少拒绝。他将自己的手机号公之于众,下乡义诊路上,他频频接到病人咨询、预约电话,许多问题琐碎,但他都亮着嗓门热情解答。

  天气炎如夏天,刚到义诊现场不久,他就冒起了汗。然而休息间隙,他却向记者谈起了“这辈子经历的最寒冷的夜晚”。

  那天晚上,天降骤雨。挖掘机在北川中学挖人,挖出一个,成平刚和同事便救一个,但存活的很少。没有吃的,身上也只贴了件短袖,他冷得瑟瑟发抖。

  几个小时前的14点28分,在他的记忆中,那一刻白昼如夜,冰箱跃起,砸向房门,轰的一声吓了他一跳。房门扭曲打不开了,他从厨房跳到走廊,接着在楼梯遇到了他救的第一个人——一位受伤的邻居奶奶。在他搀扶下,两人顺利逃到地面。现场漫天灰尘,黑烟滚滚,混杂着呻吟声、求救声、电线着火的噼啪声。成平刚确定妻子平安后,便急匆匆地向医院走去。

  几十米外,北川县人民医院已被夷为平地。同事遇难127人,他们被压在废墟下,成平刚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外科唯一的幸存者。他到医院隔壁的县委救人,晚上和其他几个医院的同仁到北川中学碰头,那儿的伤员更多。

  23点后,救援力量到达北川;两天后,成平刚夫妻俩撤离到绵阳。妻子在亲戚家安顿好后,成平刚到九州体育馆的帐篷医疗点救治伤员。

  在绵阳,他们遇到了一个朋友的女儿。妻子表示:“如果她父母都没出来,我们就把她当做我们自己的女儿来养。”所以,当十三四岁的女孩抱着妻子哭时,成平刚轻声安慰她:“别怕,有我们,我们也是你的父母。”

  成平刚说,这句话女孩到现在都还记得。幸运的是,几天后他在帐篷遇见了女孩父亲。被砸成重伤的父亲以为亲人一个都没出来,正悲痛不已。成平刚把女儿活着的消息告诉他,把兜里仅有的500元也塞给了他。成平刚说,“虽然当时工资、绩效加起来不到2000,但我想,他比我更需要。”

  朋友等到了好消息,但当时成平刚11岁的儿子仍无音讯。他说,从北川撤到绵阳途中便已得知有11位亲人遇难,夫妻俩“其实做好了心理准备”。当时他儿子在曲山小学读五年级,生还的奇迹没有发生。

  “就在那年,我们度过了此生最难过的春节。边吃饭,边喝酒,边流眼泪。”

  “生死面前,都是小事”

  地震后,刨去受伤的、需要照顾家人的,医院里和成平刚一起坚持上班的不到30人。他们到临近的擂鼓镇搭起帐篷,夜以继日地将全国各地送来的药分发给灾民。三个月后,医院从帐篷搬到了板房。

  医院肛肠科主任何俊林回忆,刚建起的板房医院没有病床,甚至连一张纸、一支笔都没有。医院只设了内科和外科两个科室,在外科,只有成平刚一人会做手术。

  两年后,伴随北川新县城择址重建,北川县人民医院也获得了新生;与此同时,成平刚家也迎来第二个小生命,取名“成果”。让成平刚没想到的是,重获新生的喜悦很快被打断。

  成果3岁多的时候患了眼癌。那会儿,成平刚发现儿子经常跟他说眼睛痛,带去单位检查,同事说情况不好。立马送到华西医院,医生认为可能是因为“5·12”地震时成平刚夫妻俩都受了辐射的缘故。此后一共化疗8次,成果失去了一只眼睛。

  “第一次化疗时,他呕吐得厉害。下半夜我和她妈睡着了,他一个人趴在床上,抱着垃圾桶吐。被惊醒的我心里很痛,觉得照这情况,可能挺不下去。”

  化疗4次后,成果感到右边的眼睛也有点不舒服了。成平刚吓了一跳,但第二天去复查时他安慰妻子说:“别怕,即便另一只眼睛也有问题,只要有我们两口子在,只要我们坚强,都不怕。”

  成果如今已8岁,“还算健康地度过了难关”。但因为用了激素药,他的身体开始发胖,指甲也变脆了,轻轻一剪就断。8岁的成果很调皮,调皮的时候总让成平刚想到他哥。“他哥很听话,学习成绩很好,喜欢吃面条,总是要放最辣。他哥很阔气,每天口袋里都至少揣几十个硬币招待同学。”成平刚说,过节时候、临近地震周年日时候,他总梦到成果的哥哥。

  成果不听话时妻子忍不住发火,成平刚每每劝道:“所有的事在生死面前,都是小事。儿子该怎么成长怎么成长,现在不懂事,长大了总会懂的。”

  “何况,儿子已经越来越乖了。他学会了包饺子,一个人去买饺子皮、韭菜、肉馅,菜市场的人都认得他。他会把喜欢吃的东西分成几个口袋,分给爷爷和嬢嬢。他买东西,一定要给我们留一份。去旅游时,他希望把所有亲近的人都带上。”

  不久前的一天中午,妻子下乡了,改由成平刚送成果去学校。成果提议:“我们一起走路去吧。学校旁边有一大片芍药花,我和妈妈已经看过了,你再不去看就没有啦。我想陪你一起去。”

  走到那儿他们发现,其他都已凋谢,唯独剩下一朵,依然顽强地绽放着。

  “每次灾难,都希望自己在场”

  成果出生那年,成平刚开始担任医院的副院长。在他带领下,原本只有他一人能做手术的外科成为“红一连”,逐渐分出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五官科,肛肠科等科室。每开一个科,病人都爆满。

  有个病人听说成平刚从地震中出来了,打听了他很多年。有一天查房时偶然相遇,她告诉成平刚,母亲得过乳腺癌,“2001年找您做的手术,现在还活着。”

  “‘活着’,我很清楚这词的分量。四川话有一句话:‘火不落在自己脚背上,你就不知道要跳一下。’大家常说感同身受,但如果没经历过,感受没那么深刻。我亲历过,我知道灾难面前人需要什么、该做什么,所以10年来每次面临灾难,我都希望自己在场。”成平刚说。

  2008年之后,医院成立了应急分队。2013年雅安地震时,成平刚去了灾区。去年茂县泥石流,他们也是最先到达现场的医院救援队之一。“我们带着背包、抬着担架,跑步十多公里。”

  一个月后,九寨沟又发生了地震。成平刚马上给分管领导打电话,启动一级响应,5分钟内所有物资、设备、人员都到齐了。第二天7点省里来令,要求他们8点之前赶到药王谷。成平刚带队出发,提前5分钟赶到现场。他说,曾经自己救不了亲人,现在如果有机会救别人,能救一个是一个。他十年来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认可,2016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任命为北川县人民医院院长。

  忙碌也帮助成平刚遗忘。灾区人民该如何面对伤痛?他的回答是:“对我来说,疗伤最管用的工具是时间。”

  成平刚每年要祭奠至少5次——清明、春节、“5·12”,以及他遇难儿子和岳母的生日。“我要去看亲人们,还有一起共事十几年的兄弟们,到这个节点,应该去看看他们。”

  文/本刊见习记者 黄孝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