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短信岂能嫌贫爱富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7-14 14:14

  2011年4月17日,珠三角遭遇了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短短几分钟的肆虐,造成了十八人死亡,一百五十五人受伤,其中有十一人的死亡发生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佛山市顺德区。这次灾害性天气,当地气象部门提前七分钟做出了准确预报,并发出警报,但在高度发达的信息体系之下,这条“救命短信”并未发给普通群众,而是发给了三千名“决策部门的决策人”和三十万每月订购了天气预报(每月两元信息费)的手机用户。

  近些年来,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似乎让人们对灾害有了空前的警惕。有人就提出,如果在地震发生前能够做出准确预报,不就可以大大减少伤亡了?哪怕提前一分钟或半分钟发出警报,也能救下许多人的性命。地震部门说,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还不可能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报。既然如此,那就没办法了,因为谁也没本事强逼公鸡下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进步,对地震灾害做出准确预报必定可以成为现实。

  可是,能够预报了也未必就能有效果。广东的这次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预报是准确的,虽然只提前了七分钟,但相对于地震预报提前三十秒都不能保证,真是太奢侈了,太宝贵了。然而气象部门却没能向广大公众发布,而是有选择地向付费用户、干部发布。我不相信灾害只会发生在这些人身上,其他人就能幸免。这次雷雨、风暴天气所导致的伤亡人员中是否全是收到信息的人?没人统计过,估计结果可能正好相反。

  此次对流天气重灾区--佛山顺德区,有近两百万人口,收到预报信息的只有三十万人,这是什么情况?用网民的话来说:这是“救命短信”在“嫌贫爱富”。气象部门解释说,自己发送短信的能力有限,每秒钟只能发送三十条,所以不可能对全体市民发送灾害预警。这样说来似乎也有道理,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广大手机用户常常能及时收到海量的垃圾信息,而事关人民生死的短信却没有能力发送了?退一万步说,即使真的是短信发送能力问题,为什么收到短信的都是“决策者”和订购了手机短信的用户?难道他们的生命就比别人的宝贵吗?还是气象部门在提醒大家,不订购天气预报是很要命的!气象部门怎么也得算是花着全体纳税人钱的公共资源吧,如果某个人手里掌握了某种资源,他拿到市场上奇货可居要卖钱,无可厚非。但公共部门是纳税人用自己的钱养在那儿的,就指望它们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起作用,岂能拿到市场上去卖钱!

  气象部门将预警信息发给了交了钱的用户,还有所谓的“决策人”。该行为的性质不好判定,但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奶奶说的一个“故事”:某家人养了一条狗,平时十分乖巧,但有一天主人家开饭时,这狗突然把盛饭的饭匙叼走了,主人全家都很生气,一起追了出去,要把这狗痛打一顿。当追出去一段距离后,主人家的房屋“轰”地一声沉到地底下去了。狗是凭直觉在救主人呀。

  【原载《演讲与口才》】

  ○彭广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