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硅谷”的底气

  西安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正形成对国内外行业企业的“虹吸效应”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的古都西安,正积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西安成为中国“西部硅谷”,底气何在?

  “硬科技之都”

  2017年11月,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召开,标志着西安围绕硬科技领域的探索研究全面启动。

  “硬科技”概念的首创者、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研究员米磊说,硬科技是对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等领域中的高精尖原创技术的统称,具有自主研发、长期积累、高技术门槛、难以被复制或模仿等特点。“硬科技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精尖的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硬实力,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米磊说。

  从1991年至今,西安高新区已成功打造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四大主导产业,并在软件和服务外包、半导体、智能终端、军民融合等领域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吴峰介绍,随着西部的发展,配套和服务的逐步改善,西安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正形成对国内外行业企业的“虹吸效应”。

  2012年,西安高新区成功引进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达100亿美元。一期项目2014年竣工投产,带动了上百家配套企业入驻,包括美国空气化工、日本住友、华讯微电子等一大批国内外企业,使西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加速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三星落户之前,陕西的集成电路产值大约100亿元,2016年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500亿元,半导体企业也从之前的6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200多家。”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常务理事长何晓宁说,陕西省的进出口额70%是由半导体企业贡献,而且主要集中在包括三星在内的两家企业,因此三星项目对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才科技“西引力”

  西安拥有的高校数量居全国前列,科研实力也名列前茅。近年来,西安积极设立研究中心与研发基地,培养聚集高科技人才。

  何晓宁表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安就是我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新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就诞生在西安微电子所。但是西安半导体产业一直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骨干龙头企业,而且在产品工艺、核心技术等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为支持三星半导体工厂的生产,2013年配套高端存储项目的三星电子封装测试项目、三星电子及三星数据两个研发中心落户西安,完整的半导体生产链构筑完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程师,他们的成长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何晓宁说:“西安有不少半导体相关专业的高校和研究所,全国有五分之一的半导体人才都是从西安走出去的。三星项目落户后,很多相关人才又选择回到西安工作。”

  2017年,西安实施户籍、人才和创新创业“三大新政”,同时,建成高新咖啡街区、经开创业大街、曲江创客大街等众创空间422家、面积1389万平方米,累计入孵企业11529家,吸引创业就业人数22.9万人。如今的西安,已然聚齐了成为创新创业高地的诸多要素,结合三星的尖端半导体技术与雄厚资本、全球化的发展视野与积极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强联合”让西安科技创新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国际化大都市”遇良机

  古都西安正处在一个极为难得、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2017年,西安签约引进的项目达847个,企业投资规模达2.35万亿元,为历年最高,被媒体评为“2017最受国际关注中国投资城市”。

  “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对外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年初,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赋予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西安根据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确立了“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三步走”战略,有效提振了企业在西安发展的信心。

  为适应全球IT市场对高端存储芯片需求的增长,2018年3月28日,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存储芯片二期项目在西安开工,总投资70亿美元。三星电子首席执行官金奇南社长表示,三星将会用二期的成功运营和最尖端的存储器半导体产品,与西安携手前行,推动西安经济持续发展。

  专家认为,陕西和西安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进入了机遇叠加期、价值兑现期和发展黄金期。从三星电子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西安布局与发展中能看出,今天的西安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更是一座极具潜力的希望之城,“硬条件”和“软实力”同步提升,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和“西部硅谷”正进入快车道。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南希 石志勇/陕西西安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