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全球创新之都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深圳,创新
  • 发布时间:2018-07-17 14:00

  过去40年,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如今,深圳正向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稳步迈进。

  21世纪以来,全球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呈现出全球化和多极的趋势,创新活动的新版图渐趋形成。全球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依赖度大幅提高。“加强研发,重视创新,投资未来”成为国家和城市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有机构预言,当今世界乃至未来二三十年都将处于转型期,其核心标志是财富和经济实力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创新格局也呈现相同趋势,将对世界经济前景和格局,以及国际分工产生深远影响。

  新的全球创新格局对我国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带来了契机。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正处于技术追赶后半程,进入世界前沿的科技领域将逐步增多。在一些技术领域正向领军国家迈进。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深圳,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而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征程中,深圳的创新加快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

  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突出发挥深圳的创新先发优势,通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绿色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破解超大城市发展难题,更好地统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生态建设,走出了一条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具有先发优势

  深圳见证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也改变了深圳的整个产业布局。深圳正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生产,扩大对外贸易,“三来一补”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经济发展的根基。但是,“三来一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缺乏自主性、劳动力素质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品牌意识、管理模式落后等缺陷,转型成为必经之路。

  经过40年的发展,科技创新在深圳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现在的深圳,已从来料加工鼎盛时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格局,转变为以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诞生于1999年的高交会,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蓬勃兴起的重要节点。高交会致力于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此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到2017年已经达到11230家。

  从数据上看,近年来,深圳经济总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深圳的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占GDP的比重超过40%。2017年,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2万件,占全国的4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13%,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科技创新需要交流,要向先进技术看齐,深圳在这一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这座城市很多企业一出生就具备全球基因。”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展处处长毕亚雷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深圳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以及在企业工作的有6595人,占75.48%。全身科技研发人员在企业工作的有29.4万人,占94.8%,充分说明深圳的创新活力十足。

  深圳的人才现状呈现学历高、年富力强、从事专业分布广等特点。据《小康》记者从深圳市委组织部了解,高层次人才队伍相对年轻,平均年龄39.3岁,35岁以下占32.2%,其中“千人计划”人才平均年龄47.7岁。科技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较为年轻,其中科技研发人员平均年龄为32.3岁,35岁及以下的专业技术人才占45.5%。

  “十年前,我们更多地专注于‘E’(Engineering,工程);此后,我们逐渐转入‘T’(Technology,科技),关注核心关键技术;现在,我们进入‘S’(Science,科学)领域。我认为从E、T再到S就是深圳模式,这是一座城市不断向源头技术进发、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的表现。”毕亚雷说,在IT时代,深圳通过布局电子信息技术打好基础,如今的BT(生物技术)时代,后者又会反哺前者的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逐步积累的人才、科技、产业等高端要素,为深圳向更高层级发展提供了基础。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合作是大湾区建设的关键词。香港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其科研成果需要落地,深圳成为不二之选,大疆创新、商汤科技等企业是很好的例证。

  现在,深圳拥有了在中国甚至新型工业化国家创新驱动的先发优势,即使与发达国家科技城市相比,深圳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

  据《小康》记者从深圳科创委了解,为主动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和趋势,深圳建设了一批开放式的重大科技设施、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国家基因库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库之一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库。目前,深圳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761家,其中国家级110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成为集聚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而作为国际化的高科技城市,深圳也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桥头堡的优势,努力在全球范围集聚配置创新资源,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竞争。设立了5家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获得者领衔的科学家实验室,首批7家深圳市海外创新中心已经正式授牌。

  制度创新造就新“深圳速度”

  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的是深圳经济特区制度创新的从无到有。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担负着突破旧体制的历史使命。除了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深圳速度”外,谈到股票也离不开深圳:上世纪80年代,深圳率先进行股份制集资试验,并成立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揭开了深圳股票交易市场的序幕。此外,深圳的基建招标制、劳动用工合同制等制度也输出全国……

  1979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正式成立。1981年的时候,招商局蛇口工业园区坚立了一块在当时震动中国大地,而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标语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蛇口,率先建立了一批现代企业,包括招商银行、招商蛇口、中集集团、平安保险、华为、金蝶等。这些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市场竞争主体,突破了当时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改变了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成为搞活企业的标杆,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深圳速度”有了新的注脚。前段时间国外主流媒体热议深圳的创新速度,如2012年成立的柔宇科技在2014年就成功研发出厚度仅为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2018年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这也是全球首条类六代柔性显示屏生产线;2013年成立的奥比中光也已成为与美国苹果、微软、英特尔比肩的世界性3D摄像传感器制造商。深圳的强项在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柔宇科技这样的初创企业培育为独角兽企业。

  制度创新是最大的改革红利,好的制度让社会充满创新活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数据统计,美国硅谷的企业成长为独角兽所花的时间平均不到6年,而深圳只需要不到3年时间。将人工智能用于健康管理的碳云智能在深圳创立仅9个月后就成长为独角兽,刷新了世界纪录。

  新时代的“深圳速度”,深圳的制度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12月26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不仅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将充分发挥司法在重要作用,体现深圳战略定位,匹配深圳城市定位,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还将在司法职权配置、管理体制、权力运行机制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全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2018年6月,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和“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23个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总体排名中,以84.98分位居榜首,并在“政府职能转变、法制环境”等分类指标上排名第一。

  而在近期深圳市政府公报发布的“关于促进深圳港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优势,优化监管模式,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建设深港组合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力争将深圳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据了解,从挂牌至今年3月底,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58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的133项,不少经验被复制到了全省和全国。

  时光荏苒,深圳在过去四十年创新发展的历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迎面而来的新时代,深圳以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民生经济。

  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

  2018年2月,国务院同意深圳市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在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深圳走在全国的最前列。现在中央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在新的时代,深圳也应在科技向‘五位一体’全面融入上走在最前面。”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发布会上表示。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的重大使命。希望通过创新引领,推动科技产业创新、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深圳将加快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健康科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和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高精尖科技攻关。到203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据了解,深圳已编制了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相关规划和工作方案,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是要把深圳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绿色发展样板区、普惠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0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到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深圳将突出发挥创新先发优势,通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绿色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破解超大城市发展难题,更好地统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生态建设。

  同时,深圳也着力抓好“四大工程”,健全“两大体系”,完善“四个机制”。即抓好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健康深圳建设工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工程“四大工程”。同时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和多元化的人才支撑体系 “两大体系”,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深圳创新创业、治理社会、建设城市,更好地支撑深圳超大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要完善资源环境的管控机制、社会治理的服务机制、创新创业的动力机制和人才教育的保障机制“四个机制”,力争推出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做法。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陈远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