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分期不言愁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分期购物,消费
  • 发布时间:2018-07-31 10:02

  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改变,一部分人正在尝试用分期来缩小竞争差距。

  电影《乘风破浪》里的徐正太,年轻时花了差不多一套房子的钱,为儿子囤了一堆的BP机,若干年后他从监狱出来,成功的一无所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电子产品没有增值的可能性,只会如摩尔曲线一般指数型下降。

  2018年的一台iphone4S,在淘宝上的售价不足300元,而在刚发行的时候,却是大多数人难以承受的“奢饰品”。曾经有一个17岁的少年卖肾买了一台iphone4和ipad2,爆出后舆论迅速发酵,“卖肾”也成了人们互相调侃的热词,至今仍在流行——当然这种行为很少见了,至少在买手机上不会。

  因《创造101》而走红的杨超越,出生于江苏盐城市的农村,算是标准的小镇青年,在成为“全村的希望”之前,她的希望是有一台iPhone,据称就是通过分期购买的。作为消费金融的一种,分期购物为囊中羞涩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便利,分期购物开拓者之一的分期乐,最早就是从大学生群体开始创业的。5年的时间,分期已经发展成为电商的标配,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和苏宁任性付等先后出现,用户群体也日益庞大。2017年末分期乐母公司乐信登陆纳斯达克,让人不再怀疑这一消费金融场景的价值。但是,年轻人、分期、超前消费,这些词汇天然就具有敏感性,引人遐想和担忧。

  信心激励繁荣

  6月29日的深圳,在汉堡王的首家分期主题旗舰店,分期乐发行了汉堡套餐分期卡,支持全国兑换和1~3期免息分期。折扣的力度不小,只是会让人有点感到古怪——什么时候买汉堡也要分期了?

  其实并不是买不起汉堡,而是分期正在成为年轻人尝试的一种消费方式。据分期乐统计,消费者参与分期的原因中“可以减轻一次性付款经济压力”的比例最高,达到43%。而分期的主要对象,也是客单价相对较高的3C产品,尤其是手机,是销量最大的品类。一个有趣的对比是,比起电商平台上全款购机的消费者,分期的消费者“豪气”了许多。在全网手机销量中,iPhone的市场份额约为9.6%,而在分期乐商场,最畅销的10款机型前6名都是iPhone,手机品牌前10中,iPhone销量高达其他9个品牌总和的两倍,出货量占比50%。iPhoneX这款昂贵的手机在中国市场销量不佳,但却是分期乐历史上销售最好的一款手机,6.18当天,售出每三台手机就有一台iphoneX。

  他们收入或许不均衡,但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却差别不大。乐信副总裁刘方认为,所谓“小镇青年”,与“城市青年”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大家都是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是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年纪,体验到品质就会追求品质,体验到美好就会追求美好。我们和很多用户做过深度交流,发现他们都有非常独立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可能有些人的家庭条件比不上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但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并不低,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拉近与一线城市的竞争差距。”

  而购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抹平差距的重要工具,比如说一台iPhone。2017年“双11”大促期间,分期乐商城40.6%的iPhone订单是安卓用户购买的,在这些安卓用户中,超过80%的用户是第一次购买iPhone。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对不少“小镇青年”们来说,这样的购物是一种刚需。

  兴起于2013年的分期购物,除了享受互联网和电商发展带来的红利外,也抓住了消费观截然不同以往的90后和00后年轻人。分期的理论基础建立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假说”上,除了短期的暂时性收入,理性的消费者还根据长期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做出消费决策。目前中国年轻一代的收入水平还普遍较低,艾瑞咨询对中国 30 岁以下人群研究时发现,75%的受访者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4000 元以下(25.4%在 1000元以下),而10000 元以上者不到 12%。但90后的消费增速却比 80 后高 出50%——消费的热情和信心,可以说是完胜。

  刘方认为,年轻一代由于不存在房贷、车贷等压力,并且多处于职业上升空间,因此消费信心强烈,在收入不足的情况下也更有分期消费的动力。据统计,分期用户7成为90后,年龄集中在22~28 岁之间,而非分期用户的年龄多集中在 26~35 岁。作为数字化原生一代的消费者,前者也更容易形成分期的消费习惯,不断拓展年轻人喜欢的分期消费场景也是分期乐的战略方向。

  最初分期乐主营3C产品,现在已拓展到14个消费品类超90万种商品。周大福自2017年5月31日入驻分期乐后销售额环比增长了216%。2017年11月以来,分期乐服饰鞋帽及食品的销售额,增幅均超过60%,分期购物的平均频率从2015年7.15次上升到11.19次。伴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观念升级和分期购物方式普及,分期商品从以往的“大件”向“小件”蔓延,从东部向中西部、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蔓延。分期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频率也在上升——分期正变成新的消费习惯。

  繁荣暗礁

  尚不完善的征信体系、尚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尚不健全的法律意识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 今年7月曾爆出新闻,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高新法庭受理系列“校园贷”案件,400多名大学生成了被告。案件平均的借款金额7000元,主要用来购买高档手机,而陆续开庭后却无一人应诉,经调解后也仅3人还款。

  分期购物作为消费金融场景的一种,本质还是金融,风控才是核心竞争力。类比丑闻频出的校园贷,分期电商的优势是依托互联网,场景更明确,信用机制也更容易建立。消费分期的特点是频率高、金额较小,分期乐的分期数据统计,平均单笔在3500元左右,每天订单数有数十万。据分期乐负责人介绍,分期最大痛点就是如何高效地对非特定人群开展审核、授信和风控,业界通行做法是利用大数据建模,对海量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将弱征信信息整合转化为强征信信息,完成自动化审核。目前乐信研发的“鹰眼”智能风控引擎,拥有7000多个风控模型数据变量,可以做到98%的订单“零人工”干预。

  但除去对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担忧,社会更多的担忧还是在年轻的消费者身上。问题同样回归到分期理论基础的假说上,分期的消费者究竟是否足够“理性”?这是存疑的,在大数据公司百分点联合北大国发院发布的“国百消费者信心指数”中,理论上更加“理性”的中年人群体,消费信心指数就明显低于年轻人。

  而让消费更加便利的消费分期,是促进了“理性化”还是使之异化,即使难以下定论,至少也是因人而异的。就像牛顿曾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行业的理性发展,不仅取决于金融工具的进化,还需要依靠市场规范的建立,信用意识的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

  文/李昊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