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鸡蛋更健康

  作为食物种类的鸡蛋是健康的,但市场上的鸡蛋是否健康,则是另一个问题

  过去,鸡蛋是作为一种“营养品”而存在的。在商品供应尚不丰富的年代,只有那些需要“补充营养”的人群,比如病人、产妇和老人,才能吃一些鸡蛋。

  从营养上说,鸡蛋确实是一种优质食物。它富含蛋白质,而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跟人体需求非常接近,煮熟的鸡蛋蛋白消化吸收率也很高,堪称最优质的蛋白质。

  此外,鸡蛋中还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硒等矿物质。虽然鸡蛋中也含有较多的脂肪,但主要是不饱和脂肪,比其他的动物脂肪更有利于健康。

  多吃一些没问题

  不管是肉、蛋还是奶,核心都是把饲料通过动物转化为蛋白质。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地球上的资源日趋紧张,如何高效地把饲料转化为蛋白质,就成了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鸡蛋实在是表现优异——在目前的工业化养殖中,母鸡吃100克饲料,就可以生出一个鸡蛋来。

  一面是人类对鸡蛋的需求持续增加,一面是养鸡技术的发展使得鸡蛋的生产高效而廉价,二者互相促进,终于使鸡蛋成为了最常规的食物之一。

  人体的血浆胆固醇跟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控制这种“坏胆固醇”在血液中的含量,就成了保护心血管的重要方面。而鸡蛋的蛋黄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因此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科学界认为吃太多的蛋黄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因此制定了一个“每天只吃一个鸡蛋”的食用指南。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从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于血浆胆固醇的影响很小。换句话说,即使饮食中含有较多胆固醇,人体也不怎么吸收——血浆胆固醇的含量跟许多因素有关,但食物中的胆固醇(比如吃多少鸡蛋),不用背这个锅。

  于是,鸡蛋作为一种“优质食品”,不用再受“每天一个”的限制,吃得多一些也没有问题。

  作为食物种类的鸡蛋是健康的,但市场上的鸡蛋是否健康,则是另一个问题。

  “土鸡蛋”更健康?

  作为一种农产品,鸡蛋的健康来源于鸡本身的健康、饲料的安全以及鸡蛋流通过程中的管理。在消费者中,“走地鸡”和“规模化养鸡”各有拥趸,争论激烈。

  “走地鸡”,在不同的地方也称为“散养鸡”“草鸡”“笨鸡”等等。这种养殖方式更符合人们对于禽畜养殖的印象,因而有很多人倾向于认为这样的鸡“更安全”“更有营养”“更好吃”。在市场上,这样的鸡蛋价格也要贵得多。

  这很可能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臆想。

  当农民需要把卖鸡蛋作为收入来源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效率。在有限的“放养”面积里养更多的鸡,是效率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这些鸡需要的食物,最终也还是靠人类给予——用成本最少的食物,下尽可能多的鸡蛋,也还是农民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下,配方饲料,也就会是必然的选择。

  除此之外,在这种喂养条件没有优化控制的环境中,鸡生病的可能性甚至更高。避免生病,最简单可行的办法也还是喂养含有各种抗菌药的饲料。

  也就是说,走地鸡“没有抗生素”“没有饲料添加剂”,只是营销文案的宣称和消费者的“脑补”,事实到底如何,只能是依靠生产者的“良心”去保障。

  从2017年到2018年发布过多次食品抽检结果,其中许多不合格食品都是鸡蛋,不合格项目都是“检出违禁药物”。而这些“检出违禁药物”的鸡蛋,就有许多是“土鸡蛋”“草鸡蛋”。

  冷冰冰的数据告诉我们:依靠生产者的“良心”,完全不能保障“遵纪守法”;而监管,对于那些小规模的“走地鸡”“土鸡”养殖,也是力有不逮的。

  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应成主流

  鸡蛋品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新鲜”。在储存过程中,鸡蛋表面的细菌有可能穿透蛋壳进入内部。如果食用前经过充分加热,那问题还不大;如果是“生吃”或者“溏心”,就会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鸡蛋的新鲜度下降,“功能性”会显著下降。所谓“功能性”,对鸡蛋而言最常规的就是打发性和凝胶性——在做蛋糕等烘焙食品的时候,二者对于最终成品的口感甚至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这方面,小规模养殖的鸡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积累到足够的量进行销售,就会产生新鲜程度参差不齐的产品。

  十几年前,中国的牛奶产业以散户为主。散户经营的不可控,最终导致了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中国奶制品行业和监管部门认识到,集约化和标准化,是保障安全和品质的基础。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努力,十年之后的今天也还没有完全建立消费者的信心。

  今天的鸡蛋行业很像十年前的牛奶行业,散户为主,经销公司对于养殖过程的掌控极为薄弱。

  在目前的监管中,基本上也是抽检市场上的产品,遇到不合格的就下架和处罚。在目前的产业链下,这种监管对于安全的保障收效甚微——经营者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销售的鸡蛋是否合格,“保障安全”就更无从谈起了。是否在抽检中“中招”,多半靠运气。

  许多地方政府对此已经有所认识,已经开始推动小规模养殖的淘汰和集约化养殖的推广。集约化、标准化的养殖成为主流,那么市场监管难度就会大为降低——监管机构可以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进行生产过程的监管,各种“随意更改操作规程”的任意性会得到很大的遏制。那样,市场上的鸡蛋“不合格”率就会大大降低。

  文/云无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