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进取的自我致敬

  如果说《斯通纳》是每一段人生的镜子,那么《奥古斯都》就是每一个灵魂的肖像。如果人生没有退路,至少可以选择义无反顾。纤弱的少年,忽然被卷入残酷的权力之争——“是命运抓住了我,而我选择不躲开它的怀抱。”命运成就了奥古斯都,而奥古斯都将这个名字铸成了永恒。

  故事从奥古斯都的少年时代开始。奥古斯都本名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身亡,遗嘱指定18岁的屋大维为其养子和继承人。他屋大维在三位少年挚友的陪伴下,向谋杀者施援,与旧友为敌,和对手结盟,使派系之争横行的罗马恢复了自由,时年19岁。17年后,元老院向屋大维奉上“奥古斯都”(意为“至尊者”)的称号。

  奥古斯都全力维护着罗马的秩序与和平,甚至将自己的独生女称作“我的小罗马”。凭着对这二者的爱,他在权谋倾轧的罗马世界中义无反顾地前行着。

  在以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奥古斯都常常被刻画成个性模糊、冷酷而工于心计的人物,作为恺撒之死以及安东尼与埃及艳后之恋的陪衬。两年前,甲骨文出版的传记《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奥古斯都。然而,历史的真实不同于文学的真实,传记《奥古斯都》的立足点是丰富的史料,而小说《奥古斯都》的写作动机则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摸索。作者威廉斯说:“我没想过要写一本关于奥古斯都的小说,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个父亲亲手流亡了自己的女儿,他是什么样的感受。我在百科书里查了奥古斯都的资料,只是随意地翻阅,然后又查了他女儿的,东西越查越多,几年之后我找的资料越来越多,才意识到,哎,这就是一本小说啊。”

  威廉斯的三部小说《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奥古斯都》题材各异,但无论是写西部、写学院,还是写罗马,他的主题总是一以贯之的:不完美的人生与义无反顾的追求。而这个主题在《奥古斯都》中表达得最彻底:孤独的理想主义者,把罗马建成了永恒之城。

  本书共分三部分。前两部中,作者让主人公保持沉默,读者只能看到其他人物眼中的奥古斯都:他是靠养父之名上位的幸运儿、冷血的对手、深不可测的君王……直到全书的最后一部分,奥古斯都才亲自发声。年迈的他在写给友人的一封长信中回顾一生,终于剖白了真实的自己:“是命运抓住了我,而我选择不躲开它的怀抱……我逐渐相信,每个人一生中迟早会有个时刻令他知道……他是孤单的、分离的,他除了是他可怜的自我,就不能是别的什么了。”在“奥古斯都”的尊号下,这个瘦弱的老皇帝不过是另一个“斯通纳”。如果说《斯通纳》是每一段人生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那么《奥古斯都》就是每一个灵魂的肖像,向进取的自我致敬。

  奥古斯都

  分类:文学/外国文学作品

  著者:[美]约翰.威廉斯

  译者:郑远涛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