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想继续待在花果山吗?

  所谓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有的人会被辗压,有的人会御风而上。

  孙悟空在陪唐僧取经之前,也曾在花果山带领众猴,过着快活无比的日子。但是,人好就好在不知足,坏也坏在不知足。谁知道想象跟现实之间的碰撞,会得出怎样惊天动地的结果。

  所谓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有的人会被辗压,有的人会御风而上。

  当然,也有人选择仅仅是安静的旁观,留在原地。或者,内心纠结半天,结果还是静静的看着一切,发生。什么事,也不做。唯一在动的是,没停止过滑手机的食指。

  以前的人,没有手机,有的人选择发呆,或如杨绛先生所说过的名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关于想得太多的人的典型,俄罗斯人很有感。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坛,开始出现描写”多余的人”的作品。小说家屠格涅夫在《多余人日记》里面,描述一个内心小剧场演得激昂澎湃,现实生活当中的行动能力却极低的年轻人。

  后来,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等,看不惯上流社会的生活行径,却也没法安心当平民老百姓的知识份子。

  多余的人,想的比做的要多更多。

  多余的人,过去指的是有着贵族身分,在安全的看着别人受苦的同时,会想说:其实,可以这样这样,就不会那样那样了。但是,这一切,终究只是在内心独白给自己听而已。如此这般的思路跟行为,跟最近很流行的”佛系思维”的出发点有点接近:应该要努力,但是,不需要这样做,也不需要那样做。只要时候到了,好事自然会发生。

  英国文豪萧伯纳曾说:”这世界的一切进步,都是由不讲理的人刺激出来的。”因为,讲理的人会尊重现实,以致于无从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萧翁的话,应该是建立在这个不讲理的人,必须是个有能力又懂得坚持的人的基础之上。

  1661年创立世界第一个芭蕾舞学校的法王路易十四,自己还担任过26部芭蕾舞剧的主角。路易十四在位71年,治国搞文化两不误。至于开发苹果手机成为世界设计标竿的贾伯斯,更是众所皆知的偏执狂。

  我们不可能是国王,也很难成为商业帝国的领袖。那么,我们要如何从不讲理,升等到成为可以带动进步的人呢?是不是,当个多余的人,当个佛系手机男或手机女,来得比较轻松不费力呢?

  关于人生,我有个自己版本的图像故事:想要跑完马拉松,最好能加入领先群,跟随这个群的节奏与呼吸,只要不落队,你一定可以跑完全程。虽然,人生比马拉松要复杂得多。但是,只要跟上了,你,就不会被抛弃。除非,你抛弃你自己。

  孙悟空在花果山,本来过得称心如意。但是,他发现世界的广阔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生活在现如今的网络世界,孙行者只要上网就会知道,花果山顶多是国家公园长长的候选名单里的一个。

  人好就好在不知足,坏也坏在不知足。现实与想象的碰撞之后,会逼迫你决定要静静的活着,或者,加把劲,让自己进入领先群。

  所以,你还想继续待在花果山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