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极致与纯粹

  • 来源:小资CHIC!ELEGANCE
  • 关键字:导演,Paul Thomas Anderson,魅影缝匠
  • 发布时间:2018-09-19 15:24

  导演Paul Thomas Anderson在一次采访中谈及拍《魅影缝匠》(Phantom Thread)的灵感来源,据说是源自一次在病中妻子照顾他的经历。他觉得人在生病时会变得脆弱,暂时卸下防备和包袱,需要接受他人的悉心照料,而也是在这样的时候,一切似乎也得以慢下来,慢到使人可以重新审视生活中的人与事。一如剧中女主角Alma说:“那时的他就像个孩子,一个被溺爱的小孩。当他倒下时,他非常温柔,脆弱而坦诚。”

  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那时候的英国真是古典又迷人,不管是作为时尚中心的伦敦,抑或近海的偏僻宁静的小镇,在电影中,乡下的宁静风光、复古优雅的服饰、花纹图案的壁纸和窗帘都好看。

  主人公Reynolds作为一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他外表绅士,性格冷淡古怪,有洁癖,无论对自己还是别人都要求极为严格,不擅长甚至排斥社交,工作和生活上似乎所有琐事都由姐姐Cyril一手操办,却会“在还是小男孩时便开始懂得在一针一线间藏下秘密”。和姐姐Cyril一样,他也一直没有结婚,在感情上情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却始终不会交出真心,认为自己是命中注定的单身男人。他的解释是,“婚姻让我觉得不诚实,我不想那样”。

  即便如此,似乎也不能把这部电影仅局限于认为普通人与艺术家之间的爱情。它更接近,一个是不被各种规则束缚且对感情有着强烈占有心的女孩,一个是只会以冷漠隐藏内心对爱的渴望的中年男人。正是这样两个有着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的人碰到了一起。缺乏生气的上层社会的生活,随着Alma的闯入,平静被打破。

  英国乡下的海边小镇,在餐馆中的第一次相遇,女孩冒冒失失,性格中的纯朴流露,在结束时大大方方递给Reynolds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For the hungry boy,my name is Alma.”。仿佛爱情来临的征兆,那种暧昧情愫在此后一直缓缓地流动,敏感的人可以敏锐地辨识。

  “hungry”在电影中出现了大概4~5次,像是一语双关,不光指生理上的饥饿,也隐喻某种情感的匮乏。Reynolds有时会梦见早已去世的母亲,这个人教会他本领,他将母亲的照片随身携带在衣服的夹层中,希望与她永远保持亲近,对已经无法触碰到的感情的渴望,令他在那些少有的敞开内心的时刻变回一个寂寞无助的小男孩。而在这些时刻,Alma才能觉得自己是完全拥有了他。不惜想到用做“毒蘑菇”的方式,看着爱人在自己面前倒下,不用再伪装强大。他们之间更像一种互相依赖,在Alma身上Reynolds找到了安全的依赖感,也令他完全打开自己,所以纵使“毒蘑菇”的把戏周而复始,他亦可以接受。也可以为彼此做一些小小的改变,比如新年夜在陌生吵闹的人群中陪对方跳完这支舞。

  整部片子的摄影与音乐很优美,音乐铺得过满。即便“毒蘑菇”这样的价值观与常理背道而驰,但导演Paul Thomas Anderson要表达的似乎便是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从陌生到相知,到彼此性格中的缺陷暴露、矛盾激发、如何解决,直至最后互相依赖,这是他们之间默契的相处方式。它可以小到像电影中这样单一的爱情。

  魅影缝匠

  Phantom Thread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薇姬.克里普斯/莱丝利.曼维尔

  类型:剧情/爱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