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由天不由人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物种,濒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1-09 14:23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虽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社会学中的口号,但究其根本,还是讲述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界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存留下来的一种自然法则。
而在一些地方,人类活动的加剧,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择”变成了“人择”,栖息地破坏、偷猎、污染、气候变化……这种“人择”的结果就是将很多物种推向濒临灭绝的境地。
据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个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1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而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物种灭绝的有51种。
2018年6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员刘仁俊带着与白鳍豚“淇淇”相伴20年的故事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讲述与这美丽的“水中精灵”最后的道别。1984年,白鳍豚被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1986年,白鳍豚的宏观数量已经不足300头。2007年,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更早的2002年,人工饲养了23年的白鳍豚“淇淇”离开了人类,这也是世界上最后一只白鳍豚。
功能性灭绝主要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白鳍豚的“功能性灭绝”有其自身繁殖能力弱的原因,但是更大的原因,在于人类对鱼虾等资源的过度捕捞,和对长江流域的污染。
作家徐刚在《伐木者,醒来!》中写道:“美国著名作家、博物学家彼得·法布尔在其著作中将植物的起源发展过程浓缩在一天24小时之内,所得到的数据足以引发现代人的思考。以最早的微生物发生于午夜为起点,到下午八点以后——也就是一天中的时间过去六分之五以后,海洋中的生物才开始繁殖旺盛。到下午十一点以后,近代开花植物开出第一朵花。直到午夜完结前仅剩下十分之一秒的时候,人类有记载的历史才刚开始!”
从生物演变历程来看,人类并非首先出现的生命,也绝不会是最后登场的生物。与其他野生动植物一样,人类是存于自然界中众多生灵的一员,我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应“主宰”自然。
物竞由天不由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我们应该遵守而且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