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的历程,从机械化到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转型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数字化,以提升效率为目标的流程数字化;二是数字化转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的业务数字化;三是数字化重塑,以客户体验为目标的业务创新和企业文化的数字化。

  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

  作为支撑企业数字转型的技术,人工智能处于其中,还有制造业,机器人,信息物理系统。工业上的IT技术,包括传感器,监控系统,MES执行系统,从工业运营技术来讲,我们可以说有材料、机器、方法、测量、维护、管理、建模。我们今天讲的人工智能和数字转型,这里的人工智能通常包括支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首先是云,这里是CPS的模型,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装备和传感器,CPS系统收集数据。到运营管理有生产、制造、销售、传播型的管理。上一级企业管理层有各种各样的,包括客户和销售的管理。再上一级可以理解成企业集团一级的,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它实际上对应云计算的场景。数字化转型首先是数字,这个数字化不仅仅是某一个环节,应该是解决生产的全环节,而且我们认为它应该是闭环的,在中间利用了物联网,也利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分析。

  人工智能的各类应用

  人工智能如果从应用规律来看,可以把他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感知,计算机视觉,音频处理。第二个是理解,自然语音处理和知识表达。第三个是行动,机器学习。这对应很多的应用,包括身份分析,认知机器人,数据可视化等。最终企业转型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提升生产效率,第二个是降低运营成本,第三个是改造客户体验,第四个是促进技术创新。

  从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不是买一个机器人就可以在企业里工作,它有很多动作,需要编程给它编出来的,要事先进行训练。对于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同一个操作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运动轨迹方案,利用AI技术通过比较可以以得出最优解。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机器人后,程序指令不再由人下达,而是由机器人系统自主完成编程并执行。机器人不必每一个都需要大脑,很多时候可以把机器人的大脑放在云端,这样机器人是一个执行机构,能显著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在设计仿真里会有很好的应用。比如说吉利汽车,每研发一款新车都需要做60次整车碰撞试验和数百次仿真试验,碰撞仿真时间长达30个小时。现在吉利汽车和中国云平台构建了1万核CPU的召集计算资源池,计算能力每秒是千万亿次,这个时候碰撞仿真时间由30个小时缩短到了10个小时。汽车研发人员下班前提交一个汽车模型,第二天上班就能拿到分析结果,大幅提升了新车的研发速度。在设计仿真上,人工智能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的。

  在生产工艺优化里,人工智能也有很好的作用。苏州协鑫公司是做光伏切片的,它引进了阿里的工业大脑,通过分析整个生产线的大数据,通过互联网找出了上千个生产参数,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每年可以增加上亿利润。杭州中策公司是生产轮胎的,全球橡胶生产位列前三,每天从全球采购千吨量级的橡胶块,不同胶源产地、加工厂、批次等数千个复杂因子都会影响橡胶质量,引入阿里的ET工业大脑之后,提升混炼胶平均合格率3%—5%,年增千万元级的利润。人工智能个性化生产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的车企从订单到交付需要20天,但今天却增加到40天,为什么现在长一倍呢?因为现在的订单很多是个性化的,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在位于匈牙利的奥迪电动汽车生产车间,基于与SAP的合作,以自动加工岛替代传统流水线,通过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与无数工艺工序的组合生产不同车型,其中人工智能技术起到重要作用,协调所有的工序和零部件组合的几何级数据,同时满足效率与个性化需求,生产效率提升20%。一家瑞士的巧克力工厂,现在消费者在网上订购巧克力,一包巧克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味道,过去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巧克力工厂经过数据分析以后通过智能分检系统,控制机器人进行分检包装,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了批量的个性化生产。

  在供应链和销售环节,人工智能也有很好的应用。蒙牛用分析工具进行实时管理,打通了蒙牛从奶源运输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经过这样的数字化转型,蒙牛产品周转率提升很快,提升了30%—40%,库存明显下降,单据的流转效率提升了36%,客户满意度、促销费用的效率都在提升。中国有一家快递企业在仓库里使用机器人分检包裹,通过扫描条码,提升效率30%。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预防性的维护,比如说数字双胞胎。通过双胞胎实时的检测实际运行的正常状况,一旦发生异常,可以跟正常数据对比发现,可以根据网上的双胞胎来实现预防性的维护。GE在风电场建设之前,利用“数字风场”的数字环境来配置每个风机,通过分析每一个汽轮机被馈送到它的虚拟孪生体的数据,能够提升20%的效率。

  人工智能在客服中心的应用。企业数字转型的一种趋势是使用客服机器人,到2019年底约有40%的大型企业将采用客服机器人来准确地判断客户的意图,或利用客服机器人帮助座席员工作更高效。日本的一个保险公司在2017年斥资170万美元引入IBM的人工智能系统代替34名白领,随后每年的维持费用约为12.8万美元,但未来每年能节约110万美元的开支,这意味着此项投资两年后即可收回成本。印度有一家大型的企业,采用能够识别语音的人工智能系统,生产效率提升,并且减少5%的员工,相当于8000人的工作岗位。

  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的应用。华为的管理水平一直是企业的样板,但是华为自身也感觉到一些问题。华为有很多手机型号,原来每款手机操作系统的编译都是独立的团队,没有考虑手机之间代码复用,因此浪费了研发人员大量时间,影响了研发效率。华为每天都有交互业务,交互业务涉及的环节很多,有时候他的交互人员要前后打开20多个IT系统才能完成一项交付业务,流程复杂,而且交付还涉及到一些项目合作方,给对方造成很多麻烦,要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后来华为采用了数字化转型,希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实现数字化华为,实现在大平台支撑下的精准作战,要实时地、按需地、自组织地实现客户、消费者、合作伙伴、供应商、员工五个方位的落实体验,华为通过以此来改进企业的数字化管理。

  人工智能需要与人协同工作

  当然了,人工智能还需要跟人协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算法得出的结果,可能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缺乏透明性,比如说医生没办法完全按照机器人给的结论做手术,所以对人工智能的结果要可解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是通过神经网络的算法得来的,现在需要实施对神经网络的反向工程,反过来找出它是怎么得出这个结果的。另外机器学习着重于通过有限的数据流来了解环境,而人类能同时看不同的环境,群体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交际本能,而机器、电脑是不具有这种属性的。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人工智能没办法跟对方进行深层次交流,而且人工智能对于没有先例可寻的非连续性变化束手无策。

  所以说数字化转型需要用人工智能,但更需要创造人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的环境。日本的研究所和牛津大学研究结果表明,不是所有岗位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替代,技术上有49%的岗位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一大半的岗位还需要人来做。所以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来实现。

  (本文根据邬贺铨院士在2018第十一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