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芜湖市扶贫开发任务及成效情况

  芜湖市农村人口159.85万,所辖四县四区中,无为县、南陵县有扶贫开发任务。2014年省扶贫办确认我市贫困人口13.35万人,贫困村71个,2014、2015两年共脱贫60181人。2016年我市实现30749贫困人口脱贫,其中无为县23922人、南陵县6827人,34个贫困村出列。

  2017年我市实现23515个贫困人口脱贫,其中无为县22750人,南陵县765人,37个贫困村出列。在省对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芜湖市综合评价为“较好”等次。目前,我市还有贫困人口18225人,2018年我市脱贫任务为10836人,其中无为县10721人,南陵县115人。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1.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

  我市2016年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下设市扶贫办,正县级建制。实行市扶贫办周调度、分管市领导旬调研、领导小组月调度和市委、市政府季研究,分层调度、高频调度。全市23名市厅级领导赴贫困地区调研共计121次,共走访慰问贫困户392户次。成立“9+2”共18个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分别由分管市领导担任组长,协调推进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出台《芜湖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芜湖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全面压实各级脱贫攻坚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全覆盖”。

  2.建立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

  严格按照“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的程序切实组织开展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工作,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2017年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953户2723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按照“一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开展精准脱贫工作。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中,我市精准识别和精准脱贫准确率均为100%,实现两个精准“全覆盖”。

  3.建立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

  我市在“1+14+4”配套政策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增加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精心打造“九大工程升级版”政策,实现“一提高一倾斜一优先”,即补助类标准提高、资金类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项目类贫困村和贫困户优先,做实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滴灌”。目前我市“九大工程”各牵头责任部门已出台提升工作方案18个,包含具体政策措施50余条。同时建立《芜湖市脱贫攻坚快速会商制度》,对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问题,即时发现即时会商,专题研讨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研究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确保政策落实“全覆盖”。

  4.建立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

  我市应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2017、2018两年市级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3.7亿元,全部按照时间进度支出到位。印发《芜湖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的预算与分配、使用与拨付、管理与监督等环节严格规范,筑牢扶贫资金管理的“高压线”。市扶贫办编制由3人增加至12人,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不少于15人,镇扶贫工作站专职工作人员至少配备3-5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全市37个2017年出列贫困村每村安排5名驻村队员,第一书记均为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34个2016年出列贫困村每村安排3名驻村队员。全市348个非贫困村均派驻扶贫工作组,由县直单位或乡镇1名科级干部担任组长并确定2名工作人员,帮扶责任人由5067人增加到8123人。实现资金、人力“全覆盖”。

  5.建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

  我市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到村全覆盖,建设8个扶贫驿站、10个扶贫车间,全市召开专场招聘会29场,累计发布转移就业岗位8273 个,居家就业岗位6231个,辅助性就业岗位1414个,实现就业人数1003人。认定就业扶贫基地69家,累计培训 1221 人次。开发农村 “四员”公益性岗位632个,优先安排贫困人口担任“保洁员”“宣传员”“管护员”“联络员”,真正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脱贫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加大对“边缘户”的帮扶力度,开展特困贫困户摸底,针对无自理能力、无直系监护人的特困户,经摸底确定规模后,采用就近的在敬老院集中供养并聘请专职护工护理,确保脱贫质量。2018年,在全市选定50个非贫困薄弱村作为重点帮扶村给予重点支持,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建立健全市级防范返贫机制,设立全市扶贫防范返贫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以及防范返贫中的突发事件,实现到村、到户帮扶“全覆盖”。

  6.建立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

  我市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通过电视、报纸、短信、网络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贫宣传活动。创作庐剧小戏《茶好月圆》等作品到村开展文艺汇演,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和相关政策措施。开展“脱贫攻坚示范户”评选活动,树立“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完善村规民约,聚焦家风家训,开展道德评议,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征集“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芜湖新闻频道、芜湖日报每周专题报道一次扶贫工作。积极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在芜湖市慈善总会账户单设“精准扶贫捐赠科目”接受社会捐赠,并定向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各级帮扶捐款捐物达4023万元,惠及贫困户18432户。通过“今日芜湖”手机APP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网络直播,获得23万余次点击量。大力推广“幸福路·爱心扶贫”项目,依托“淘芜湖”等移动商城平台,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扩大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收入。实现社会动员“全覆盖”。

  坚持县域结对帮扶与脱贫攻坚工作同调度、同考核,把县域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到年度目标考核,把减贫成效、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五个方面,作为考核和督查巡查的重要内容。

  7.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考核体系

  将2018年作为我市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印发《芜湖市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制定了《芜湖市2018年脱贫攻坚督查(暗访)工作方案》,细化全年督查暗访工作,成立专职督查暗访小组,坚持问题导向,实行“每月一暗访、半年一督查、年底一巡查”工作机制,以暗访为主,切实减轻基层迎检负担。两年来,组织各类督查暗访26次,入户2000余户,覆盖178个行政村,发出督查通报26份。印发《芜湖市选派帮扶干部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选派帮扶干部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两个年度考核“优秀”或任期考核“优秀”的选派帮扶干部,提出使用建议或督促选派帮扶单位落实优先培养使用政策。对工作后进的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约谈,对人为原因导致责任不落实、问题不整改、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加大问责力度,注重问责实效,实现监督、奖惩“全覆盖”。

  三、脱贫攻坚工作重点

  1.做到“三个衔接”,提升脱贫质量

  一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把脱贫攻坚过程变成乡村振兴过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视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做到不留“死角”。把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有机融合,加快提升贫困村环境整治水平。加快打通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贫困地区道路、水利、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着力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是推动贫困户和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一方面把政府扶持的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让资金变股金。另一方面引导和组织贫困户参与和发展专业合作,包括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产业带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三是推动产业扶贫和农业产业化有效衔接。深入推动“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园区(企业)+基地+贫困户”“家庭作坊+贫困户”和“能人大户+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促使生态农业和各类特色种养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大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养殖结构,推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村村有特色主导产品、镇镇有产业扶贫基地,加快形成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合作社发展成为农业企业,培养一代新型职业农民和能够带头闯市场的农业企业家,培育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销售模式改革创新,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和互联网,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高我市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经验,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让农民能够长期分享股权收益。

  2.做实“三大措施”,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措施,拓宽脱贫路径。一是摸清家底,找准发展方向和重点。坚持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贫困群众参与、镇村协助原则,与经济林发展、森林进城工程、小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产业扶贫,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二是开拓思路,找对发展方式和路径。结合自身实际,继续探索更有效的产业带动模式。三是政策支撑,实施产业政策全覆盖。进一步谋划脱贫攻坚特色产业扶持激励政策,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等方式,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发展产业。

  3.做实“两不愁、三保障”措施,筑牢脱贫根基

  一是健康脱贫再落实。加强“351、180”、大病救助等健康脱贫政策落实,持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工作,压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做到真签约、真服务,进一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二是教育扶贫再升级。进一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精准实施教育资助工作,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到教育扶贫一个不落。三是安全住房再保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危房改造工程早谋划、早实施。四是社会扶贫再助力。组织开展好我市第5个扶贫日系列活动和先进典型报送工作,举办脱贫攻坚表彰活动,激发脱贫攻坚正能量。五是兜底扶贫再密织。坚持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强化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边缘户”的精准帮扶,筑牢脱贫最后一道防线。

  4.做实防范返贫措施,巩固脱贫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11.5万贫困人口脱贫,防范返贫工作将是今后三年工作的重点。一是防范返贫机制再完善。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市级谋划出台防范返贫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发挥防范返贫工作机制实效。二是返贫预警机制再完备。继续保持帮扶力量稳定,坚持脱贫不脱帮扶,两县扶贫办要依托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加强返贫信息管理,通过现场调查、群众评议、乡镇审核、县级认定,对返贫户及时予以确认,对信息有误的及时进行更正。三是动态管理常态化。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扶贫对象信息动态变更的日常规范,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对返贫户和新增贫困户,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稳定脱贫。

  5.做好“三个加强”,保障脱贫后劲

  一是加强帮扶力量,打造过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一是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持续配强帮扶队伍,落实帮扶责任,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落实帮扶项目,跟踪服务到底,坚决打通精准帮扶“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大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力度。坚持在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工作队人员相对稳定,脱贫不脱帮扶。建立例会、考核、报告、纪律约束四项制度,促进驻村干部遵规守纪、廉政勤政,防止形式主义,用制度保证驻村工作落实。三是加大非贫困村驻村工作力量。2018我市非贫困村拟脱贫人口占全市未脱贫人口86.38%,因此要更注重强化非贫困村帮扶力量。选取50个扶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重点帮扶,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

  6.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脱贫动力

  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加强政策引导,坚持进村入户宣讲政策,让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强教育引导,强化智力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加强典型引导,积极开展脱贫示范户创建活动,培育和树立勤俭节约光荣、孝敬老人光荣、家庭和谐光荣、脱贫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

  7.加强作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推进

  将2018年作为我市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并且把作风建设贯穿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强化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把暗访作为主要方式,利用安徽扶贫手机APP软件,坚持“四不两直”直接入户,推动政策举措落地,督促整改问题,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建立健全举报制度、查实曝光制度、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等制度,贯彻落实《芜湖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相关要求,进一步压实各帮扶主体责任,严明纪律、严格问责,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

  孔令森 俞淼(中共芜湖市委党校 安徽芜湖 2410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