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以“说论亮”道德评议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一要求为应对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有效开展乡村治理、助推脱贫攻坚、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遵循。

  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特别是少数贫困群众不思进取,坐等天上掉“馅饼”;靠党委政府,依赖“扶贫救命稻草”;争要帮扶救济,脱贫成为“剃头挑子一头热”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旬阳县创新“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工作思路,探索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以脱贫攻坚为总领,从解决广大群众呼吁最强烈的乡风民风问题入手,探索用“群众说 乡贤论 榜上亮”道德评议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破解扶贫扶志难方面成效明显,成为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和新民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道德评议;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一要求为应对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有效开展乡村治理、助推脱贫攻坚、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目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特别是少数贫困群众不思进取,坐等天上掉“馅饼”;靠党委政府,依赖“扶贫救命稻草”;争要帮扶救济,脱贫成为“剃头挑子一头热”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已经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旬阳县创新“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工作思路,探索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以脱贫攻坚为总领,从解决广大群众呼吁最强烈的乡风民风问题入手,探索用“群众说 乡贤论 榜上亮”道德评议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破解扶贫扶志难方面成效明显,成为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和新民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一、群众说事,找准症结定话题

  百代行秦制,县下皆自治。旬阳县探索“道德评议”是将传统乡贤自治与现代治理能力有机结合的尝试,搭建村民自治新平台,借群众自我教育的形式,推动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道德评议是工作载体和主要抓手之一。道德评议就是以村(社区)为单位,经群众推举产生的道德评议委员会在村(社区)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道德评议,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组织评议。群众说事,广开言路定话题。在开展道德评议前,道德评议委员会委员深入村组院落,通过调查走访、矛盾排查、召开会议、聊天交流等形式,让群众把乡风民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说出来,把与之对应的先进、后进典型事例说出来,提出辖区内在移风易俗、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方面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摆出本村本组本院落不友善、不诚信、无孝道等不道德的突出问题;指出需要解决的不良人情风、盲目攀比风、低俗恶搞风、打牌赌博风等歪风邪气;梳理出在推进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中需要集中评议的具体问题,形成评议主题。大家集思广益,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办法。根据各村的村规民约动员群众进行说事论理,达到“好坏大家评”“落后大家帮”的目的,让村民自治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参与、发挥作用。

  桐木镇石板沟村通过群众说事,发现普遍存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群众人情负担重的问题,随即召开村民会议专题讨论,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约定除婚丧嫁娶外,其他事项不得置办酒席的条款,人情随礼直系亲属最高不超过200元,普通宾朋不超过100元,刹住了不正之风,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村民们享受到了自己给自己“松绑”的喜悦。

  二、乡贤论理,激浊扬清辨是非

  道德评议目的是为了解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群众重物质补助支持、轻德育教化引导的问题。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日趋多元化,一些群众“物质富了、精神空了”,“大法不犯、小法不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现象。毋庸置疑,解决基层各类量大面广问题时,存在法律手段够不着、行政措施难奏效、调解教育显得软的困局。为此,在道德评议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厘清德治、法治、村民自治关系,开出治理“药方”,遵循《中共旬阳县委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群众说 乡贤论 榜上亮”道德评议的实施意见》,通过说事论理,明辨是非,评贤带后,让失德失范的人和事受到大众谴责,促使道德领域内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妥善有效解决,彰显道德的调节和引导功能。

  道德评议大会由道德评议委员会主持,广泛吸纳群众参与。道德评议委员会在深入调查、掌握实情的基础上,确定“评议日”,镇党委派出道德评议观察员,召开会议进行集中评议。会议坚持以人为本、正反对比、以理服人的原则,把论理过程作为思想交锋、明辨是非的过程。会上,被评议对象先行陈述,说出自己的想法。道德评议委员会委员结合被评议对象的陈述和现实表现,对先进典型主要评论其先进事迹和所体现的道德品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对后进典型和突出问题,通过论理释法、说教劝导,重点评论其产生和滋长的根源,分析其危害性,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和根除。通过现场评议、话语交锋、讲评论理,形成强大的道德攻势,让被评议对象心灵受到触动,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

  大岭村居民吉某在当地日子过得比较宽裕,可他以妻子有病、从未享受过国家惠民政策等为由,多次缠闹争当贫困户。道德评议委员会对他进行了道德评议,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摆事实、讲道理,通过话语交锋,解开了吉某的思想疙瘩,使之放弃了无理要求。道德评议还让不少“靠在墙头晒太阳”的“懒汉”有了大转变。此外,诸如不赡养老人、搞封建迷信、参与赌博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也因道德评议工作的开展得到有效遏制。

  三、榜上亮德,崇德尚贤重导向

  道德评议会结束后,评议结果经村(社区)党支部审定,对评出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不等不靠、勤劳脱贫的先进典型,通过镇村设立的“善行义举榜”立榜表扬,开办“道德讲堂”广泛宣传,优先作为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典型给予推荐。通过榜上亮德,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利用网站、电视等媒介宣传,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对评议出的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在保护个人隐私、保障个人合法权益、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载明后进事实,予以曝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县电视台开办“讲理说法”栏目,剖析典型案例,警醒教育群众。

  寨河社区五组贫困户残疾人刘波自强自立、不等不靠,栽烤烟7亩,养猪15头,被道德评议委员会评为脱贫攻坚自强自立先进典型后,其事迹在社区“善行义举榜”上公开立榜表扬。一时间,刘波成了社区群众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人物,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他自强自立、坚韧不拔的精神。刘波荣登2017年3-4月“陕西好人”榜。对评出的不文明、不道德和在脱贫攻坚中等靠要、缠访闹屡教不改的后进典型,在村(社区)设立的“后进典型曝光台”进行曝光,形成颂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舆论氛围。

  四、众人帮教,润物无声促转化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衷。为达到教育感召的效果,道德评议对后进典型注重帮教转化。道德评议会后,及时成立帮教转化小组,指定2至3人作为后进典型的帮教转化责任人,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策”办法,对症下药,制定帮教转化方案,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监管约束,教育劝导,确保其自我觉醒、自我转化。对于积极纠错、改掉恶习的,经道德评议委员会同意后,将其从“后进典型曝光台”上撤销;对于家庭确实存在困难的,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巩固提升帮教转化成果。

  村民陈某因日子穷无奔头,酒后无德、打骂母亲、“等靠要”当懒汉被评为后进典型,村委会落实了3名干部作为其帮教转化责任人,帮助、指导其发展烤烟24亩,养牛5头,养猪4头,原址重建3间新房。日子过好了,吉某性格也变了,对母亲非常孝敬,邻里关系和睦,重新树立起了生活信心。

  大量鲜活的事例表明,道德评议能够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贫困户“等靠要”,非贫困户“争访闹”,剔除户上访、上网、告状等现象,说到底是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旬阳县通过开展专题道德评议会,集中开展回访走访、集中评议、教育引导、劝教帮扶、化解矛盾,以此厚植和推动“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和新民风建设重要载体和抓手的道德评议营造了脱贫攻坚的良好外部环境。目前,全县6376名“乡贤”成为新民风建设的“先锋队”,精神脱贫的“教导员”。今年以来,全县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516件,受教育群众达到12万人次。围绕脱贫攻坚开展的道德评议544场,教育“等靠要”群众4100多人次,疏导剔除对象3200多人,自愿放弃贫困户政策“帽子”442户,放弃争当贫困户796人,通过道德评议帮教转化信访户958人。在道德教化的同时,各级各部门大力开展技能扶贫,激发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志”和“智”,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智力保障。

  古人云: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民俗。法安天下,德润民心,自治固本。2017年10月19日至20日,全省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在旬阳召开,这是对旬阳新民风建设和道德评议工作的最大肯定。11月17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旬阳县金寨镇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11月2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分别在要闻版刊发旬阳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旬阳的创新实践表明,只要善于发动群众,让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释放和发挥,陈规陋习及落后的思想必然会失去生存的土壤,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一定会愈来愈浓。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

  [2]《人民日报》《金寨镇有好气场》

  [3]《光明日报》《群众说 乡贤论 榜上亮》

  [4]《新华每日电讯》《石板沟村削“山”记》

  [5]《光明日报》内参《陕西旬阳用传统文化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刘福斌(1967--)男,陕西省旬阳县人,现任旬阳县委党校副校长,研究方向:县域治理。

  刘福斌(中共旬阳县委党校 陕西安康 7257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