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人生之路——助读《生而不凡》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生而不凡,失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1-23 18:14
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的扉页上写道:“既不是向西,也不是往东,而是指向内心。”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内心所向,即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维申·拉克雅礼作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高材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主动离开微软,踏上寻找内心归属之旅,最终成为职业培训专家,创办了个人公司,获得了家庭和事业上的双丰收。《生而不凡》正是维申·拉克雅礼从个人经历出发,融合积极心理学、计算机思维、整体理论、现代灵性、进化生物学等学科内容,加上对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维珍品牌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等全球50位卓越人士超过200小时的采访,总结出的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和成长定律。
这套知识框架包括“认清所处世界”“选择自己的版本”“开始重新编码”“寻找人生使命”四个层次共十个定律。笔者择取其中几个重要原则简述之。
超越普适规则
人类其实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绝对真实的物理世界,一个是相对真实的精神世界。前者包含着人类有可能达成一致认知的事物:岩石是坚硬的,水是湿的,河岸里流动着水……这些都无可辩驳。后者则弥漫着种种理念、想法、概念、模式、规则甚至神话,代代相传,渐渐发展,有的已过千年,比如婚姻、金钱、宗教和法律等概念就是其间的长久居民。之所以是“相对”真实,是因为这些观念仅仅对于某个特定文化或族群是适用的。宗教信仰,或者对于教育、爱情、婚姻、职业的看法等等,都是相对真实的,因为它们不适用于所有人。于是,作者将那些被大多数人接受并认为“应该如此”的概念定义为普适规则。比如“考这所大学应该更容易就业”“应该选这份更体面的工作”“应该和门当户对的人谈恋爱”等等。
这些看上去“正确”的规则规定了我们如何去爱、如何饮食、如何婚嫁以及如何获得一份工作,它也设定了各种标准来衡量人的自我价值。
究竟是谁创造了现代世界的种种规则?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指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智人能够笑到最后,甚至其后代延续至今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语言的使用。生活的条条框框不断发展并通过语言得以传承,最终成了主宰我们文化的种种规则。
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我们便遨游在规则的世界里。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下,原本如同一张白纸的大脑被写满了周围人的想法。你为什么要以某种方式生活?因为其他所有人也都如此。周围人的想法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种种信念,又如同一把枷锁,把我们锁进了相当局限的生活里,最后将我们说服,并把我们的生活变成了一个个标准答案。如果你想要的生活平凡而安全,那么遵循标准答案是没有问题的,无人责怪。问题来自于“安全”所引起的烦闷无聊,使得生活如同一潭死水,停滞不前。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围绕着你的叫做生活的一切,是由不比你更聪明的人所创造的。”既然生活中那么多东西是由我们的思想和信念所创造的,那么许多我们信以为真的东西、概念、教条和“应该”,不过就是历史美丽的巧合吧。对于大部分被认为“应该”的行为方式,我们既不能去证明它是对的,也不能说它是唯一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我们所认作的“真”,都在我们的头脑里罢了。
一旦你明白规则并非绝对,你便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跳出原有视角,挣脱规则的枷锁。
我们应提升自我觉察,看清并超越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且明白我们之所以会属于某个特定文化、国家或宗教,不过是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碰巧出生在某个特定的家庭里,这对于地球上每一个人都一样。
当我们了解自己并不优越于其他人时,当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能闯出自己的天地时,怎样去超越既定规则?首先我们从质疑公认的规则开始,看清我们所持有的种种限制性的教条。
卓越之人善于觉察并看清规则。哪些规则该遵循,哪些该质疑或忽略,心中自明。故而,他们更倾向于踏上少有人走过的道路,自己去定义什么才是真正活过。
质疑胡扯规则
作者将那些为了简化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而衍生出来的类似于胡扯的规则称为胡扯规则。
胡扯规则极为常见,我们和它们一起生活,甚至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比如:我们应该拿到大学文凭以确保我们的人生能成功;我们应该和同宗教或同种族的人结婚;我们工作或学习足够勤奋就会成功……
习得这些胡扯规则有五种途径:一是幼时教导,二是权威人物,三是归属需求,四是社会认可,五是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
人类社会要进步,必须率先卸载我们大脑里的胡扯规则。但是我们首先得辨别到底哪些是胡扯规则。作者提出了应用五问题测试法来进行实际现状的检查。
问题一:它是否基于对人性的信任和希望。该规则是基于人性本善论还是人性本恶论?如果一个规则是基于人性本恶论,我们倾向于质疑它。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我们生来都是罪人,所以它并不是绝对真实。
问题二:它是否违背黄金法则。黄金法则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些抬高一部分人的价值并贬低另一部分人价值的规则,便值得怀疑其是否是胡扯规则。
问题三:它是否从文化或宗教中习得。该信念是不是关于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该规则是不是关于某个特定的习惯,比如说饮食或穿着习惯?如果是,那么它很可能是一个文化或宗教规则。不要盲目相信任何教条,你的文化中关于祈祷、穿着或饮食方式的规则也不必和几个世代之前一模一样。
问题四:它是基于理性选择还是传染。某个规则是否在幼时便存在于你的大脑里并一直遵从它?或者你仅仅是从未想过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情?我们遵从数量庞大的、危险且不健康的规则,仅仅因为文化基因和社会条件作用。这些规则如果在妨碍着你,试着去剖析并质疑它们。
问题五:它是否服务于你的福祉。请把自己的福祉放在最首位。在社会里,在家庭和社区里,在人际关系中,只有当你自己幸福快乐时,才能把最好的给予他人。
世间之人大多盲目遵从早已过期的胡扯规则,卓越人士则不同。他们在感觉这些规则和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背道而驰时,选择质疑。质疑胡扯规则并重塑人生,你便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掌控感,敢作敢当,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超越胡扯规则的人生充满惊喜和欢乐,但过这样的生活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人们会阻挠你,找你麻烦,你必须做好在追寻幸福的途中勇往直前的准备。
练习意识工程
计算机可能时不时地需要安装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或者升级更新,让计算机运行得更快,性能更优良,能轻松处理越来越复杂的任务。过去20年里,Windows98逐渐让位于Windows10,这就是升级的结果。
我们不吝于更新机器的操作系统,但是,有多少人想过给自己的大脑更新操作系统呢?意识工程,便是为人类大脑而生的一款操作系统。其优越之处极其简单,简而言之就是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人的现实认知,二是人的行为方式。
现实认知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种种信念。人们信以为真的大部分规则存在于大脑中,并被那些“并不比我们更聪明的人”安放在那里。当今的人类社会正是基于前人积累下来的种种信念而运作着:我们的经济系统、对婚姻的定义、食用的食物、实施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方法……这些都是很久以前,那些生活环境与我们现在大相径庭的人们所创造的。
在某种程度上,信念的确塑造着人类世界。但是也要清楚,虽然某个人的信念塑造了此人,但是某种信念却不等于这个人本身。人类可以使用意识工程去置换出旧信念,更换上新观念,从而去接受能够更好地为自己服务的信念。
一个人的习惯或者行为方式,是其依据自己的现实认知所做的事情。如果现实认知是人类大脑的硬件,那么行为方式则是人类大脑的软件。行为方式包括人的日常活动和习惯,可以轻松地“下载”和“更新”,这取决于特定的目的,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旧的版本失效了,下载最新的版本即可修复之前存在的故障。
尽管开发人类潜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作者发现,意识工程仍是目前最为强大的大脑开发工具。因为人类所有的成长要么来自于对现实认知的改变,要么来自于对行为方式的升级。
那么,如何练习意识工程?首先要明白现实认知和行为方式是自我成长的两大领域,然后小心翼翼地选择对自己最有效的现实认知和行为方式,并时常加以更新。你可以把自己看作一个高度兼容的操作系统,需要时,可以随时安装新的硬件(现实认知)和下载新的软件(行为方式)。简单讲,就是时刻准备着改变和成长。
改写现实认知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四项更好的现实认知,用以替换过往的旧有模式,这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益处。
第一,我们都具有人类直觉性。这项模式取代了之前传统所认为的“知道的东西”要纯粹来自实打实的数据和事实。目前人们的决策主要靠两套系统来运作,一套是所谓的直觉系统,在理性意识之下,直觉与人类的史前大脑区域相关联,运作起来快如闪电;另一套是后进化成的理性系统,也是人类迄今为止过度依赖的系统。人类的直觉是真实存在的,可以随着更多的练习更好地运用于决策当中。
第二,心灵对身体具有疗愈功能。这项模式主要是告诉我们通过心怀正念,通过创造性联想,亦即通过冥想和想象自己所期望的生命的样子的方式,从而转变信念的练习。
第三,快乐是工作的新生产力。作者强调,这种快乐文化可以显著减少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压力,并可以帮助我们在长时间工作之后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四,追求灵性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传统的现实认知认为,我们只有追随一种宗教信仰才算是追求灵性。但其实人类的灵性在离开宗教系统之后仍然存在,道德品质并不依赖于某种宗教或对上帝的信仰。
同时作者也提供了两个技巧,用来改写人们的现实认知。
技巧一:判断一个人的现实认知是绝对真实还是相对真实
世界上有些事情是绝对真实——它们对于每一种文化环境下的人类都是适用的,比如在孩子没有办法照顾自己时,父母或监护人必须照顾他们;我们为了生存下去都需要进食……
然而有些事情只是相对真实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处理方式也不同,比如抚养孩子的方式、饮食习惯、表达方式、恋爱方式等。
我们要经常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和直觉。而且所有现实认知几乎都有保质期,甚至那些我们现在认为绝对真实的事情,也许未来并不再是。
技巧二:判断这是实际发生的,还是我们自己所制造的附加含义
遇到一件事情,我们要从内心去判断,这是实际发生的事情,还是我们自己心目中所企盼并额外附加出来的含义。要学会经常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是百分之百实际发生的事情吗”,能够经常询问自己从而做出判断后,我们就会减少这些附加含义的数量。
处理现实认知最好的方式是让它们优雅地离开,把它们变成历史。人生旅程中,我们能不断进行情感、心智和精神上的进化,接受新的想法、观点、哲学、生活和行为方式。当足够多的人开始替换上最优模式时,人类便开始了进化之旅。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时间更新他们的模式时,具有革命性的改变便像龙卷风席卷而来,以集体觉醒的力量驱动前行。
更新行为方式
有效升级人的“软件”即行为方式,作者指出了三个步骤:
第一,发现之旅。许多人从书籍、培训或线上课程中探索新的行为方式。也许,你读到过某种举重训练方式的成效,你研究了一下,决定将其融入你的日常锻炼之中。一两个月之后,你进行效果评估。或者,你在一次培训中听说了某种新的管理策略,便决定在你的团队中推行,看看效果如何。
第二,更新速率。更新速率是指你更新行为方式的频率。
第三,底线和衡量方式。你的行为方式的成效如何?新“软件”比之前的真的更好吗?在更新行为方式的过程中如何衡量并维持新“软件”的成效?人们经常忘记底线这个要点。所谓的底线,是指不允许自己逾越的某个水平。比方说,笔者对自己的体重有自己的底线,因此保持相同的体重长达十年之久。我每天通过体重秤来测量体重,只要稍微超过那个底线一点点,就严格节食和锻炼,以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在底线和衡量方式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逐步实现超越和提升:(1)确定自己想要划定底线的领域,比如工作、学习或者健康领域等;(2)在选定的领域划定自己的底线,比如在学习领域,你可以给自己划定一个底线,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3)测试并调整底线,调整程序是整个提升过程里最关键的一部分,当一个人没法遵守自己的底线时,必须严格自律,或者对底线进行调整;(4)合理提高底线,以阅读为例,如果你之前的阅读底线是每天至少30分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每天都能达到40分钟,这时候你必须重新调整,将阅读底线时间提升至40分钟或更高,不过这需要循序渐进。
卓越人士会持续不断地花时间发现、升级和衡量新的行为方式,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心灵的提升。他们不仅拥有卓越的现实认知,还追求更加明晰、更加结构化并持续优化的行为方式,始终走在不断成长和自我革新的道路上。
在这世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平凡的存在。正因为个体的差异性,才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世界因多样性和复杂性而美好。生而为人,我们时刻准备着绽放自己,做得更多,实现更多。当我们开始尝试意识工程,试验新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生活便开始如天空般宽广,如坐过山车般刺激。当我们熟练掌握如何在既定规则中形成自己的边界时,我们便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和内在的自我自在相处。现在,我们只需要将自己重新“编码”,成为不一样的自己,并在这个世界里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文/张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