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化学史家曹元宇 纪念曹元宇诞辰120周年

  • 来源:科学文化评论
  • 关键字:曹元宇,化学史,炼丹术
  • 发布时间:2019-03-05 10:54

  摘 要 曹元宇作为我国第一代化学史家,早年以炼丹术的研究蜚声中外,晚年著有《中国化学史话》等重要著作。简介曹元宇的生平,并回忆了与他的交往。

  关键词 曹元宇 化学史 炼丹术

  中图分类号 N092:O6

  文献标识码 E

  曹元宇(1898—1988)(图1),安徽省歙县雄村人,我国第一代化学史家。他于1920年留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1926年回国,曾在南京工业专科学校、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洋工学院、浙江医学专门学校(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教书,1930年任安徽省著名的休宁中学第四任校长。曹元宇在民国时期就是著名学者,早年参加中华学艺社和中国科学社,是中国化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和最早的永久会员,还是《化学通报》的前身——《化学》杂志的第一届编委。曹元宇是中国研究化学史最重要的先驱之一,以炼丹术的研究蜚声中外,1934年,他在中央大学开设《化学史》课程,这是中国较早的科学史教学创举。他还与中国科学史专家钱宝琮等人有较多的交往,20世纪40年代钱宝琮曾有诗《赠曹元宇教授》。

  笔者在学生时代偶然读了曹元宇的《中国化学史话》[1],很感兴趣,曾向曹先生写信询问了一些问题,他很快就回信解答,并同意笔者去他家谈一谈。大约1983年9月,笔者在南京第一次拜访了曹元宇先生。曹先生是南京医学院教授,曾任医学史教研室主任,他住在南京城中一个叫“百步坡”的地点,大约走100步到坡顶就是他家。笔者去见他时,他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笔者当时只有19岁,见面后尊称他“曹老”,他身体结实,是一位慈祥、刚毅、文化素养很高的老人。后来笔者每隔两星期,趁着周末就去拜访曹老,听老人家讲中国科技史的轶事和掌故,大约去了几十次,绝大多数是自己去,有时也带上要好的同学,一直到1985年7月笔者离开南京。今天很难想象他这样一位大知识分子会如此热情地接待一个素昧平生的学子,这大概是民国时期学界的遗风吧。曹老喜欢谈化学史的东西,讲述极为生动。其中有炼丹史、火药史,中文“化学”一词的来历,中国的制香史等。笔者听得入迷,就像一个静静地坐在老爷爷旁边听故事的少年。这是笔者最早接受到的完整科学史课程,也是当时在南京读书时的一大乐趣,这件事令笔者对中国科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曹元宇先生是引导笔者进入科技史的老师,高水平的引导对笔者未来向该领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那时,笔者尝试写过“中国金丹术为什么没有取得更大的化学成就——中国金丹术和阿拉伯炼丹术的比较”一文,曹老看后提了一些意见,差不多10多年后,这篇文章经过重新修改后发表。曹老曾把他发表的文章,签上名邮寄给笔者阅读。有一次,曹老寄来《中国化学史话》的勘误表,是他亲自抄写后再邮寄过来的。另一次,笔者听说南京要举办一个与科技史有关的会议,将此事告诉他后他很感兴趣,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外地的会都不参加,但南京的会议还是想去的,可惜后来该会没有开成。他还说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潘吉星先生建议把《中国化学史话》改为《中国化学史》。由于曹老的原因,笔者常常与著名科学史家潘吉星先生通信,他鼓励笔者研究火药史和云南少数民族造纸史之类的课题,以后笔者回云南真的去研究造纸史了。20多年后,在北京见到潘吉星先生,他还与笔者谈起20世纪80年代我们之间的通信。曹老曾评价化学史界的两位前辈:赵匡华先生的工作做得细,较为微观,孟乃昌先生的工作做得粗,较为宏观,他们风格不同。1985年4月笔者到太原实习时,专门去太原工业大学拜访了孟乃昌先生,让人惊喜的是,他家床头上挂着一幅曹老作的花鸟画。一次,清华大学研究化学史的杨根教授要来南京看曹老,曹老告诉笔者后,我们之间还通了信,但后来他有事没来南京,失去了与杨先生见面的机会。

  曹元宇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对中国科技史有重要学术贡献,特别在中国古代金丹术研究以及对化学史料的考证方面,其中以金丹术的成果在国内外影响最大。1933年,他在《科学》第17卷第1期上发表重要论文《中国金丹家的设备和方法》[2],这是中国人写的最早的炼丹术研究论文,考证非常细腻,文章长达24页,插图就有40幅,这篇文章被译为英文,在美国的《化学教育志》上刊登,引起西方学者对中国古老炼丹术的极大兴趣。1935年,曹元宇在《学艺》上发表了《葛洪以前之中国金丹史略》[3],详细介绍了中国早期金丹术起源和演变的历史,并对《周易参同契》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同年他又在《医药卫生》上发表《陶隐士和他的著述》[4], 同样引起西方化学史家的关注。曹元宇也成为以近代化学家的眼光,研究《道藏》中化学知识的第一人。

  曹元宇晚年的主要学术业绩是1979年出版的《中国化学史话》,这是以学科史的方法分门别类写的化学史著作,内容生动,文字一流。该书是笔者最爱看的中国科学史书籍之一,有些章节当时甚至可以背诵,时至今日,该书仍是该领域内的优秀科学史著作。《中国化学史话》第一版发行后即被销售一空,1985年出版了修订本。此书在海外也受到推崇,日本学者岛尾永康对其特点给予了适当的评价,认为是通俗而极为严谨的著作。该书已由日本学者本田茂夫、山崎咏译为日文,1990年在日本东京裳华房分上下两卷出版。20世纪60年代,著名化学史家张子高编著《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部),书中占很重份量的炼丹术部分就是请曹元宇起草的。20世纪60年代,曹元宇发表《中国金丹术西传问题》[5]和《唐代有无蒸馏酒问题》[6]等论文,其80岁以后发表的《烧酒史料的搜集和分析》[7]《豆腐制作源流考》[8]《关于孙思邈出生年代考》[9]《皮蛋发明史初探》[10]等化学史论文,都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力。岛尾永康首次访华拜见的第一位学者就是曹元宇,他整理过曹元宇的著作目录,并形容他为:“他端庄的容颜,使人想起‘歌舞伎’剧中山顶的青松,是一位有品格的体面学者。”[11]岛尾永康的描述真是神似!

  除中国化学史外,曹元宇对中国古代医药学也有精深的研究,1949年以后,他一直在南京医学院医史教研室工作,并担任该室的主任职务。1962年,曹元宇发表《李时珍引论〈本草经〉的一些错误》《论〈本草经〉遗佚的药品》[12]等论文。他辑注有《本草经》一书,1987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辑注本功力深厚,博采众家之长,引证丰富,又不断引入新材料,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这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笔者与曹老交往时此书还没有出版,但曹老常提到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情况。另外,他说还写了一本毕生研究科学史的心得书《百步坡笔谈》,写法上借鉴了《梦溪笔谈》,可能“文化大革命”时损失了一部分。遗憾的是这本书后来未能出版,希望曹老的家人或其他学者能够找出原稿,对之加以整理,使之出版发行。其他遗著可能还有一些,亦当予以整理。

  曹元宇爱好广泛,早年喜欢足球运动,他身体很好。因其早年留学日本,又聪明好学,懂英语、法语、日语等几个国家的语言,甚至能看懂一些阿拉伯语,所以他一直有开阔的学术眼光。早在1919年,曹元宇就研究过歙县的桐油,留学日本时又发表过关于蜡烛历史的论文,20多岁就表现出研究科学史的浓厚兴趣。1925年他出版了《实用摄影术》的著作,1939年出版了《定量化学分析》上下册[13],该书以后多次再版,到1954年该书已第8次印刷,是20世纪40—50年代影响很大的化学教科书。1952年,曹元宇编著的《血液的临床化学检验》[14],出版,1954年,他编著的《尿的临床化学检验出版》[15],出版,他成为1949年后中国重要的医药化学家。从1933—1950年,曹元宇为著名的《中国化学摘要》担当摘录任务长达16年之久,对此,日本学者岛尾永康评论说:“他承担的摘录任务比谁都多。”[11]

  曹元宇诗书画俱擅,绘画方面精于花鸟画和山水画一类,卓然成名家。他曾自得地说自己的绘画成就超过研究中国化学史的成就,现在网上也常常有拍卖曹元宇的书画作品,有些价格不菲。他与金陵的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常有来往,据当代书画家汪迎的父亲回忆,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任美术科主持时,聘请过曹元宇代课,有的绘画作品如《棕榈雏鸡图》是曹元宇和徐悲鸿联袂完成,为中国画之杰作,徐悲鸿曾题记此事。《中国化学史话》是金陵书坛“草圣”林散之先生题字,林先生与曹先生同庚,互相交往颇多。1985年夏天,笔者毕业即将离开南京时,他老人家专门为笔者画了一幅花鸟画(图2),卷轴装裱后,已是笔者所收藏的最为珍重的礼物。

  曹元宇从小生长在歙县雄村的书香人家,其父曹辅钦是晚清学者,宣统已酉拨贡,授按察史。早年由徐廉介绍参加同盟会,家有万卷藏书。曹元宇是长子,其弟曹靖陶(1904—1974),是民国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戏剧评论家。在书卷气很浓厚的家庭氛围下,曹老的旧学功底很深,曾作过一首《题雄村图》:“练江蜿蜒村前绕,上接岑山下义城。竹为饰山疏更密,云因护阁散还生。”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也显示了他的旧体诗造诣。曹老在南京有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他的夫人余自萍老师,是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眼科教授,1958年就出版有《色盲检查图》等论著,到1996年已再版5次。曹老的长子和次子都是眼科医生,他的家人对中国化学史都很熟悉,一次,曹老和笔者谈起陶弘景炼丹的故事,老人一时想不起具体地点,儿媳妇在旁边顺口说“茅山”,可见曹老在家也常常谈论这类故事。他有个儿子早年曾在笔者的家乡云南大理工作过,一次,曹老竟还提到在大理只有老一辈人才知道的“塘子铺”这样的旧地名,令笔者非常吃惊。

  曹元宇先生是笔者有幸认识的第一位科学史前辈。后来笔者回云南工作,一直把与曹老的交往、他对笔者的教育作为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这是笔者人生历程的一次升华。1987年,笔者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史研究生,终于在曹老的影响下跨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当年9月笔者到合肥中科大报到,路过南京时,还专门去看望他老人家。老人家生病住南京工人医院,正在病房中写作中文“化学”一词的来历,见到笔者时非常高兴,当时他已是90岁的老人了,但仍然很健谈。

  1988年笔者在中国科大读书时,有位同学把曹元宇先生去世的消息转告笔者,当时信息不通,老人家已离世了一段时间,笔者失去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一位学术导师,为此难过了很久。曹老生前告诉笔者,他虽然住在南京的时间很长,但只是客居而已,送笔者的绘画题字也是“1985年夏,时同客南京”。以后,敬爱的曹元宇先生归葬他的故乡歙县。

  参考文献

  [1] 曹元宇. 中国化学史话[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2] 曹元宇. 中国古代金丹家的设备和方法[J]. 科学, 1933, (17): 34—36.

  [3] 曹元宇. 葛洪以前之金丹史略[J]. 学艺, 1935, 2: 1—12.

  [4] 曹元宇. 陶隐士和他的著述[J]. 医药卫生, 1935.

  [5] 曹元字. 中国金丹术西传问题[J]. 南医学报, 1959, (4): 616—619.

  [6] 曹元字. 关于唐代有没有蒸馏酒的问题[J]. 科学史集刊, 1963, (6): 24—28.

  [7] 曹元宇. 烧酒史料的搜集和分析[J]. 化学通报, 1979, (2): 68—70.

  [8] 曹元宇. 豆腐制造源流考[J]. 中国科技史料, 1981, (4): 69—71.

  [9] 曹元宇. 关于孙思邈的出生年代[J].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 (3): 213—215.

  [10] 曹元宇. 皮蛋发明史初探[J]. 中国科技史料, 1983, (3): 36—37.

  [11] 岛尾永康, 陈敦平. 曹元宇教授编著的《中国化学史话》日译本评介[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4): 375—376.

  [12] 曹元宇. 论《本草经》遗佚的药[J]. 江苏中医, 1963, (11): 29.

  [13] 曹元宇. 定量化学分析 上下[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9.

  [14] 曹元宇. 血液的临床化学检验[M]. 上海: 中外书局, 1953.

  [15] 曹元宇编著. 尿的临床化学检验[M]. 杭州:新医书局, 1954.

  Recalling CAO Yuanyu, A Historian of Chemistry

  Commemorating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CAO Yuanyu’s birthday

  LI Xiaocen

  Abstract: As on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emical historians in China, Mr. Cao Yuanyu was very famous in the early years of research on alchemy. In his later years, he finished important works such as 揅hinese History of Chemistr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life of Mr. Cao Yuanyu and recall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uthor and Mr. Cao.

  Keywords: Cao Yuanyu, chemical history, alchemy

  李晓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