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取消特停制度非蠢即坏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 关键字:雄韬股份,特停制度
  • 发布时间:2019-03-05 16:57

  21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37.25%。新年第三周,资本“宠儿”们依旧表现不俗。

  1月16日,已收获10个涨停的风范股份(601700.SH)再度上涨3.06%,正式跃居两市单月涨幅榜首。

  2018年10月,证监会提出优化交易监管、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部分市场主体将此信息“解读”为监管层面的主动放松。各路游资闻“风”而动,“拉涨停”、“炒概念”,至今数月有余。

  与近期资本的热闹相对,曾经的监管利器——“特停”始终隐而未发。

  基于A股市场参与主体结构的特殊性,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始终扮演着保护中小投资者的重要角色,“特停”也常被视作打压异动、抑制过度投机的重要工具。

  监管层在提出减少对交易环节不必要的干预时已明确表态,此举是要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让投资者获得公平交易的机会。但目前,市场对于“特停”实施的具体标准似乎仍不明晰。

  面对花样频出的异常交易,或应尽快细化“特停”标准,巧用“特停”工具。

  “特停”是否牛市杀手?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单边下跌后,A股终于在新年迎来复苏。在超过3000家上市公司中,连续涨停的数只“妖股”尤为引人关注。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1月16日,沪深两市前30个自然日涨幅排名前5的公司为风范股份、东方通信(600776.SH)、雄韬股份(002733.SZ)、通产丽星(002243.SZ)、鹏起科技(600614.SH)。其中,风范股份和东方通信累计涨幅均超过100%,分别达到137.25%和131.08%;雄韬股份、通产丽星和鹏起科技分别上涨99.89%、90.06%和78.55%。

  与2018年同期屡遭“特停”的公司不同,自2018年11月起,沪深两市鲜有公司遭遇“特停”处理。

  伴随个别公司股价的“扶摇直上”,部分市场主体开始认为,以“特停”为代表的严监管措施引发了市场流动性不足,是打压“牛市”的“罪魁祸首”,并呼吁叫停“特停”制度。

  “特停”与股市下跌是否有必然联系?仅就监管数据而言,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特停”制度导致了2018年股市的单边下跌。

  经不完全统计,2017年,沪深两市因股票交易异常发布停牌自查或核查公告的上市公司不少于54家,2018年约为40家。

  对比之下,2017年,监管机构对于打击异动的态度更为坚决。

  但与之相对,2017年,上证综指由年初3105.31点升至3307.17点,年内涨幅6.56%;同期,深证成指则是由10205.14点升至11040.45点,年内涨幅8.18%。这意味着,尽管处于监管高压之下,沪深两市仍取得了整体增长。

  需要看到的是,鼓吹叫停“特停”制度者言论包裹着的,无非是想要借机牟取私利的“祸心”。况且,历史已经证明,即便流动性充分,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投机行为仍将带来“灾难”。

  2015年的“股灾”对于投资者而言恐怕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仅2015年上半年,上证综指就由3258.63点最高升至5178.19点,最大涨幅58.91%;深证成指由11150.98点最高升至18211.76点,最高涨幅63.32%。

  然而,没有业绩支撑的暴涨无异于“空中楼阁”。到2015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最终收于3539.18点,较上半年收盘价下滑17.26%。

  2015年,上证综指成份股合计实现净利润2.24万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82%;其中,201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

  2013年和2014年,上证综指成份股分别合计实现净利润2.06万亿元和2.2万亿元。

  显而易见,在基本经营状况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根本无法撑起急速膨胀的市值,“急涨”之后必然是“暴跌”。

  “特停”是“良药” “处方”需理清

  由于A股市场参与主体结构的特殊性,自1996年以来,A股开始实施涨跌停制度,其初衷意在避免投资者在短期内因股价巨幅波动而蒙受巨大损失。

  但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部分游资、庄家开始利用资金优势“拉涨停”、“炒概念”。在此背景下,“特停”制度作为特殊阶段打压异动、抑制过度投机的特殊工具应运而生。

  需要看到,近年来,“特停”制度对打压炒作投机行为效果显著。

  例如,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消息一经发布,即引来无数解读。其中,尤以嘉寓股份(300117.SZ)反应最为迅速。

  2017年4月4日,嘉寓股份在互动平台称“公司计划专门设立嘉寓雄安新区区域总部,并将旗下智能制造企业落户雄安。”4月6日,深交所发出监管函,要求嘉寓股份停牌核查说明情况。4月14日,嘉寓股份回复深交所称,新区规划对公司短期业绩没有实质影响。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1-9月,嘉寓股份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45.99%。

  2018年1月,区块链概念大热,各类公司纷纷发布“热点”消息。其中,游久游戏(600652.SH)于1月8日在公司所属网站发布区块链相关内容。1月8日和9日,游久游戏连续两日涨停。

  1月11日,上交所发出问询函,游久游戏随即“特停”核查。1月13日,游久游戏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明确,公司未开展与区块链相关的具体工作,仅在所属网站开通区块链游戏频道,不会对公司经营结果产生实质影响。

  根据财务数据,2018年1-9月,游久游戏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114.97%。

  事实上,证监会在2018年10月发布的声明曾明确表示,减少对交易环节不必要的干预是要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让投资者获得公平交易的机会,并非对交易环节不再监管。

  但也要指出,截至目前,“特停”的标准似乎仍不甚清晰。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最后一次被监管部门要求“特停”的上市公司是前“妖王”恒立实业(000622.SZ)。

  2018年10月22日至30日,恒立实业连续7日涨停。10月31日,恒立实业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20%以上,且已披露两次《股价异动公告》,公司自公告日起停牌自查。

  自2018年11月起,沪深两市鲜有因股价异常波动停牌自查的上市公司。

  摒弃炒作投机 坚守价值投资

  需要投资者特别重视的是,在此前发布的声明中,证监会已明确表示,正在按照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动三方面工作。其中,第一条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创造条件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回购和并购重组;第三条为鼓励价值投资,发挥保险、社保、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和资管产品等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引导更多增量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显而易见,市场的长期走势最终仍由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决定,资产的价格波动也终归会贴近价值中枢,游资、庄家或许可以利用资金优势“炒作”概念,但也只是影响个体公司短期波动的“噪音”。

  以数据为证。2017年,上证综指由年初3105.31点升至3307.17点,年内增幅6.56%;深证成指则是由10205.14点升至11040.45点,年内增幅8.18%。同期,上证综指成份股合计实现净利润2.7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18.42%;深证成指成份股合计实现净利润6605.22亿元,较2016年增长41.09%。

  显然,正是由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才可以支撑起2017年A股市场的平稳增长。

  事实上,这一规律也适合于海外市场。2017年,恒生指数由年初的21993.36点一路涨至29919.15点,年内增幅为35.99%。2018年,恒生指数由30028.29点跌至25845.70点,年内跌幅为13.61%,仍优于A股表现。

  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恒生指数成份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83万亿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21.19%。

  尽管股市涨幅超过业绩增幅,但2018年10月,恒生指数曾跌至24540.63点,较2017年年初仍然增长11.59%,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明显。

  在美国同样如此。2017年,美股三大指数都取得了亮眼表现。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由年初的19872.86点涨至24719.22点,年内涨幅25.08%;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由年初的2251.57点和5429.08点涨至2673.61点和6903.39点,年内涨幅19.42%和28.24%。

  2017年,上述三大指数成份股合计实现的净利润金额分别约为2.45万亿元、6.7万亿元和2.4万亿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12.9%、4.85%和11.11%。

  本刊记者 王东岳/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