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工业风场馆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首钢集团,老厂区,冬奥会
  • 发布时间:2019-03-13 16:02

  曾经在京西热土上书写了百年传奇的城市工厂中国首钢集团,在经历了那次史无前例的钢铁大搬迁后,留下来的这片有着8.63平方公里的老厂区,又借着冬奥会的东风,以别样的方式重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1月23日,《方圆》记者探营首钢老厂区,首钢工业遗存和园区改造的景观到处体现对工业遗存的尊重和首钢历史记忆的延续,带来了非凡的视觉体验。

  在首钢老厂区,有一个由首钢三高炉空压站、返焦返矿仓、低压配电室、N3-18转运站4个工业建筑组成的工业厂房,经过两年时间的精心打造,如今已然变成饱含工业风情的精品酒店。酒店已于2018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与洲际酒店集团共同运营管理,为服务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迈进大门是酒店北区的大堂,浓郁的工业风气息扑面而来。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方圆》记者,酒店设计师将料仓的出风口改造成了光源,还有空调的出风口。而料仓上部的空间,形成一个酒吧。酒吧位于30米料斗的“肚子”里,仓壁上一层层隔板原本承接焦炭碎末,如今成了摆放酒瓶杯子的最佳位置。

  近距离接触这种老工业建筑,随处可见“修旧如旧”的历史痕迹,料斗内侧的斑驳感表明它们都曾是首钢厂区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置身其中,人们能收获到起承转合的空间感受,而高悬于头顶的巨型花灯,以“钢花四溅”的视觉效果,诉说着曾经的火红年代。

  酒店西面,是冬奥组委会的办公区。这里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举办的中枢。建筑物主要利用原本存放铁矿石的筒仓、料仓进行改造建设,保留了标志性工业元素,在尊重原有工业遗存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改造与空间更新,完美延续老首钢“素颜”的工业之美。

  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顺利入驻,成功召开了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结会、冬奥组委主席会、新闻发布会等重要会议,极大提升了园区影响力,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高度评价,他后来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1次全体会议上说,“北京将曾经的一个钢铁厂改建成冬奥会训练场馆,非常不可思议。他们在那里将旧厂房改造成办公室、休闲区、训练场,也成为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办公地点。我希望如果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去北京看看”。

  国家体育总局冬训中心则由四个冰上训练场馆与运动员公寓组成。利用300米长、60米宽的精煤车间厂房,改造“切分”为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及冰壶三座国家队训练馆,并对原有结构特征进行保留和再利用。同时,精煤车间北侧,将老厂区内的运煤车站改造为国际一流的冰球场馆——这四个场馆并称为首钢“四块冰”。

  《方圆》记者来到“四块冰”之一的冰球场馆,放眼望去,偌大的场馆整洁明亮,专业的制冰工人正在制冰、打点。冰球馆主管水暖的工程师徐在伟告诉《方圆》记者,制一次冰最快五六天的时间,制冰是门精雕细琢的工艺。“首先要在赛道上做一层底冰,之后上冰漆,经过测量后,再在冰漆上画大本营、冰球线等。”

  徐在伟虽不是专业制冰人员,却对制冰工艺十分了解。自首钢与冬奥结缘后,一部分曾经的钢铁工人,如今也转型为制冰团队中的成员,为冬奥会提供完备保障。

  首钢冬训中心制冰设备管理专业人员刘永亮就是其中一位,他原来是首钢运输部运输铁水的工人,如今是专业的制冰师。“我原来运输的铁水是把固态变成液态,现在制冰是把液态变为固态。正好反了过来”,刘永亮说,制冰对他来说并不难,难在“画线”和“调节冰温”,因为不同赛事不同项目要求冰的硬度是不一样的。

  从冰球场出来,记者来到原用于工业循环用水的晾水池畔,4个高高矗立的晾水塔映入眼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区域即将开工建设首钢滑雪大跳台,这是2022北京冬奥会唯一一个位于市区内的雪上项目举办地。

  而曾用于存放炼铁循环用水的秀池下建起停车场,昔日红火的高炉上搭起玻璃栈道,老厂区建起的工业遗址公园,将为前来参观的人们提供地道的首钢体验……首钢老厂将以别样的方式继续创造着辉煌。

  文|方圆记者 毛亚楠

  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