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秒,未来艺术?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未来艺术,文化形态
  • 发布时间:2019-03-28 09:58

  如果出生是起点,死亡是终点,心跳是你的刻度,生命每时每刻不停缩短。人不可避免地面对这种缩短,未来并不恐怖,恐怖的是个体可能性的减少。

  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出名15分钟。”当然现实也许更短,一秒或无限趋近于零,但总之你会成名,那么之后呢?每个展览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在朋友圈漂浮三四天便再无踪迹。更可怕的是世界还在加速。艺术的未来,众多个体在时代里翻滚,有的是泡沫,有的是浪花,有的是暗流。

  在一场接力游戏中,文化是接力棒,而文化在每个时代形态不一。未来艺术会怎样,借用本雅明在1936年发表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有一段概括了全书的思考的话:“历史每隔一段很长的区间,人类社会的感知方式便会随着生存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如今的艺术早已不是石雕壁画、油画水墨,也不只是美术馆里那些水泥金属装置,照亮你的美;随手自拍是摄影,吃着爆米花观赏的动态美学是电影,带着孩子一起体验的是新媒体沉浸式艺术,还有电视台打造的“消遣美学”,在地铁里不能罢手的知识付费,是洋溢着焦虑美学纯正的“观念艺术”,技术的进步让大众时代提前到来,与集体认知无意识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感知方式正在被重新塑造。

  你可能说这些不是艺术,《乡村爱情》《奇葩说》不是艺术,《红楼梦》与《三国》才是,蒙娜丽莎、齐白石也是艺术。19世纪人们对印象派不屑一顾,500年前一群边看戏剧边饮酒调情的糙汉子没把莎士比亚当作艺术,1500年前虔诚的供养人委托僧侣在敦煌戈壁沙漠的石洞里雕刻佛像、绘制壁画,没人认为那是艺术瑰宝。那时并没有艺术家的称号,只有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或者说有精神头儿的工匠。Art一词来源于古拉丁语ars,包含技术的意思(而柏拉图所说的古希腊文techen也是技艺的意思)。随着16世纪后资本主义商贸的兴起,艺术品交易逐渐频繁,于是那些过去从事绘画雕塑的匠人,才变成越来越闪亮的艺术家。而今天你在朋友圈称赞一句“你真是艺术家”,得到的回答也许会是“你全家都是艺术家”。这一称谓如今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例如某宝经常会标注“艺术家勿买”。

  宗教时代已过去,人类文明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人文主义也悄然式微,科学主义带着新技术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着文化实践,去中心化与多元文化并存,高雅与通俗的鸿沟正在消失。艺术圈内人士在拍卖指数与圈子趣味中越走越精深,有人被哲学绑架,有人想着替代人类学,有人自我民生,有人假山隐逸。无论是时尚文化,还是反市场文化,都一样渴望着被资本捕获,成为模式化可量产的符号,艺术正悄然完成自我祛魅。

  也许未来的大众,再不用像刘姥姥逛大观园一样怀着好奇观看画廊与美术馆,“不再像参观城堡的农民那样敬畏,而是坚决地表示,板凳上的自行车、蓝色抽象单色画和所有人都能拥有的现成品,不再是他们喜欢的东西”。

  未来的艺术是什么样?

  “在所有的雨中,淋湿你的那一滴,才是真正的雨。”让你有所感触的便是艺术。

  文牟林童 艺术家、诗人、音乐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