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毅,1987年开始从事古代艺术品收藏鉴赏工作,担任很多欧美艺术机构的东方艺术品收藏顾问,任纽约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审核委员,西班牙皇家普拉多博物馆国际董事,巴塞隆纳·高弟基金会顾问,纽约前波画廊联合创办人、合伙人等职务。当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充斥着投机的味道时,陈仁毅的重心转为让中国美好的文化落地在当代设计中。2004年,他在上海正式成立“春在”,2016年出版《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一书。
长期以来,即使我们身处艺术这个美好的行业,还是会经历商业恶性竞争,包括第一市场的画廊、古董店,第二市场的拍卖行业、美术馆、策展人,每一个人其实都疲惫不堪。在这么混乱的情况、这么低迷的经济状况下,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行业真正的意义?如果能回归到用玩的心态,去把一件事情做好,我觉得很多事情会更清晰一点。所以2019年,我觉得我的关键词应该是“启发”。
东方新美学时代
我个人的工作计划是三年一个段落,2018年、2019年、2020年是一个段落。2018年,完成了《中国当代家具设计》向国际的推广。2019年,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进“东方新美学”全球的巡展,东方新美学包括家具设计和书画艺术,3位艺术家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我们希望把东方美学拉到另外一个高度,从东方的角度拉高一个平台,不要再有区域性或者是地域观念,而是以整个东方的姿态和西方对话。
这几年跨领域、跨界的合作已经变成一个新趋势,就是说你不能只谈建筑、只谈书法,或是只谈绘画。我觉得那和生活脱离得太远,艺术最后所有的价值还是要回到生活的本质。所以如果单独一门艺术没有与其他门类互相融合的话,这个艺术的前提是不成立的。这也是一个成熟的、国际的面对市场的经验。
这个展览计划持续到2020年,到2020年时,展览会回到东京奥运会的会场里。
与西方分享中国文化
过去30年,我发现世界各大博物馆里基本都有中国古董收藏。汉唐宋元明清都有,但收藏仅止于表象,唐三彩摆在那里,没有一个人能把其中的文化内涵讲清楚。我觉得这是很遗憾的。按照我们过去30年在国际上工作的经验,未来30年,中国的状态会进入到另外一个层次,不只是西方人看得起你,而且他们还要认同你,甚至佩服你。不是在经济上或是武力上,而应该是在文化力方面。让中国文化在输出的过程中浅显易懂,西方人能更容易去理解,这是未来我们要去做的事情。
其实2000年前,我们从欧洲到美国,看到所有大学里的汉学家以外国人为主;但2000年以后,很多教汉学的已经变成中国教授,包括很多美术馆的馆长也都变成了中国人。所以时代改变了,对文化的理解和对文化的要求,可能西方人会更渴望、更迫切一点。接下来,就是我们是否准备好了和他们分享,这是我们自己要去想的事情。
每一个民族,富足兴盛以后,对自己的品位文化绝对是推崇和追求的。所以未来只要是艺术产业、工艺美术产业、创意产业……只要与文化有关系的,都是非常好的项目。
这两三年将是很好的收藏时间点
这些年我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在艺术品行业里面从收藏做到运营;另一件,就是大概2000年前后,我们开始进入当代设计。其实,这两件事情是一体两面。现在谈的虽然是两个产业,一个是艺术品收藏,一个是当代创意设计,可其实我们都在谈同一件事情,就是东方的新美学品位。
按照西方的经验,对收藏的概念大部分都与生活品位相关。因为有了财富,便开始享受生活、追求人生的质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进入收藏领域以后,其中有大量的投资人炒作,包括现在美术馆领域在运作的项目,其实骨子里也是投资的比重非常大。很多人搞艺术行业搞了一辈子,到最后沦为投机炒作者,这是很难看的。
此外,2019年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当前的国际经济是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变动期,以我个人经验来看,如果你是一个高手、好手,那么不管在经济上升波段还是下跌波段,都会找到很好的事情去做。所以这两三年将是古代艺术品很好的收藏时间点。我们叫这3年为采购的季节。
这对艺术品行业来讲非常重要,在这个时期,你有专业、有资本,就可以适当地选择,你采购的成本会非常合适。所以这也是2019年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任务。
等待当代艺术市场成熟
20世纪90年代,我们在纽约工作的时候,常常销售一些艺术品给旁边的超级富豪。当把艺术品送去时,我们发现他家里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是和他的人生有关系的。他们不是追求品牌,也不是追求质量,谈的都是谁送的礼物、这是生小孩的纪念等等。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他的人生,很多都是当代艺术品。而现在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品里面缺乏人的味道。
在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养成过程中,教育经验与生活经验有所不足,所以生命的养分有一块是欠缺的,因此做出来的东西会局限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我觉得要以整个宏观的大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以西方来讲,从艺术家的创意、作品到画廊的推荐,再到藏家的收藏,最后整个过程要进入展览,从群展到个展,再到最后基金会的收藏等,可能需要10年、20年、30年,它是一个循环。西方有一个当代艺术完整的食物链循环,画廊的老板、美术馆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是互相帮衬的,这和亚洲的生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亚洲的生态是杀鸡取卵,艺术家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开始卖大件作品;画廊不管你是谁,只要是名校的就要;藏家是看在钱的面子上,觉得我今天不买、明天更贵,后天就可以卖大钱。
所以中国当代艺术从头到尾整个产业链,没有一个生态是平衡的。怎么会有健康的艺术品收藏机制和产业呢?我觉得需要时间,毕竟中国满足衣食住行的时间还特别短。可能再过20年或者30年以后,中国艺术品市场才会日趋成熟,才会进入所谓品位生活。
口述/陈仁毅 采访/岳岩 整理/岳岩、孔祥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