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想文化事业的公益发展模式

  • 来源:文化纵横
  • 关键字:实践,中国崛起,挑战
  • 发布时间:2019-05-27 11:28

  自2008年创刊以来,经过10年实践,《文化纵横》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宗旨、定位及风格。在“文化重建”的旗帜下,以1840年以来180年间中国社会不断凸显的文化连续性危机为核心关切,以“价值重建”为主要脉络,依托传统,面向当代社会实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讨和回应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和挑战。

  在过去10年中,我们主要关注的议题集中在以下7个领域:

  一是价值变迁与文化重建。在剧烈变迁的转型时代,价值观建设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相比于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局,当代中国价值观遭遇的变迁是从未有过的,当代中国人面临剧烈的价值冲突和失序状态。为此,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中国革命、西方文化、未来世界形态等多种维度吸取价值重建的资源。

  二是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从历史来看,每一个大国的兴起都会引发国际格局巨变,带来世界秩序的重组。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眼光看待世界、理解自身,将中华民族从一个历史民族提升为世界民族。

  三是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很大发展。从理论上说清楚中国道路,不仅关系到中国人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而且关系到中国经验对世界发展的意义。

  四是政党政治与国家发展。中国政治发展模式始终是当代中国思想界的核心议题之一。21世纪以来,西方政治乱象迭出,世界政治进入混乱期,“政党国家”自取代古代、近代“君主国家”成为现代主体政治形式以来,从未遭遇过如此巨大的挑战,政党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也处于重建之中。

  五是城乡中国与社会变迁。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社会空间深刻重组,中国面临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空间转型的大阵痛;与之相伴隨的,是中国社会内在结构的全面变化。这对新时代的社会建设提出巨大挑战。

  六是宗教复兴与文明冲突。宗教复兴是一种全球现象,甚至引发以宗教冲突为表现形式的文明冲突,其对中国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如何理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复兴及其带来的文明冲突,寻找宗教复兴和文明冲突的社会根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问题。

  七是技术革命与新型工业化。工业制造与信息化、智能化的结合,深刻改造着现实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新的普遍焦虑,还可能引发原有社会与心理秩序的动荡。巨变已经来临。

  在10年的办刊实践中,《文化纵横》形成了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强有力的议题设置能力。《文化纵横》力争走在时代的前面,以敏锐的触角把握社会生活最新的变化,以独特的策划将社会、经济、政治现象纳入深度思考范围。

  第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文化纵横”的文化,是呼应物质生产进程的文化,是回应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进程的文化。我们探讨文化,不能陷入文化决定论,应当避免观念先行的主观唯心主义,以为书本中、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思想观念对于现实生活具有文化意义上的决定作用,这就把现实世界搞颠倒了。

  第三,既关注中国,也关注世界,更关注未来。在当代,中国问题的思考离不开世界问题的思考。当下问题的讨论离不开未来世界的关切。要在中国与世界的变化进程中,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探索价值重建。

  最后,探索公益文化之路。在互联网及市场化时代,文化思想类期刊或者依附于行政或高校体制,或者以商业化的模式寻求生存之道。这使思想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文化纵横》杂志则另辟蹊径,我们坚持文化思想的公共性,打造最出色的文化思想产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在商业模式及高校体制之外,开辟一条文化公益之路,探索民间文化公益的发展模式。

杨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