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字经济,补充,材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11-03 18:10
在今年海外院士青岛行的主旨演讲环节,主要围绕数字经济、生命科学與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开展演讲,旨在促进科学研究多国家、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开启高端学术交流及成果推介。
“激光照明”照亮未来
中村修二: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我们现在都住在高楼大厦里,使用LED照明在室内进行植物的培养,土地成本就会少很多。通过这种方式,植物不会受到气候的剧烈影响,对于我们的生活是—种非常好的补充。”中村修二院士说。2014年,他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1989年开始,中村修二专门研究蓝光LED。1993年-1995年,中村修二终于在蓝光LED方面开发出了成果。他的实验发现,蓝光LED应用非常广泛,甚至可以使用LED照明在室内进行植物的培养,俗称植物工厂。经过蓝光LED照明的植物生长结果与普通环境相比表现要更好。
中村修二表示,传统的LED是由蓝色的LED再加上荧光,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进入眼睛会影响睡眠、影响褪黑素的产生、影响生理周期,甚至包括癌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研究全新的材料。
留学回到日本后,他用一年半时间开发出双流量MOCVD,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之后他开发了高亮度的InGaN蓝光LED与第一种紫色InGaNMQW激光二极管。中村修二认为,现在这种激光照明又成了一个新的趋势,成了新一代的技术,它的效率更高,优势更明显。
激光照明的功效更大、效率更高、耗能更少。其实现在激光照明技术已经用于很多场景。而在激光扫描或者是焊接当中,蓝色激光就是最合适的—种技术,它可以用于激光切割、焊接甚至是镭射机枪等。
如果镭射扫描用蓝色激光,相比普通扫描器它的识别率和清晰度要高得多。现在它也用在通讯当中——光保真Li-Fi可见光通讯。它表现非常好、范围非常广,数据流动速度非常快,而且基本没有电磁干扰,这个技术将来可以用于水下通讯、卫星通讯甚至塑料纤维光学当中。他表示,“虽然激光照明目前价格高,导致应用率不高,但它将会是一个大趋势,未来十年,激光照明将取代LED照明。”
当你自己数据的“老板”
容淳铭: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联合主席、IEEE云计算协会主席
“尽管我们拥有很多信息,但是我们没有数据,这是因为我仃丁逐渐发现,尽管数据很多,但不属于我们,而是属于把数据转化成效益的公司和个人。”容淳铭说,“数据不仅仅是开放的,同时也要受‘你的控制, ‘你的数据要自己说了算,并决定什么时候以及谁可以,使用你的数据。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加强数据的合作,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研发人员—道合作的原因,就是研究怎么使用区块链解决遇到的问题。”
“区块链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分布式账本,能够把数据进行分布式分裂,同时保护这些数据。它是开放的、分散的,也是可以复制的。同时,它是不可篡改的,是有时间戳的。”容淳铭说,“很多的数据最终变成信息孤岛,因为这些数据没有办法在单元间进行分享。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单元进行分割,这样的话,许多公司就可以在数据上进行合作,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在应急方面,也可以加强对资源的分享,通过数据链实现。”
今年,容淳铭院士团队启动了帮助医院完成数据流动的项目,不用上网,只要在医院内部,区块链就能够帮助数据无缝流动。容淳铭说,区块链还可以提供分布式的身份。比如,用区块链技术,不需要把手指摁在指纹读取器上,可以通过生物识别的手段进行身份识别,然后收回生物数据。也就是说,这是“你”自己的数据,不愿意把它交给任何公司和银行,你就可以不交给它们。 数据是有价值的,同时,数据的隐秘性也非常重要。需要共同建立一个机制,以一种有控制的和流动的方式分享数据,使数据更加有用。“数据跟踪,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来实现。我们有一个被忘记的权利,比如,我今天给别人分享的信息,可能明天我就后悔了。这在英国、欧盟是有缓冲期的,你可以在这个缓冲期内,收回你的数据。”容淳铭表示。
英国大数据技术的启示
郭毅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
郭毅可院士表示,英国占全球人口的0.9%、全球研发支出的2.7%、全球研发人员的4.1%,可是它拥有全球最高的论文引用率。
英国早在2000年就开启了一项政府研究计划,即科学信息化,全球关于大数据的很多技术、观点都源于这个计划。郭毅可院士深入剖析了英国发展大数据技术的独特路径。
“英国大数据科学研究强调数据科学的整体性和社会作用。”郭毅可院士指出,统计学、数据库、云计算、人工智能不能分割来看。 “整个数据科学的整体性在于数据提供了人类生活的新资源。有了生产力和数据资产以后,必须认真研究数据的经济性,要研究怎么定价、怎么共享、共享之后产生的结果怎样分配。如果没有这些原理,谈数据共享和数据经济,就会是空话。”
此外,郭毅可院士透露,英国重视在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实际应用驱动发展大数据。“在英国,数据是一种政府管制资源、社会公有物。英国进行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时,更为目标化。也就是说,一定知道数据是为谁服务的。如果为科学服务,就是要构造建设大科学平台;如果为经济服务,大数据采集就要标准化。”他进而举了个例子,英国城市伯明翰对外发布了所有的城市数据,允许小公司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发展商业应用,政府把数据作为公共资源为创业公司提供支持。
英国把大数据和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郭毅可院士认为,这一理念值得吸取, “英国人工智能策略的第一条就是改进获取数据的方法,使获得数据的渠道更简单、更有效。正因为如此,英国把人才培养放在战略的首位,很多资金不是投资建楼、买机器,最大一笔投资是在未来五年之内培养8000名通晓人工智能的教师和1000名掌握前沿科技的人工智能博士。”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创新保驾护航
佩德罗-欧桑纳:欧洲专利局常务副局长、知识产权领域法律专家
佩德罗·欧桑纳剖析了中国当前的发展路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成为世界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外商投资迅速增多,尤其是在低技术的人力资源比较密集的产业领域。但是,当前的中国逐渐意识到,如果要在本世纪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必须从制造业大国逐渐转向一个制造业和知识经济大国。
“因此,通过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来鼓励研发,是中国转变发展路径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加强自主创新,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创造和保护它们的知识产权。”佩德罗·欧桑纳表示,为了成为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体,中国也必须从发达国家获取知识信息和技术信息,创造一个有利的知识产权环境,吸引各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和生产。
“中国政府在2008年制定了一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这是中国第一次将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最高层的决策,表明中国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重要价值。”佩德罗·欧桑纳这样说道。我国开展的新一轮机构改革正进一步改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新成立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设国家知识产权办公室,这使得中国的知识产权管理更加有效,避免多头管理,减少了投资者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时间和资金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