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鸳鸯在何处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燕园,生命,小鸳鸯
  • 发布时间:2019-12-01 22:01

  在燕园,成群游弋于未名湖中的鸳鸯是校园中最抢眼的动物明星。人们常常会看到鸳鸯妈妈带着一群小鸳鸯在水上游玩的画面,甚是和谐。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小鸳鸯们就是在这栋楼一层的走廊里走来走去。

  和其他种类的野鸭一样,小鸳鸯也属于早成鸟。早成鸟雏鸟出壳时眼睛已经睁开,全身披有浓密的绒羽,腿脚有力,所以它们一出壳便共同跟随妈妈探索外面的世界。然而大自然是很残酷的,鸳鸯妈妈通常一窝生10多个蛋,但并不是每一只小鸳鸯都能顺利长大。因为在长达三个月的成长过程中,它们要面对无数次天敌袭击、疾病和其他意外伤害。即便是在相对安全的校园中,小鸳鸯的死亡率也是很高的。除了黄鼠狼、流浪猫等天敌外,校园中频繁流动的人员和机动车辆也威胁着它们的生命。好奇人士的过度接近,以及飞速行驶的车辆,都会使鸳鸯们过度紧张恐惧,甚至导致它们四处逃散彼,彼此失去联系。而对于跟妈妈失散的小鸳鸯来说,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我亲历过一次小鸳鸯走散事件,发生地点就在我办公室所属的办公楼门前。这栋大楼称为“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科维理楼),是一座三层红色仿古建筑,位于朗润园北侧。距离大楼门口不远处有一个环形的大池塘,叫做“朗润湖”,与科维理楼之间仅隔了一条不宽的马路。

  一天中午,我刚吃完饭回到科维理楼门口,在停放自行车时,很意外地看到一群刚刚出窝不久的小鸳鸯,在妈妈的带领下徘徊于科维理楼前。这对于日常生活在朗润湖岸边的它们来说,显得十分反常。虽说距离朗润湖岸只有十几米,但对于不会飞的小鸳鸯来說,远比湖边危险得多。因为那里不光人员活动频繁,附近还常有流浪猫、黄鼠狼等天敌出没,一旦发生危险,小鸳鸯们根本来不及跑回湖里。至于它们为什么会跑到这里,我直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

  能看得出,鸳鸯妈妈的神情和步伐都有些慌张,可能希望尽快带孩子们回到水里。

  业余时间,我喜欢拍摄校园内的各种野生动物,便想把这一幕记录下来。确认四周并没有流浪猫后,我赶紧跑上楼拿相机,可等我下来的时候,却发现它们全都不见了,这中间只间隔了不到两分钟!

  我四处找了好久,才在楼东侧的空地上发现它们,但只剩下两只小鸳鸯跟在妈妈身旁,其他的都不见了。原来目测有十几只,其他孩子都去哪里了?

  骄阳下,鸳鸯妈正带着它剩下的两个孩子四处奔走,焦急地召唤其他孩子。叫了好久,才又找到了两个孩子。

  后来,鸳鸯妈妈把这四个小家伙带到湖中露出水面的石头上安置好,自己又在四周边飞边叫,甚至飞到了墙外的万泉河上,去寻找孩子。所幸大中午的,四周并没有流浪猫出现,走散的小鸳鸯可能暂时是安全的。

  我想,鸳鸯妈妈找回两个孩子如此艰难,这说明它们一定分布在周围很宽阔的区域,特别是东边,那里是家属楼小区,楼下宽阔的空地上,有草丛、栅栏等,非常适合藏身,一部分丢失的小鸳鸯很可能就藏在那里。但因为那里是人和流浪猫频繁活动的场所,鸳鸯妈妈不敢轻易接近。

  受惊的小鸳鸯奔跑起来太快,而且手边又没有捕捉工具,仅凭我一人很难抓到它们。于是我把事情的简要经过发到了北大绿色生命协会(绿协)的微信群里,很快,几个绿协的同学和老师就匆匆赶来,科维理楼里的同学也加入到了搜寻小鸳鸯的行列中。

  经过耐心寻找,我们在家属区最东边围墙下的草丛里找到两只,并成功送到鸳鸯妈妈的身边。

  其中还有个小插曲:看到我们手握小鸳鸯,极具责任感的路人误以为我们是“野鸭贼”,命令我们放下它们,还教导我们说,这是学校的财产,并同时给我们拍照留下证据。虽然被误解,但对路人如此正义的行动,我们还是由衷地感到欣慰。

  我们翻遍了四周茂密的草丛,惊扰到了一只正在午睡的刺猬,还发现一只小鸳鸯被喜鹊给捉死了,尸体从树上掉了下来。我们随后埋葬了它。

  最终,只有6只小鸳鸯回到了妈妈身边,其他小鸳鸯则不知生死,又躲在何处。从搜寻结果看,它们分散得很远。在这块人来猫往的干燥土地上,鸳鸯妈妈想要找回孩子真的是太难了。

  每年5~6月份正是校园里小鸳鸯和小绿头鸭陆续出壳、茁壮成长的时候(绿头鸭的时间会更早一些)。并不像其他鸟儿那样在大树上的窝里长大(晚成鸟),它们出壳后就会跟妈妈四处游荡,在岸边和水中觅食引来无数同学的目光,希望大家的关注,给它们带来的不是打扰,而是最好的保护。

  北大从来都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期待人与自然更好地相处。包容这些可爱小生灵的北大校园,更让人流连忘返。

  马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