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微型小说桂军

  • 来源:红豆
  • 关键字:文学,小说,报告
  • 发布时间:2019-12-09 20:51

  “文学桂军”,从陆地到韦其麟,从《百鸟衣》到《刘三姐》,再到新时期的“三剑客”,本文所表述的不是他们,而是广西的微型小说桂军。

  大本营的建立

  2007年以前,广西的微型小说作者屈指可数,简直是微不足道。这年5月,沈祖连与钦州学院的韦妙才副教授一同出席在郑州举行的“小小说节”后,萌生了一个想法:如何将全区的微型小说作者凝聚起来,以“集团军”的形式向外突围。这就是微型小说桂军组织的萌芽。

  从郑州回来,沈祖连便与韦妙才谋划,成立广西微型小说学会。经过打听、咨询后向广西作家协会递交了申请报告。广西作协大力支持,8月便用红头文件的形式批准了这个报告。批文下来了,可这是一个纯粹的民间组织,是个无编制、无拨款、无办公场地的三无部门。要举行活动,得自筹经费,也就是说,要举行一个成立大会,也得靠社会赞助,否则,批文也只是一纸空文。

  这事却将沈祖连给难住了。成立大会至少得有10000元的资金,对于一个穷作家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到哪里去筹款?沈祖连想到了鹿寨作者黄显庄。跟黄显庄通过电话,将要在鹿寨县举行广西小小说学会成立的想法告诉他,让他做筹备工作。

  黄显庄时任鹿寨县文联主席,之前还是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跟政府领导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他又是写微型小说的作家,此时已出版了一本微型小说作品集。听到消息,黄显庄喜出望外,便欣喜地接受了,并且跟时任县委书记提出了请求,书记也答应了。下面的事便是拟订成立大会的时间与参会的代表了。

  成立大会初定于9月下旬召开。可过不了几天,黄显庄来电话十分为难地说:“沈老师,对不起,成立大会流产了。原因是我们的书记调动了。”在鹿寨召开成立大会就这样搁浅了,出师不利。

  一天,沈祖连到自治区文联办事,抽空到《广西文学》编辑部,见到了微型小说编辑韦露。沈祖连和她说起此事,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韦露对全区的作者很了解,她给沈祖连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作者蒋育亮,说:“你不妨找他试试。”

  沈祖连回到家给蒋育亮编发了一条短信息,言及要他协助办理广西小小说学会成立事宜,约需经费8000元。这信息也显出了一个文人的无奈。其实办个全广西的会议,没有10000元以上是办不到的,可为了不让蒋育亮为难,他将10000元压缩到8000元。想不到的是,蒋育亮收到信息,爽快地答应了,说你就只管制订方案,走好程序,拟定人员好了,其他的事情由他来想办法解决。这样广西小小说学会便于2007年11月24日在桂林兴安县举行成立大会。广西小小说学会成立,便亮出了“微型小说桂军”的旗帜,最大程度地将分散于八桂大地的微型小说作者凝聚在一起,组成了一支勇锐无畏的“文学桂军”,从此走上了有组织、有追求、有担当的道路,不断向外突围。

  凝聚力量向外突围

  广西小小说学会在当年红军突破湘江的兴安县宣告成立,学会的牌子有如一杆鲜红的旗帜,猎猎招展,分外耀眼。最先入会的小小说作者一百多位,后通过各种活动平台,不少作者也纷纷要求加入,还有不少外省作者,甚至是知名作家也慕名而来,要求加盟。比如享有“第一高产”的微型小说作家陈永林,国内活跃的微型小说作者如河南的侯发山、安晓斯、殷茹,广东的陈凤群,湖北的李国新,山东的李立泰,辽宁的高盛荣、王文凯,重庆的旋泽会、刘婷等,都加入了学会,成为广西小小说学会的一员。

  学会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会员的士气空前高涨,斗志十分旺盛,先后在国内20多家报纸杂志上开辟了微型小说桂军的专栏或专辑。先后有《广西文学》《红豆》《飞天》《山东文学》《天津文学》《微型小说月报》《百花园》等杂志以及《广西日报》《羊城晚报》《钦州日报》等报纸副刊推出微型小说桂军的作品。其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微型小说月报》原创版,于2011年第11期一次推出了14位微型小说桂军的17篇作品;泰国的《新中原报》连续三期推出了八位微型小说桂军微型小说作品;《钦州日报》分期推出了微型小说桂军“八大虎将”“五朵金花”“四大新势力”的作品专辑,在国内微型小说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据不完全统计,微型小说桂军十年来共发表作品达10000篇次,入选国内各种选本1000余篇,其中不乏国内的重量级选本。如王蒙、王元化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郑州《小小说选刊》主编的《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工具书《微型小说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最具阅读价值的小小说选》《微型小说三百篇》《小小说300篇》,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及自2009年以来花城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百花洲出版社等国内著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选本,都收进了微型小说桂军的作品,还有不少翻译为外文被介绍到了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更有《小说选刊》曾30余次转载微型小说桂军的小小说作品。

  十余年来,国内多个颁奖台上,都有微型小说桂军的身影,其中沈祖连、梁安早分别摘取了第四届和第七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沈祖连获得第四届小小说金麻雀奖;张凯获得了《小说选刊》的微型小说优秀作品奖;何燕获得了首届浩然文学奖及梁斌小说奖;1994年出生的张弘获得“中国第二届网络文学大奖赛”小说奖和第十三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杨汉光、韦延才、沈祖连分别获得第七届、第十届及十一届中国微型小说一等奖等。

  十虎闯选刊

  微型小说在中国文坛算是异军突起,微型小说桂军在国内的微型小说阵地里縱横驰骋,勇往直前,斩关夺锁,攻城掠地,他们攻下了一座座城池,占据了一个个高地,充分显示出微型小说桂军的坚强实力。如下的业绩,记录着微型小说桂军的赫赫功勋。

  《小说选刊》是中国作家协会属下的四大期刊之一,长期以来,其所选载的都能代表当时的优秀作品。面对这座巍峨高峰,不知多少微型小说作家望选兴叹。2010年第5期,张凯以他的《酒仙祝长海》第一个将这扇坚固之门打开了,这是微型小说桂军的作品第一次登上这个大雅之堂。紧接着杨汉光、刘林、张弘也不示弱,连奏凯歌。2014年,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军人物申弓也向这座高峰挺进,短短的两年内,竟然也有五篇被选中。更神奇的是学会理事侯发山,一人创造了12篇作品被《小说选刊》转载的成绩。还有李国新、韦延才、陈永林等都分别成为勇攀高峰的勇士。微型小说桂军勇闯文学选刊高地之路,印证了历史对微型小说桂军的评价。后来在广西小小说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学会评选了微型小说的“十大虎将”“十大准虎将”,他们都是在微型小说桂军中战功累累的人。

  摘大奖与入选教科书

  微型小说桂军取得显著的成果,除了作品四处开花外,还体现在作品获奖上。微型小说桂军在国内各奖项中,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我们的微型小说桂军就有两人获得,分别是第四届沈祖连的微型小说集《男人风景》和第七届梁安早的《失踪的教科书》。张凯获得《小说选刊》主办的首届全国微型小说大赛优秀作品奖,沈祖连获得小小说“金麻雀”奖,中国微型小说奖里微型小说桂军有30多人次榜上有名,其中沈祖连连续十一届获得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杨汉光、韦延才、张弘、侯发山、陈永林、陈凤群等都分别摘取该奖项。女将何燕摘取了天津市第20届文化杯全国梁斌小说一等奖桂冠及首届浩然文学奖。还有各种“杯”奖、年奖、报刊杂志部门奖,据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500余次。

  文学不仅要用心创作,还要重视传播,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及欣赏,培植后代,才能使我们的文学,使我们的微型小说薪火相传,长盛不衰。在这方面,最大的成功无疑于进入教科书。据不完全统计,微型小说桂军的作品,被国内外选入教材及用作语文阅读教育的就有一百多篇。让微型小说桂军走进校园,从长远来看,这也就是一项“全国为上”的战策,往往一篇“桂军”的作品,说不定能培养出多位小说后继人,让我们的文学一代代地传下去。

  记得有一天正在吃午饭,沈祖连的儿子突然问他一个问题,“爸爸,你说说小伟打碎唐三彩与后来的走私被查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要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可是一个没头没尾的问题。可沈祖连一听便明白,这个小伟和大伟都是出自他的微小说《僧面佛面》里的人物,而且是同一个人的两个时期。只是这个一向贪玩的儿子,平时也并不怎么读他写的小说,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呢?沈祖连感到奇怪,便问他怎么突然问了这个问题。儿子说,今天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推荐了一篇文章叫《僧面佛面》,挺有意思,里面写了这两个人的经历,说是一位叫申弓的作家写的。沈祖连立即明白,是他的小说被选作教材了。可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儿子竟然不知道作者申弓是他的父亲!于是,沈祖连打开了百度,键入自己的名字,一查竟查出了有好几篇小说被国内各种语文机构编为阅读教材或试题分析,如《小山村》被多省列为高中语言阅读的范文,《老实人的虚伪》《榕树下的瘦女人》《残局》等篇也分别进了各校的考卷。再查广西其他的微型小说作家,不查不知道,真是一查吓一跳,这些年来,进入各种教材及读本的还真不少。

  张凯的《酥皮糖糕》《赌王》《牛跪》和90后作家张弘的《那人那鸟》入选“十一五”《大学语文》基础教材,申弓的《机关的早晨》入选日本中文大学教材、《寡妇的家》入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文教材、《三十六计之于手机》入选土耳其中文大学教材。相关资料上显示,黄自林的《妈嫂》入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通用教材,杨汉光的《第一次抱母亲》选入四年级《语文》下册(江苏版),《高贵的施舍》选入甘肃人民出版社的初三《语文》上册,墨村的《城市上空的鸡鸣》入选中国高考语文标准教材。《捡破烂的傻二》入选中等职业创新教材,还有100多篇次分别入选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中考语文模拟或冲刺试题。一篇作品能进入教科书,让更多的学子学习和借鉴,这篇作品的作用便是爆炸性的发挥,它的扩散、它的辐射就一圈圈地传到远方。

  微型小说桂军的创作生涯

  微型小说桂军,关注民生,注重创作,种植精神食粮。他们都是勤奋耕耘的农人,是辛勤劳作的园丁,是体察民情的“法官”,是深入人心的灵魂工程师。不少人视微型小说为生命,将微型小说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其热爱程度到达了沸点,其追求的指数到达了顶峰。这里引述几位微型小说桂军成员的创作故事,于微型小说桂军的创作,便可略见一斑了。

  学会会长沈祖連,一生致力于微型小说的创作,发誓将微型小说进行到底,并乐意吊死在微型小说这棵树上,并因微型小说的突出业绩,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他的创作视角广泛,而更多的还是对民生的关注。据沈先生自己说,他的作品,基本上每一篇都有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比如有一段时间,他天天送夫人到市场买菜,在等待夫人的时光里,他是眼观四处,又心无旁鹜。就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出了一批关于民生底层的微型小说,如《谁家男人》《有奈无奈》等等。

  蒋育亮是一位在党政部门从事主要领导工作的微型小说作家,学会的副会长,他曾经表态说,工作是他的事业,创作是他的爱好,当事业与爱好发生冲突时,他会在第一时间偏向于事业。可即使这样,他还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出数量颇丰质量颇高的微型小说作品。生他养他的家乡兴安县,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许多红军的足迹,留流传着许多的红军故事。他在下乡的时候,脑子里总装着这些悲壮的情节,心里总是想着,我们每一步,踩着的都是当年红军经过的道路,甚至,我们现在踩下的脚印,很有可能就与当年红军穿草鞋所踩的脚印重合!基于对红军精神的无限崇敬与向往,他在工作之余创作出了数量不少的红军题材小说,如《无名红军》《那座消失的坟茔》《一个叫金石的地方》等。由《无名红军》改编的情景剧,在广西小小说学会成立十周年暨“靖江王城杯”第十届广西小小说奖颁奖晚会上演出,催人泪下,感动了全场观众。

  副会长杨汉光的写作近乎苛刻。他要求每一篇都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往往独特到刁钻的程度。副会长韦锦雄的微型小说创作充满了神奇。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坭兴陶工场喝茶,偶遇了微型小说专业户沈祖连先生。闲聊中他聊到了一次在机关里搞卫生打老鼠的故事,并且描绘得有声有色。沈先生一听,觉得这是一篇微型小说的好题材。他叫沈先生写,沈先生却说,题材是你发现的,经历也是你的经历,还是你来写。他却感到心中无底,说从来没有写过微型小说。沈先生当即鼓励他说,我写不难,不过写出来也只是在我的创作数量上增加一篇而已,而你写则不同,一来开创你小说创作的先河,二来一旦上了路,凭你丰富的生活经历,那是一发不可收。在沈先生的鼓励下,他真的写了出来,经沈先生小改一下,便推荐给《钦州日报》发表了,而且参加当年的广西小小说评奖,一下子获了个二等奖,同时还被《小小说选刊》转载。果然如沈先生所言,韦锦雄尝到了微型小说的甜头,连续在《羊城晚报》《广西文学》《红豆》等报刊上发表微型小说作品,而且在省刊上推出了一组取材于钦州陶都的坭兴陶系列小说,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再就是坭兴陶工艺奖杯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珍藏。广西小小说学会成立后举办的首届广西小小说奖,开了国内小小说学会评奖的先河,即将获奖作品全文镌刻在坭兴陶奖杯上,并且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在中国小小说界是绝无仅有的一例。凡是来到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人,都能欣赏到用钦州坭兴陶做成的文学奖杯,并且镌刻着微型小说桂军的作品,真正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2017年11月,微型小说桂军的大本营广西小小说学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举行了系列庆祝活动。河南省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小小说选刊》编辑部发来贺信说:“广西一直都是小小说大省,30多年来小小说桂军人才辈出,精品不断。尤其广西小小说学会成立之后,为广西小小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国小小说报刊上处处活跃着微型小说桂军的身影。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历练成材,广西小小说已成长为中国当代一支富于活力的生力军,小小说的‘广西模式已深入人心,被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微型小说选刊》主编张越先生在庆祝大会上说:“原来以为广西的微型小说在全国只属二流,看到广西微型小说十年成果,我坚定地认为,广西微型小说桂军在广西小小说学会的组织领导下,勤奋创作,四处开花,已经迈入全国微型小说一流省份行列,微型小说桂军可以说是国内不可多得的一个团队,今后必将造出另一个更加辉煌的十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