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探究

  • 来源:时代人物
  •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社会,地理环境
  • 发布时间:2019-12-27 07:55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和不断追求高额利润以及扩张资本,已经突出了环境的问题。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理论系统地提出来,但是,他们著作中已将该问题前瞻性地预料到。因此,西方的许多学生对生态文明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已经将二十一世纪就是生态文明世纪提出来了。所以,现时代的生态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类不但将生态环境破坏了,而且也不断地将自己摧毁,致使自身的消亡加快了。该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无论分析和研究任何问题,目的都是社会进步,马克思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理论的继承和批判作为基础,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在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应用了历史唯物主义[1]。所以,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挖掘,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自然关系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理论,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无论对于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也就是社会存在,主要内容就是生产活动为主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以及人口因素[2]。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属于社会发展和存在的主要条件。无论是更替社会制度,还是社会制度性质,地理环境都不能决定,但是,对于社会存在发展的速度,地理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物质在生态社会中分为2个层次:其一,人化自然,也就是与人物质实践有关的自然界;其二,自在自然,也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马克思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认为,自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够成为人的对象性存在,离开人对自然界进行谈论是没有意义的。科学技术在快速地发展,由于自然界自身就是生态平衡的一个系统,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比较有限,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自然,将自然资源不断地开放,并且不应该对自然进行破坏和控制,从而导致生态失去平衡。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人们具体化的生产实践,社会物质存在的基础,以及决定社会性质和结构以及面貌的主要因素。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中,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存在的快速发展,社会意识也在不断地发展,而对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能动反作用[3]。社会意识的独立性比较强。马克思认为,无论是人的感觉,还是感觉的人性,都是因为其对象性存在,因为人化自然界,所以才产生出来。

  自然界与人的关系中,我们才能够感知和感受到人对象性存在的人化自然。所以,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理解,必须明确自然界是与人实践活动一脉相连的人化自然,而不是与人无关的自在自然,如此这样,在对象性社会存在中,才能够运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实践进行指导,从而使社会存在的可持续发展得以有效地促进。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也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前提,对社会发展没有决定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二重关系的维度,也就是人存在形式的实践活动与外界是有关系的。实践活动影响自然一叶知秋,因此,从当前来看,人口因素是否合理,既会加速社会发展,又会延缓社会发展。现时代社会发展在人口素质和科学技术方面也更加依靠,低素质人口质量和人口数量过多,无论对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很不利[4]。當前各个国家,都应该重视提升人口素质和控制人口数量,尤其发展中的国家,如此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探究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想,无论对于实践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给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

  人类社会中,马克思在人与自然关系调控的问题上,认为若想将人类与自然生态衡更好地维护,必须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维护好,从而使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对现代人需求进行有效地满足,但是,对于后代人需求满足的能力也不能损害,也就是经济、资源、社会以及保护环境协调地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观,是资本主义工业二十世纪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作为背景,属于一种与旧经济发展有区别的模式。其认为社会若想向前发展和进步,必须要将自然与人相互协调地发展。持续发展观属于比较全面的一个系统,必须要协调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整个系统[5]。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其的本身,是人无机的身体。人主要依靠自然界进行生活。也就是人为下自然界不致于死亡,人的身体与自然界不断地进行交往。将自然界损害了,也就是将人类自身的存在基础损害了。该叙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所不包和普遍的原理体现出来了,也是当前我们看待环境的态度,无论看待环境问题,还是解决环境问题,都应该采用联系的观点。因此,环境问题上,不能单独地解决和看待问题,而应该采用联系观点。国家提倡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根据普遍联系事物间的规律,将正确理论指导思想提出来,该规律就是健康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哲学理论的依据。

  给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

  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扩张资本,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工厂排污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导致社会发展的生态失去了平衡。所以,既要重视建设经济,发展经济的方式也应该转变,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好。

  生态环境就是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础,在建设经济过程中,保护生态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将人们牺牲为代价作为生存的环境。从当前来看,中原经济区的整个生态环境形势还是不太乐观。所以,未来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相应的措施,将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解决[6]。

  给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原则和理论基础

  在党的17大报告中,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要求提出来了——生态文明,也就是人类遵循人和社会以及自然发展等的客观观律,将精神和物质成果获得的总和;是以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和谐地共生,以及良性地循环,将健康可持续全面发展作为宗旨的社会;在人类阐明发展史上,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将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处理时,实现的更高境界的一种文明。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够使其形成,尤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工业文明过渡到更高境界的生态文明过程中,需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脆弱的生态和污染环境,还是缺乏的不可再生资源等相关问题都会遇到。所以,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思想非常重要[7]。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使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得以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有效地提升生态文明的意识,致使政治文明和其他文明等的发展和进步得以更好地促进。建设生态文明,主要是从污染严重以及低产出和高消耗的工业文明,走向低污染、低消耗、高科技、高效率,以及循环再生、整体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文明。人类健康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和当代人与后代人以及人与环境互相协调的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将生态环境问题忽视了。问题发展方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必须要树立起来。

  參考文献

  [1]涂良川.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人工智能奇点论[J/OL].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2019-11-13].

  [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高原.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N]. 黑龙江日报,2019-11-13(007).

  [3]鱼小辉.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J/OL].运城学院学报,2019(05):6-8[2019-11-13].

  [4]梁晋,刘鑫淼.“三大论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缘起[J/OL].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6[2019-11-13].

  [5]陈权,张建.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10):23-28.

  [6]张艳国.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探索中前进[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9-27(004).

  [7]马援.文化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新形式思想探讨[J].哲学动态,2019(09):64-70.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曲博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