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量表的编制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高职学生,量表,信度
  • 发布时间:2019-12-28 11:15

  摘 要:本文参考教育部提出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结合地区高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出具有科学性和实操性的中国高职学生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测量工具,为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關键词:高职学生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量表 信度

  课 题:本文系课题《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5C33070)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学习评价现状不容乐观。在评价理念上注重学生对系统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忽视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在评价方式上,闭卷考试居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在评价内容上,理论考试居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在评价组织上,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

  一、我国高职教育评价背景

  实践证明,诸如此类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有效、科学地评价学生所学知识和所获得的技能,还歪曲了学习评价引领教学改革的作用,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今教育改革过程中离不开教育质量的监测,这个环节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是建设教育质量管控体系与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从关注学业成绩转变到关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1.文献研究

  主要用于对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进行深入解读,对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或制度(如《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等)及已有文献和实践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构建本地高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2.访谈法

  以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面向相关利益群体(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就某区高职教育质量现状以及特点等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据此来细化评价指标,确保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系统且符合实际。

  3.调查法

  以抽样调查的形式获取区域高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用于对初步设计开发的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和修正。

  4.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对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并形成定量结论。

  1.文献研究初步构建指标

  教育部发布的《指标框架(试行)》给出了五大评价内容、20个关键指标等主要监测依据。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其包含和对应不同的指标内容。如身心发展,包括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健康生活方式、对行为的自我约束情况等;品德发展,包括行为习惯、公民素养、在文明交往、遵纪守法方面的认知和表现等;学业发展,包括学习品质、实践能力、关注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兴趣潜能,包括创新能力、求知欲、爱好特独立思考与钻研探究,对某些知识和现象的专注、思考等情况;学业负担,包括潜能发展、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突出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等。

  2.基于实际调研结果修订指标

  为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构设计,为题项编制收集丰富的素材,本次研究针对理论构建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框架,编制学生版和教师版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3.题项编制

  本研究编制的量表题项的来源主要包括:已有的国内外的相关量表;修改前人量表的相关试题;基于前期访谈的资料,结合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相联系的情景和事件自编题目。

  4.施测过程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某地区四所高职学校的高职一年级学生作为施测对象,第一阶段随机抽取两所高职学校的800名学生作为试测对象,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第二阶段选取了四所学校的1500名学生作为被试发放正式问卷,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两次测试对象的具体情况如下。

  预测对象(n=644):学校一,男47,女41,总人数88,占比13.66%;学校二,男185,女371,总人数556,占比人数86.43%;

  正式测试对象(n=1292):学校一,男,480人,女,366人,总人数,846人,占比65.48%;学校二,男19人,女15人,总人数34人,占比2.63%;学校三,男126人,女67人,总人数193人,占比14.94%

  5.数据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收集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筛选数据的原则进行整理,删除具有规律性作答问卷和具有缺失值的数据,然后将有效数据的等级计分方式选项A、B、C、D、E分别编码为1、2、3、4、5,同时将所有反向计分题目转换。随后基于整理后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三、因素分析与结果

  1.项目分析

  将题总相关以及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n,CR)作为项目区分度的分析指标。CR值的计算方法为将所有被试按照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列,因子得分前27%的被试(644×27%=173名)为高分组,因子得分后27%的被试(173名)为低分组,对高低两组被试在因子上的每一个项目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方差极大斜交旋转法进行结构分析。

  (1)身心发展——人与自身的互动。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是KMO=0.954,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说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身心发展分量表中,有9个项目具有双重负荷,10个项目的载荷低于0.4,6个项目分属于一个因子,

  (2)品德发展——人与自身的互动。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是KMO=0.944,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说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品德发展分量表中,有3个项目具有双重负荷,3个项目的载荷低于0.4,两个项目分别属于一个因子。

  (3)学业负担——人与工具的互动。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是KMO=0.914,Bartlett球形檢验p<0.001,说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业负担分量表中,有10个项目具有双重负荷,9个项目的载荷低于0.4,5个项目分别属于一个因子。

  (4)学业发展——人与社会互动。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是KMO=0.946,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说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业发展分量表中,有5个项目具有双重负荷,4个项目的载荷低于0.4,5个项目分别属于一个因子。

  (5)兴趣潜能——人与社会的互动。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是KMO=0.949,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说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兴趣潜能分量表中,有6个项目具有双重负荷,8个项目的载荷低于0.4,3个项目分别属于一个因子。

  3.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即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对应关系参照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模型拟合采用最大似然法(ML),参考各题项的因子载荷与各统计指标,确定模型的拟合程度情况,各维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各分量表的CFI和TLI指标均在0.9以上,RMSEA指标均小于0.08,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说明各分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

  4.信度检验

  各分量表及因子的信度系数的具体结果见表2。

  由上表可知,本研究量表的信度良好。

  四、结论

  本研究最终形成的问卷结构与教育部提出的内容框架基本相同,仍包括“身心发展、品德发展、学业负担、学业发展、兴趣潜能”五个模块,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各项指标良好。本研究为深刻揭示当代教育质量的本质提供参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指导,为转变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代其平.学校监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3).

  [2]傅永春,杨伊生.家长教育方式的现状及思考[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5(2).

  [3]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8).

  叶汝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