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群视阈下的“1+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专业群 ,人才培养模式,技能人才
  • 发布时间:2019-12-28 11:35

  摘 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推行“1+X”证书制,对技工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唐山劳动技师学院积极构建专业群,在五年制高级工推行“1+X”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經济发展提供了优质人力资源。

  关键词:专业群 “1+X”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人才

  近几年,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专业大类或岗位群组建了专业集群,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了就业的竞争力。目前河北省技工院校尚未进行专业集群的构建,技能人才还处在单一专业培养模式,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业态需求有一定差距。

  一、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经历了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当前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各技工院校不断更新理念、推陈出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但本质上都是单一职业技能的培养,都是针对某一工种或服务技能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实践以专业个性为重点,各个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各自为政现象比较普遍。培养对象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一项技能证书,即“1+1”人才培养模式。

  二、推行“1+X”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为技工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1.“1+X”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对技工教育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是新时代赋予技工教育的新使命。社会对技工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通过引导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1+X”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技工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目标,因此,技工教育必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进行改革。在当前形势下,新型的产业结构要求技能人才具备复合性知识和创新性思维等综合素质。“1+X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引领技工学校培养适合新形势的复合人才,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人才结构,适合地方低耗高效产业需求,推动技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1+X”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拓展技能人才成长的新通道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学习成果的证明。“1+X”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方便学习,有利于掌握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有利于学生获取多类职业技能;有利于契合社会需求提升综合素质。“1+X”证书制使人才评价体系更完善、更客观,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开辟了更广泛更多样的通道。

  三、基于专业群视阈下的“1+X”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构建基于产业集群下的专业群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转型升级的社会需求,唐山劳动技师学院以河北省中等职业院校质量提升工程——“精品校”项目建设为依托,结合地方产业集群的特点,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和结构的动态调整,将学院一些专业资源进行分类组合,创建智能制造、建筑技术、应用化工三个专业群,吸引行业、企业集团参与,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打造行业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群。

  2.构建“1+X”人才的培养方案

  依照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思路,笔者学院邀请行业的相关企业专家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培养目标,例如基于应用化工专业群将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维修、化工仪表检测等职业标准要求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毕业时获得两个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构建“513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学院打破原有传统的学校单一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校企双制,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为标志的专业群特色职教模式。五年制高级工“5131”教学模式,有效推行了“1+X”证书制,培养了复合型技能人才。

  “513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在五年制高级工教育中,用五个学期即第一至第五学期,基于专业群采用周倒形式,完成两、三个相似专业的中级工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用第六个学期进行综合实训,再用三个学期即第七至第九学期完成一个高级工专业模块式的课程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场地为校内的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仿真与真实岗位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之成为适应地方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4.构建符合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学校以区域产业集群和工作过程所要要求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遵循“做学合一、课程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理实一体”的职业教学理念,针对区域产业集群的工作过程和职业素养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岗位工作技能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例如基于智能制造专业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中(高)级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等职业能力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模块为单元的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

  5.建设校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

  紧跟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结合专业群积极建设智能制造、应用化工、建筑技术核心专业实训基地。笔者学院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将实训基地建设分为基础模块、进阶模块、综合应用模块,以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与开源集团、唐山三友集团、日本住友建机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富维等多家公司共建核心专业实训基地。学校在基地内建立了现代装备制造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电气技术实训中心、应用化工实训中心、焊接技术实训中心等九个分中心;在应用实训中心内,分别建有理论教学区、仿真操作区、装调区、生产应用示范区、研讨区等多个模块,内容涵盖了多个专业,旨在培养多层次、跨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应用化工专业学生在基础模块区域,学生通过仿真实训设备学习精馏塔、离心泵、压缩机、固定床反应器、液位控制系统、换热器、液化床反应器等环节的教学内容;在进阶模块区域,学生可以分组合作,练习应用化工技术的综合运用,完成企业里常见的四类典型工作任务;在综合应用模块区域,学校引入完整的企业生产设备,将化工工艺、化工设备、化工仪表组成系统,初步具备柔性生产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复合技能,保障了“1+X”人才培养质量。

  四、实施保障

  1.加强机制建设,保障政策支持

  成立由学校、企業技术人员和行业协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群共建共管委员会,结合“1+X”技能等级标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行业需求,建立健全专业群管理制度和办法。例如《专业群课程选择管理办法》《成绩和学分管理办法》《教学质量评估管理办法》等,确保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及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在助学、奖学等政策方面,对参加“1+X”技能培养模式的学生给予倾斜。笔者学院针对智能制造专业群设立了以开元集团冠名的“开元奖学金”,奖励在该专业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优秀的学生。

  2.加强基础建设,保障资金支持

  学院申请专项资金建设多个集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培训于一体的高技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建了数控技术、焊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大师工作室四个。根据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建设校企互动的专业群平台、系统规范的教学平台、配套完备的课程平台,打造专业群信息化资源体系,实现专业群内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互利共享。

  3.加强研究指导,保障理论支撑

  加强行业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建设,提高行业指导能力,发挥其组织的科研指导作用。设立与企业生产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紧密联系的教育研究项目,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笔者学院近三年完成省级以上课题30余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4.加强师资培训,保障人才质量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围绕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努力建设一支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并重的跨界“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教练型”专业带头人,建立外聘教师档案库,让社会企业高技能人才、专家参与专业群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教学任务。同时,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推进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技术攻关大师、熟练操作技能的技师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双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专业服务企业、产业的能力。

  综上所述,结合产业需求和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发展规律,构建基于专业群视阈下的“1+X”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内容和方法,创新培养机制,与企业深度融合,使专业群建设更好地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结合起来,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马伶伶 张继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