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看济宁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成果,经验,创新
  • 发布时间:2020-01-06 19:26

  2019年10月30日—31日,以“新时代与文化养老”为主题的2019尼山文化养老论坛在山东济宁曲阜召开,汇聚了国内外养老领域的先进成果和经验,探讨了具有实践意义、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养老模式,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提供了新思路和创新方向。

  11月22日上午,初冬的暖阳斜照进曲阜孝养城孝养院整洁的活动室,偌大的落地窗前,20多位半失能老人在护理员的指导下慢慢地抓起桌上的黏土,捏出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雪人,粘在五颜六色的卡纸上,可爱的景象像极了幼儿园的场景。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陆续涌现的各类养老机构已经证明了这项“夕阳产业”的朝阳属性,但与设施配备、行业规范等“硬指标”快速提升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的予以关注和满足的相对滞后。对此,济宁市2019年积极依托本土文化优势,在全行业创新推广文化养老理念,核心点就在于加强老年人的情感关怀。

  济宁样本“ 文化养老济宁样本”将会成为全国养老事业的典范,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从而推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左图为《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在论坛致辞。右图为领导和嘉宾调研考察济宁当地的文化养老服务情况。

  2019年10月30日—31日,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优秀傳统文化,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以“新时代与文化养老”为主题的2019尼山文化养老论坛在山东济宁曲阜召开。这次论坛由济宁市人民政府、《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汇聚了国内外养老领域的先进成果和经验,探讨了具有实践意义、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养老模式,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提供了新思路和创新方向。

  探寻文化养老“济宁模式”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口从年龄构成来看, 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一个“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到来。

  面对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人口空巢化等日益严峻的形势,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10次提到了“养老”这个关键词,强调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017年,济宁市自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来,以孝文化为切入点,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文化养老服务体系,2018年底,被民政部、财政部表彰为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地区。

  10月30日,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首先调研考察济宁当地的文化养老服务情况,走访了康达护理院、家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尼山镇儒源新村、尼山镇圣源村、小雪街道武家村、曲阜孝养城等机构和乡村。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济宁市的养老事业成功开展对各地有着积极参考意义,对国家养老政策制定、财政支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具有很大启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在走访活动中表示,“养老问题既是不能回避的伦理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各界人士关心的重点问题。‘文化养老理念的提出,为促进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直言:“文化养老是中国特色的一种养老形态,是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养老领域的一种体现,对当下中国构建积极养老社会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寻求文化养老突破之道

  10月31日下午,2019尼山文化养老论坛正式开幕,济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发堂、《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分别致辞。

  据张发堂介绍,济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摆上突出位置,连续3年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构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他表示,本次论坛围绕“新时代与文化养老”这一主题,推动文化和养老的有机结合,正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既是一次文化与养老研究和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也为济宁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舒富民表示,山东济宁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孝经》在此诞生,拥有天然的传统优势和历史底蕴,对于积极应对中国老龄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济宁谈文化养老,可以说是适得其所。舒富民希望,在《小康》杂志社与济宁市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文化养老济宁样本”将会成为全国养老事业的典范,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从而推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民政部原社会救助司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长期关注农村养老问题。主旨演讲环节,他表示,文化养老是最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在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为老年人搭建学习娱乐和文化休闲的平台。同时他也指出:“我国养老实践多年来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养老和生活照料,而精神和文化层面相对欠缺。”为此,王治坤建议,政府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农村文化养老建设,将其纳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完善支持措施,以敬老院、互助幸福院为平台和载体,以互联网为抓手,学习城市文化养老成功经验,为农村养老注入更多的文化因素。

  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党委委员、副院长方新看来,文化养老目前面临五方面的挑战:一是文化养老的社会认知水平亟待提高;二是文化养老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文化养老供给不足、活动载体不够丰富、缺少创新和特色,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三是文化养老主体意识尚未完全觉醒,接受社会化服务的老年人比例偏低;四是社会平台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在社区,由于缺乏社区的组织引导,文化养老的规模效益无法形成;五是政策推动需要进一步加码发力,政策是影响文化养老的显著因素。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认同方新的看法,他提出,“老龄化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养老问题,而是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问题,它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要认真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抢抓机遇,大力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亿万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

  健康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中国“十三五”规划起草人、北京市医改办原常务副主任高星则建议,养老服务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创建养老的规则和品牌体系。他高度赞扬“文化养老济宁样本”目前取得的成绩,在他看来,“儒家哲学”是我们国家的特色,将儒家文化融入养老体系中对于助推“健康中国”大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紧接着,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养老问题是社会的大系统,涉及到千家万户。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是爱和敬。”杨朝明认为,围绕儒家文化,培养人们的“爱和敬”,应从孝悌开始。“仁爱由亲始,并推己及人,人不光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亲,还要孝敬别的老人,即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闫青春则从教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表示,老年教育需要引起我们社会的重视。它既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填补国民教育体系空白,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提升老年人的生命价值,从而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此外,他强调,教育老年人遵纪守法、爱国爱党,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奉献社会,對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必不可少。

  在中宣部新闻局原副局长武家奉看来,文化养老将助推文化生态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地产的繁荣与发展。老龄事业不仅为老人和家庭带来欢乐,还将为国家未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武家奉呼吁:“推行文化养老不仅是对老年人群体的人文关怀,也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发挥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大优势,让文化养老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压舱石。”

  中国首个《文化养老指标体系》在济宁隆重发布

  论坛上,《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作为文化养老指标体系课题组负责人在论坛上发布了《文化养老指标体系》,将大会气氛推向高潮。文化养老课题组系统梳理了文化养老的内涵及开展文化养老的重要意义,对济宁市文化养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构建文化养老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据其介绍,本次构建的文化养老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级:文化养老示范机构指标体系、文化养老示范村委会(居委会)指标体系、文化养老示范乡镇指标体系、文化养老示范县(市、区)指标体系。每个层级指标体系又分为三个维度级别,级别层次越高,评估指标越综合。级别层次越低,评估指标越为详尽具体。评估指标主要是以从事文化养老服务工作的过程为切入点,从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和所取得的工作效果的角度进行分解,相互补充。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文化养老指标体系选取比较科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促进文化养老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文化养老指标体系填补了我国在文化养老指标体系方面的空白,为评估文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提供参照依据,对全国各地开展文化养老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将《文化养老—济宁样本》推广全国

  为了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估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医医养学院、济宁养老服务业协会、济宁市健康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基地三个新机构举行了挂牌仪式。未来,它们将为济宁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提供最强有力的教育、培训保障,也将为济宁养老机构提升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贡献新的力量。

  随后,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养老”这一主题,《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主持了对话环节。

  “济宁文化养老落地开花,结出了香甜的果实。”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副院长李延硼对论坛前夕走访调研的感受特别深。他表示,济宁市在市委、市政府、民政部门的支持下,文化养老、居家养老,真真正正地把中央的政策,变成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实惠。“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也一直把关注、研究、整理农村养老的优秀经验和实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为全国各地的养老提供一些借鉴。”

  嘉宾就“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养老”的题目展开对话。

  李延硼认为正是因为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才能催生济宁曲阜的文化养老,也希望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再次形成独特的文化养老,引领中国的养老事业向前发展。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秘书长蒋洪卫把调研的文化养老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县区,以党建为特色,凝聚老人的文化向心力;第二是村庄,这是最有本地特色的,把曲阜的儒家孝文化很好地融合进来;第三是台湾团队投资运营的养老机构,把台湾的管理与曲阜的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蒋任重就文化养老提了三点建议,一是挖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建设,但不能生搬硬套,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变迁迅猛剧烈,家庭关系以及沟通的方法和价值观等发生了很大改变;二是养老应是一个多元社会共建共享的过程,政府主要是做好引导工作,集中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三是在当今时代,文化养老要突出个体,讲究独立,最终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他认为,文化比硬件产生的价值更高,因此文化养老可以弥补相关机构的资金不足。他希望文化养老事业和文化养老产业能同步发展。

  北京社會管理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社会服务研究》副主编陈涛从自己的工作实践出发,认为在养老服务人员培养方面,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孝老、敬老、爱老的理念非常重要,否则很难留住人才。

  对于专家们提出的建议,曲阜市民政局局长宫同文给予高度重视。他指出,目前曲阜65.5万人中有13.3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老龄人口占比20.3%,因此发展文化养老有着特殊的意义和现实的需要,也是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他强调,一要继续发挥儒家文化的独特优势,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来形成养老敬老爱老的氛围和风尚;二要坚持两手抓、齐头并进的思路,一方面抓好管好用好现有的养老设施,将现有127处敬老院、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用好用活,服务于曲阜的老年人。另一方面计划引进联合联营联建的方式,包括共同合作新建和待建的设施以及共同运营老旧的设施,做好曲阜的养老产业;三是推进医养结合的“曲阜新模式”,解决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用医来保障养,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领导嘉宾为济宁市养老服务业协会揭牌。

  宫同文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养老是有机统一的,借助文明实践的阵地,弘扬文化养老的氛围,通过文明实践的平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位,给老年人提供服务和保障,把文化养老的事业做好,让大家更开心、更安心、更幸福。

  张志总结说,文化养老在当下是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结结实实的压舱石,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文明的底线,也是我们迈向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会上,与会专家对《文化养老指标体系》和《文化养老—济宁样本》进行了研讨,对两本书都提出了真知灼见,为下一步正式出版打下坚实基础。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济宁市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迅速,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在一些方面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等工作走在前列,是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希望能将这样优秀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

  “养老这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曲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一山认为,养老还是应该以居家养老为主,居家能够使老人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以养老机构为辅,而相关养老机构要有差异化,有的条件好些,有的保障基本需求,这与人们对养老机构不同的消费需求有一定的关系。当然社会机构敬老院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持续做事业,才可复制和推广到乡镇和农村,从而形成文化养老的风气。

  济宁文化养老指标体系课题组成立以来,曲阜一直在认真学习与研究。刘一山对此表态:“文化养老看济宁,曲阜作为孔子的故里,更要做示范性的标杆或是模板,我们有信心把它做好。”

  刘源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