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出行从低速自动驾驶开始

  •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 关键字:城市,安全,自动驾驶
  • 发布时间:2020-01-21 21:32

  城市未来交通发展将是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协同发展,低速自动驾驶车辆需要达到L4级,并在限制区域运营。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现在都有很多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测试,比如通用的Cruise,Waymo的Pacifica,优步的Volvo,百度和红旗的Apollo等。但是,只是依赖传统汽车进行测试,就可以保证安全上路吗?我认为不妥,第一,无人驾驶汽车与传统汽车的能耗系统不同;第二,安全问题不可小觑。

  减少个人驾驶施行“三化”联合

  硅谷有很多城市并不欢迎智能网联汽车做测试,为什么呢?除了安全问题,还有就是它们速度非常慢,在Waymo单位附近这些居民,对测试非常反感,每天下班回家时候路过那条路,前面都是Waymo的低速电动车,走得很慢,大家跟在后面一起倒霉。

  特斯拉在高速公路上有自动驾驶行为,特斯拉实际应用情况如何呢?每个驾驶员都要保持清醒和主动,并随时准备干预,出了事以后和车无关。

  UC Davis对1800名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的使用者进行调研,把他们分为四个档次,按照使用频率高低分为超级经常使用者、经常使用者、一般使用者以及不经常使用者。得出的结论是汽车出行距离增加了,周末出行堵车现象增加了。

  最近美国AAA对四大汽车公司的行人探测系统进行测试,证明几乎没有用,把一个假的行人放在路上,每小时20英里都很难避免碰撞“行人”,因此,这个系统还是有待优化。

  今年7月,我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一起到Wayom,跟他们了解了Wayom情况,他们曾经也给自己员工安排了L3级别自动驾驶车,手放在方向盘上不能时间太长,眼睛也不能总对着前面。后来他们发现不行,行驶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会对它产生依赖,最后他们觉得太不安全,就全部撤掉了。Wayom直接走向四级和五级,不走三级,真正到达完全自动驾驶的可能。

  我以为,个人驾驶出行不利于智慧城市交通需求。只有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三个紧紧绑在一起,智慧城市交通的理念才会实现,否则可能就是恶梦。

  去年,硅谷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商人喝了酒驱车回家,因为车具有自动驾驶系统,所以它坐在乘客座位上睡着了,车速达到70英里,高速公路巡警发觉问题严重性后,马上打电话给特斯拉,远程控制慢慢让他减速,停下来后他也完全没有发觉。后来他被起诉。法官说:“你酒驾了。”他说:“我没酒驾,法律规定酒驾是握着方向盘开车,而我没开车。”你看,法律受到了挑战,因此,这足以说明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建立紧密的联系。去年11月5号,中美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实验室成立了,加州、宾夕法尼亚州、密西根州成为实验室合作伙伴。

  L4是底线营运范围有限制

  什么是低速无人驾驶车?低速无人驾驶车要达到L4水平,并在有限制的营运范围,速度最高每小时40公里,巡航速度16-24公里,同时也是可以共享道路行驶权。低速车现在在美国有很多,中国也有不少。在深圳自贸区,我乘坐过海量科技,当时在路况比较复杂的自贸区行驶了大约十分钟,完全人手干预,乘坐体验感也不错,唯一的缺点是无法左转弯。

  美国低速无人驾驶电动车示范一般是车主。交通部门和公交公司对低速无人驾驶电动车示范比较重视,他们希望完成最后一公里,帮助他们减排,提供数据共享,从而减少拥堵。测试时间有的比较长,像密歇根大学已经测试了两年有余,而加州州立大学才开始了两个月。而我们也发现,在大学测试低速无人共享车,更有利于鼓励出行的可持续性,也会提升大学生在新技术科学研究水平商业模式研究水平。

  我们大学的测试面向当地的居民,调研人群主要以学生和工作人员为主。当时设计了三条线路,第一条线路就是学生居住的地方和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西村,到学校的主校区,大概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第二条是学校到城市穿过校区的路径。第三条是穿过城市再到我们学校附近的火车站,这也是美国人流量较大的火车站,因为很多员工、很多学生需要乘坐火车到旧金山90英里以外的地方。我们采访了这些人员,有没有看见或坐过无人驾驶车,对无人驾驶车这個概念是否熟悉。有很多人表示看见过,也有很多人乘坐过,因为我们离硅谷比较近,有些家住硅谷的学生说常常看见无人驾驶车在硅谷附近转来转去。在无人驾驶车费用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大部分人说两美元,还有人居然愿意付五美元,当然,还有很多人说最好免费。

  在公众态度方面,我们也做了一定的调研。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坐无人驾驶车时,大多数人表示愿意,因为在他们身边的这些无人驾驶车没怎么发生过交通事故。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建议中国也做一些大规模地示范。我觉得无人驾驶低速车相对比较安全,但还是要先从封闭测试区测试其安全性与可靠性。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眼睛,但有眼睛不等于会开车,当然现在很多车都安装了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给汽车安装了“眼睛”,但就连人都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上路,我们就不要对无人驾驶太心急。最后一公里还很漫长,更应当小心谨慎。

  (本文根据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演讲速记整理,有删减,未经本人审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