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周期律

  今天在网上交了电话费。是固定电话,因为很久很久没有拨打过,所以费用也就是固定不变的座机费。偶尔有来电,清一色都是广告推销,为了避免干扰,干脆把线拔了。谁要是真有事找我,难道不能通过我的随身手机?这样想想,每月交这个固定费用真是冤枉。

  我家1990年代中期初装电话,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电话生活,根本不曾想到如此先进高级的通讯工具有朝一日会打入冷宫。2010年前后,我也想过注销电话,省下每月的座机费,但是考虑到接发传真可能用到,还是保留着。没想到不久之后传真也用不上了,图片、文字、语音、视频都能够通过手机传输,省时省力还省钱。现在是2020年了,一元复始,四季更迭,一个周期又开始了,恐怕我应该严肃认真地考虑我家固定电话的命运。

  万事万物都逃脱不了周期律,长短不同罢了。固定电话的历史不可谓不长,但不可避免要走到尽头。前两年伊士曼·柯达公司破产,象征着百年胶片时代光彩谢幕,数码技术全方位接管了人们的影像生活。即便如IT行业这样簇新的领域,也在经历着一个一个或长或短的周期更迭。在如今的90后00后圈子里,很多曾经的IT当红产品完全没有存在感,甚至没有在脑回沟里留下任何痕迹——比如职业人士曾经的交流工具MSN Messenger,比如伴随80后成长的网络论坛BBS……在新生代眼中,它们都属于古董旧货的类型,偶尔冒泡露脸,也是油腻中年人怀旧的谈资。

  周期的长短似乎有一些规律可循。“爆款”产品往往绚烂夺目却红颜薄命。既然“爆”,那么往往声响足够大,烟火足够强,消失得也很快。生命力强、占据人们生活空间很长时间的,往往也有一个比较长的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自弱而强的过程。我在高校工作,能够感觉到不同学科专业周期律差异很大。基础学科总体上平稳——以物理学为例,当前还在吃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老本。而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应用学科往往会受到行业周期律的影响,比如金融专业招生和就业情况就曾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际贸易专业也直接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以上这些情况,自然让我想到汽车行业的周期律。汽车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当中的“行”,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安全便捷的个人飞行器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汽车行业总体上还在走上坡路,但是具体的车企、品牌、产品就难说了。盛极一时的底特律制造业已经走完了它的辉煌发展周期,造车的接力棒交给了埃隆·马斯克这样的硅谷技术狂人——周期律就体现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这里面也应该有规律可循。汽车行业领域当中存在着基础层面和应用层面,有长时间恒定的技术架构,也有很多常换常新的技术类别。前者,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以及控制系统的技术,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要有所革新是非常困难的。后者,如座椅调节、倒车影像、车载音响之类,添加一些新的东西还是不难的。如果要保证长久的生命周期,也许应该在基础层面下苦功。

  我们好不容易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新发展方向,赶超、引领的架势要有,却也要稳扎稳打,否则就有可能是昙花一现的命运。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恐怕需要数百个甚至数几千个工作日,但一旦解决,就能管用很长时间,生命周期足够长。而在表层搞花拳绣腿,看似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难免短命。你花了一个月搞出来的新东西,人家的产品用两个月就很有可能取代你。令人感慨的是,一些车企还在孜孜以求在表层下功夫。他们的经营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产品外形设计也不赖(有些也是外国设计师的作品),甚至舒适度还令人惊喜,但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却仍然是别人家的(比如三菱、爱信)。从商业层面来看,无可厚非,从服务消费者来看,也值得肯定,但是从行业、企业周期律来看,这样的模式能走多远?

  信息科技向纵深发展、智能制造端倪初现,新的技术迭代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分清楚了基础层面和表层领域,就应该有一些企业专注于基础层面的研发。这一点上,华为已经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周期律很奇妙,似乎无法把握,但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也许就选择了命长还是命短。

  杨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