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如何携带如此多的病毒生存的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冠状病毒,发烧,蝙蝠
  • 发布时间:2020-04-18 12:09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的阴霾笼罩在中国上空,整个世界一片低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很大可能为中华菊头蝠,它们也是2003年SARS病毒的源头宿主,而源起阿拉伯半岛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也是来自蝙蝠的冠状病毒。

  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以及鸟类都会携带可能或已经传染给人类的疾病,但独具一格的蝙蝠却是所有携带病毒动物中的“佼佼者”。蝙蝠被称为天然的病毒储存库,它可以感染许多不同的病毒自身却不生病。除了SARS和MERS病毒,科研人员已经从蝙蝠体内发现约140种病毒,其中61种都是人兽共患病毒,例如在非洲、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和澳大利亚引发了大规模人类传染病的马尔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可怕的埃博拉病毒也相当可能是来自这座毒库,甚至还有一部分病毒隐而未发。

  在2017年刊载于《自然》杂志的一份报告中,彼得·达扎克博士等人表示,他们建立了一个包含754种哺乳动物和586种病毒物种的数据库,并分析了哪些病毒会被哪些哺乳动物携带以及如何感染宿主。最后他们证实:蝙蝠的人畜共患病比例远高于其他哺乳动物。一瞬间,蝙蝠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人们憎恶蝙蝠,更憎恶一些人胡吃野味的非理性行为。面对严峻的疫情,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一些传染病的宿主总是蝙蝠?是什么身体特点让它们可以携带如此多的病毒?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病毒为何对蝙蝠毫发无伤呢?

  新的研究表明,对飞行的进化适应给蝙蝠带来的免疫系统变化,可能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免疫系统一方面对病毒奉行“不打击政策”,一方面帮助蝙蝠与众多致病病毒共存。现下的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这些病毒中的一员。

  众所周知,人类的免疫系统全开模式是“发烧”,这是以温度升高的代价来消灭多数病原体的应激身体状态,人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身体是受不了的。简单来说,发烧带来的结果就是:你的身体和病毒,总有一方要占据上风。而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活跃、最强力的免疫系统,它们的常态体温在40摄氏度左右,就算是非常厉害的细菌病毒也奈何不了它们。也就是说,蝙蝠对病毒的耐受性,远超过其他哺乳动物。除此之外,它们还会大量吞噬携带疾病的昆虫,并在许多水果,例如香蕉、鳄梨和芒果的授粉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一篇刊载于《细胞宿主与微生物》的论文报道了一项中国和新加坡的科学家對蝙蝠体内DNA传感的研究,研究表示:蝙蝠飞行所需的能量极大,以至于体内的细胞会分解并释放出一些DNA,然后这些DNA会在一些不该它们存在的地方游走。哺乳动物(包括蝙蝠)针对此类在不该它出现的地方出现的DNA片段,是可以识别并响应它们的,其免疫系统会将它们定性为某种入侵的致病生物,然后与之战斗。当然,无论是与被误认成敌军的友军DNA战斗,还是与真正的病毒战斗,炎症都不可避免会被引发。

  对于被飞行消耗着巨大能量的蝙蝠来说,那些游走的DNA片段会给它们带去过多的炎症,而炎症会对它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出于自我保护,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失去了某些相关基因,削弱了免疫系统的此项能力。当然,蝙蝠的免疫能力依然存在,只是减弱了而已。因此,研究人员推论出这种减弱的反应可能使蝙蝠保持“对病毒‘有效而不过度反应的平衡状态”。

  可是人类没有蝙蝠这样强大的免疫系统,一旦触碰了某个强悍病毒的“开关”,就会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蝙蝠与病毒共存的能力对于人类来说,仍然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当我们侵占它们的“领土”,或是把它们光明正大地摆入海鲜市场的野味牢笼,和其他野生动物一起等待烹调,那个魔盒里的病毒很可能就会扩散给别的动物或者人类,给传染病爆发提供了客观条件。

  疫情当前,采取快、准、狠的有效手段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是当务之急。即使蝙蝠携带了众多病毒,惨烈的疫情却不该让蝙蝠来背黑锅。达扎克博士强调:停止在市场上出售野生动植物,对于遏制未来的病毒爆发至关重要,追踪和研究蝙蝠等野生生物也同样重要。

  詹姆斯·戈曼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