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跌背后的“三国杀”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油价,合作,不配合
  • 发布时间:2020-04-24 19:10

  沙特前石油大臣阿里·納伊米(Ali al-Naimi)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只有真主安拉才能决定油价”。

  他的这句话可能只对了一半,因为国际油价涨到何种价位确实不是任何一方能够决定的,但在决定油价跌到什么水平方面,沙特显然还是很有话语权的。

  沙特掀起原油“价格战”

  备受瞩目的OPEC+产油国会议不欢而散。俄罗斯强硬反对由沙特提出的进一步减产方案,最终与会各方没有达成任何新的石油减产协议,会议声明也未提及减产问题,仅写上了“众多产油国将继续为稳定原油市场进行磋商,OPEC+产油国的部长级官员们将继续合作”。

  会后,沙特“报复式”地宣布将在当前减产方案于3月底到期后,大幅上调本国原油产量至每天1000万桶,同时降低售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市场的原油价格,折扣幅度创逾20年来最大,以吸引国外炼油厂购买沙特原油。不久,沙特再次放出狠话,准备在4月增产原油25%至每天1230万桶,极限产能更是抬到每天1300万桶的史无前例水平。

  和俄罗斯谈判破裂之后作出此举,沙特无疑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堪称史无前例的“价格战”。受此影响,国际油价继3月6日大幅下跌10%后,3月9日大幅跳空低开。布伦特原油期货和WTI均下跌25%至2016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并创下自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以来油价的最大单日跌幅。

  俄罗斯为何不再配合

  俄罗斯为何不再配合沙特的减产提议?一种说法认为,克里姆林宫方面是为了惩罚美国政府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破坏。

  该项目是俄罗斯极为看重的能源战略项目,完工后每年可从西伯利亚油田直接向德国输送天然气550亿立方米。而美国方面担忧该项目将有利于增强俄罗斯在欧洲的影响力,一直利用各种手段对其予以干扰阻挠。2019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对“北溪-2”项目实施制裁,这让俄罗斯忍无可忍。为此,宁愿牺牲掉与OPEC的协调行动,也要借此对美国页岩油气行业予以打击。

  但如果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发言人米哈伊尔·列昂季耶夫(Mikhail Leontyev)在OPEC+产油国会议后发表的声明来看,似乎莫斯科方面更为关注的是原油市场份额,“从俄罗斯的利益角度来看,(进一步减产)这笔交易简直毫无意义。我们正在放弃自己的市场份额,撤出更多廉价的阿拉伯和俄罗斯原油,将市场空间拱手让给更为昂贵的美国页岩油,并帮助他们保证生产效率。”

  2019年10月12日,在沙特阿拉伯的阿布盖格,一名沙特阿美公司的员工在工作

  减产、增产,都为增收

  那么,沙特为何执意减产?又为何突然掉头作出“血洗”国际石油市场的增产决定?

  从全球石油产量来看,俄罗斯贡献率约为12%,沙特则为11%,二者不相上下。从出口量来看,俄罗斯日均出口原油约500万桶,沙特因为国内人口数量远少于俄罗斯,对本国所产原油的消耗相对更少,因此2019年的日均出口量可达到700万桶的水平。但去年9月发生的阿布盖格石油设施遇袭事件,导致沙特日均出口量减少了约150万桶,这就与俄罗斯基本相当。再加上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国际油价不振,这对于国家财政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收入的沙特而言,形成了巨大压力。

  加之在国际石油市场疲弱表现的牵连下,沙特“2030愿景”改革计划也举步维艰,沙特高层无论如何需要努力增加石油出口收入,以稳定其国内形势。而通过减产试图推高油价,是其在历史上的惯用手法,也是该国的优先选项。

  但在谈判破裂引发国际油价恐慌性下跌后,沙特的立场迅即“180度”大转弯,决定“开闸”放油,通过增产降价的方式,“以量取胜”争取获得更高的石油出口收入。当然,考虑到阿布盖格石油设施遭破坏对其出口能力的影响,沙特能否如愿将出口量上提至每天700万桶的水平尚有疑问,但先于俄罗斯作出这种姿态,无疑有利于吸引更多卖家优先与沙特签署长期购油协议,抢占市场份额。

  15年“大限”的压力

  除了市场份额的考虑外,外界对于油气行业长期前景不看好似乎也是沙特改变策略的考量之一。主流观点认为,随着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未来10至15年内达到顶峰并逐步萎缩。

  对于沙特和俄罗斯而言,油气行业均是经济支柱产业,是推动各自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油气行业对沙特GDP的贡献超过50%,对俄罗斯GDP的贡献约为三分之一。因此,对于这两个国家而言,他们必须在15年后的“大限”到来之前,尽可能多地将油气资源转化为实际收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在他们眼中市场份额远比每桶原油利润更为重要,因为后者无论如何都会在长期呈现一种螺旋式下降的趋势。

  沙特、俄罗斯两国都对外暗示有能力扛住这一波低油价的影响,莫斯科方面更是放话可提高产量并应对6至10年的低油价。然而,有能力并不意味着必然要承受低油价所产生的代价。事实上,沙特虽然石油生产成本极低,不足每桶3美元,但为了维持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附加在油价上的其他成本却相当高昂,维持财政平衡的价位大概在每桶87美元上下。该国和其他中东地区产油国一样,如今在财政上都不如以往宽裕,俄罗斯也同样需要现金,而美国页岩油气行业的盈亏平衡点须保持在50美元/桶左右的价位。

  进入“大选年”的美国也不会对国际油价暴跌无动于衷。如果油价下跌对该国油气、金融等行业的负面影响传导开来,决心竞选连任的特朗普必将有所动作。

  沙特、俄罗斯的博弈,对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维持财政平衡价位更高的非洲产油国,和财政状况本就岌岌可危的阿曼、巴林等阿拉伯产油国。

  美国会怎么办

  受损的不仅是石油生产国政府,一些传统国际石油巨头公司也在这波油价暴跌过程中损失惨重。美国的页岩油气生产商更是“哀鸿遍野”。

  今年2月,美国原油日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10万桶水平,几乎是2010年产量的2倍,这无疑得益于始自当年的页岩油气繁荣发展。但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或维持在如今的低位,那么这种通过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油气的做法将无利可图,这种影响并将逐步传导至美国国内的油田服务业,甚至是金融行业。

  美国石油行业债务问题十分突出,他们以手上掌握的石油资源量向银行质押借钱,质押时参考的油价大多在每桶60美元的价位上。现如今,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暴跌,与能源有关的债务问题或将很快浮出水面。最流行的高收益债券ETF中的HYG和JNK两种垃圾债券,与能源有关的已经占到了11%,几乎所有大型金融机构都与其有关。由此可见,与此次油价暴跌相关的更大风险或许在于,2008年的那一幕可能重演,只不过华尔街出售的不再是房地产业的垃圾债券,而是石油行业的垃圾债券。

  沙特、俄罗斯都无力承担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带来的直接损失,也不会容忍危机传导至华尔街后给他们主权投资造成的间接伤害。同样,进入“大选年”的美国也不会对国际油价暴跌无动于衷。如果油价下跌对该国油气、金融等行业的负面影响传导开来,决心竞选连任的特朗普必将有所动作。而这或是影响到此次沙特、俄罗斯博弈的最大因素。

  王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