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内蒙古脱贫攻坚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 来源:新丝路(下旬)
  • 关键字:内蒙古,脱贫攻坚问题,解决方案
  • 发布时间:2020-05-28 12:53

  摘 要: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内蒙古,开展视察磋商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工程建设情况,强调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集中分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脱贫攻坚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蒙古积极探索乡村发展道路,以党组织引领人民群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依托绿色农畜产品、生态旅游的特色产业优势,在党组织的代领下,结合当地特色,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扶贫方式,将贫困群众组织结合起来“抱团发展”,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可以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不能发展旅游业的就发展农畜业,集中为贫困农户创造脱贫致富平台。在内蒙古脱贫攻坚过程之中虽然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一些薄弱环节仍需加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内蒙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贡献。

  一、内蒙古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内蒙古作为农牧业大省,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农牧业收入,内蒙古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其大部分位于丘陵和干旱地区,特别是现在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气候“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发,农畜牧业生产面临挑战。如果农民靠养殖或者游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那么受到气候、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度贫困地区,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人民缺少养殖、牧畜等先进技术,农畜产品常常出现滞销或者低价销售等情况,若是再遇到自然灾害,更容易重新返贫,给脱贫攻坚带来巨大的挑战[1]。二是农民大多数会前往城市打工,在农忙时节在回来农作。但是在现行户籍制度下,农民在外长期就业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加之许多年轻人出外打工之后也不愿意再回来,造成村里留守儿童和老人居多,产生农村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三是留守的老人、儿童、残疾人士等只能依靠一些国家相关的贫困补助进行生活。随着我国基本保障机制的完善,残疾人士、老龄老人等除了有专项的补助之外,还对其提供类似守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的岗位,为其提供额外生活来源。

  2.欠缺基本保障

  一是医疗保障的薄弱。在我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保障措施的大环境下,虽然内蒙古医疗保障水平总体得到了提升。但是地域偏远、相对落后村庄中仍然存在医疗意识不强、卫生设备不完善等问题,甚至有些地方呈现疾病低龄化、终身化的特点,健康扶贫成为内蒙古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二是住房安全保障的薄弱。由于内蒙古主要还是以游牧为主,在建设异地搬迁安全住房的时候,居民集中,导致周边环境遭受破坏,牧民不得不选择更加遥远的地方进行放牧。三是饮水供应保障的薄弱。随着内蒙古水利工程的建设,水源来源大多是采用地下水,但是由于近几年的饮水使用,加之自然环境的恶化,有些地方低下水位下降,饮用水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有些村庄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修建的公路过窄或者无法修建公路,导致村庄机械化作业不高,村民出行困难,这些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2]。

  3.没有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带动效应

  从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开始,虽然帮扶精准度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扶志、扶智方面还存在不足。有些地域相对落后,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懒汉思想,甚至还有一些酗酒、赌博等陋习。这些贫困地区缺乏科学计划、缺乏先进技术、缺乏自我创造能力,不能依靠自身实现勤劳致富,宁愿将土地流转给承包集体,自己拿着一点承包费,也不愿意通过自我劳动获得经济来源,这类人员即使外出工作也无法获得与其他人相等的收入。

  二、扎实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策建议

  1.科学合理规划,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产业发展是扶贫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内蒙古贫困群众在发展中要继续解决贫困问题,就需要不断提高特色产业发展,如农副产品、牛羊养殖等。可以通过大户带动小户,党组织引领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深化贫困群众的种植技术、养殖经验、农作物选种、牧种改良等方面,培育当地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主导品牌和特色,引导全村乃至全区群众共同赚钱。党组织还可以推广和利用农村电子交易平台,发展农业采购,根据本地区大型企业的技术和市场效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增强农产品生态标签的价值和影响,提高农民和农民的收入。如苏尼特左旗深入落实草畜平衡、草原生态奖补和春季休牧政策,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控制在113万头只。深入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南牛北羊”产业布局,打造规模化智慧家庭牧场3处,标准化畜群稳定在2800群。85万只苏尼特羊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参保率达90%。与杭州竹石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建设苏尼特羊基因数据库,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同源分析等工作。引进优质肉牛200头,肉牛养殖规模达12.58万头。实施蒙古牛和苏尼特双峰驼地方良种保护工程,鉴定蒙古牛300头、双峰驼1060峰,发放双峰驼良种补贴58万元。持续创建苏尼特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核心区区域公用品牌,养殖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确定苏尼特羊技术标准47项。

  2.建立稳定机制,凸显乡村经济特色

  自我国脱贫攻坚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了减贫目标的实现,到2020年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随着财政压力的不断加大,运动式扶贫将难以持续。因此,如何提高贫困户自我脱贫致富能力,预防再次返贫情况的发生,是之后扶贫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各地区各部委要同时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扶贫、扶志、扶智机制,防止贫穷再度发生,巩固减贫成果,为脱贫攻坚标准化、法制化和制度化提供基本资源[3]。

  内蒙古可以根据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一村一特色”,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如苏尼特左旗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严格落实旗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特高压风电项目扎实推进,芒来露天煤矿一期500万吨项目取得国家能源局核准,大唐鼎旺煤化工项目建成试车。研究论证“一个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十大文化旅游符号”区域资源定位,确定“羊名天下——苏尼特左旗”旅游宣传口号,旅游路網建设稳步推进,“牧人之家”提档升级,举办了“吉鲁根”苏尼特文化艺术节暨寿星老人集体祝寿那达慕等民族文化活动,旅游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行动,严格执行河湖长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并进。

  3.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自办产业量化经营

  在脱贫攻坚战中,党和政府要负起协调统一的责任,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贫困群众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人”。党和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依照村的实际情况做好发展规划,在确定发展的经济特色的时候,党组织要组织群众做好产品销售渠道。党组织需要构建网络、地方三方结合销售路线。党组织要以周边县城、市区等拥有消费能力的地方做好销售渠道;同时,也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网络上进行售卖,以天然、绿色、无污染为主,打造健康品牌,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群体进行购买,提高集体经济。

  随着“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模式的实施,层层落实各级书记职责,让党务工作者深入一线,切实了解当地地理环境与人民需求,实施“一村一特色”的集体经济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特色,帮助农户走出贫困。党组织要做好“领头羊”工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搭建促销平台,帮助农户扩宽销售渠道,打造绿色环保品牌,以促进集体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决胜阶段,内蒙古要全面把握脱贫攻坚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以集体经济为中心,帮助当地农户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后凯.西部大开发总体思路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

  [2]郝时远.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8[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

  [3]范恒山.城乡联动实现乡村振兴[J].宏观经济管理,2019(7)

  图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