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汽车工业将面临什么困难,企业该如何寻求突破,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4月26日,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成立一周年校庆云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就“疫情下的汽车工业如何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探讨,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有哪些亮点内容。
燃料电池汽车成“宠儿”
在云论坛上,多位专家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提到,新能源汽车要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可以推动新能源革命。他表示,新能源革命的关键技术是储能技术,动力电池是短周期分布式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储存的最佳选择,而藉高效的电解水装置可将难以并网的间歇性电能转化为氢能,因此氢能是支撑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充分利用的重要途径。
随后,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李建秋介绍了清华团队燃料电池系统研发进展,主要包括面向控制的燃料电池降维建模方法,基于气-水-热-电协调的长寿命燃料电池控制技术,车用燃料电池衰退机理、诊断与寿命估计方法,以及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与整车热管理技术等。
在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与整车热管理技术方面,李建秋带领的团队攻克了燃料电池客车极寒条件下氢耗过大难题,以及全工况耐久性难题,实现石墨基双极板燃料电池可靠、高效、快速地在零下30摄氏度成功启动。
疫情加大汽车转型难度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欧阳明高表示,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大趋势不会有变化。国务院常务会议几次提到工业相关的事情都与汽车相关,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也刚刚发布,这个发展趋势是不会逆转的。
世界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表示,新冠疫情对汽车销售量、品类、消费趋势造成了全方位影响,但长期来看,中国车市向好趋势不变。在供应链方面,只要中国市场存在,供应链就不会被移走,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也不会动摇,但中国应当抓住机遇,快速的补齐供应链短板,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力度,这需要大量时间、资金投入。此外,他还介绍到,中国汽车产业两年前进入由量变调整到质变的转型期,此次疫情将加大调整的难度、力度和速度,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经过疫情洗礼后,中国汽车产业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构建汽车“中国方案”
关于未来中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向,多位教授积极提出自己的思路。
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表示,有必要构建“中国方案”,即符合中国基础设施标准、中国网联运营标准以及中国新体系架构的汽车产品标准。他称,产业基础决定了我国难以采用国际上两条以“单车智能”為核心的发展路径。
因此,构建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就非常必要。我们没有成功经验和既定道路可以借鉴,必须立足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要求,并结合国情,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兼学科办主任杨殿阁则提出了AI与人类驾驶经验相结合的混合决策模式。他认为,此模式可以很好地支持自动驾驶的发展,通过AI可以在人类驾驶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无人驾驶性能,通过人类经验可以约束AI安全性,在混合决策理念指导下的模拟测试中,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了26.4%,交通效率提升了5.4%。
李文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