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涌动澎湃动力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黄岛,胶州湾,青岛
  • 发布时间:2020-07-13 15:26

  “黄岛在黄庵北,有岛之名,实为平冈。潮来则四面皆水,潮落则徒步可入。其北可暂尔避风,不可久泊。”《增修胶志》记载,因为“潮汐薄岸,地极泻卤”,远望呈一片土石赭黄色,故称黄岛。

  相传6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并在后来孕育了灿烂的琅琊文化。琅琊台、齐长城和马濠运河等古文化遗址,默默讲述着一段段遥远的历史。刻有“徐福东渡起航处”的石碑,就立在距离琅琊台不远的琅琊港内,相传徐福东渡日本就是从这里出发的。这不仅是一片文化之地,更在几千年前就埋下了开放的种子。

  因为胶州湾的天然阻隔,地处西岸的黄岛与东岸的青岛遥相呼应,多年来曾“青黄不接”。桥隧开通后,西海岸才算是补齐了发展的最大一块短板。

  2011年,胶州湾隧道和胶州湾跨海大桥开通,迈入“同城时代”;2012年,胶南市并入黄岛区,区域版图扩大;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深度军民融合、全面经略海洋、建设美丽新区”,成为新区发展的新目标,也让其有了借势腾飞的新契机。

  如今的西海岸新区,是青岛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不仅因为它顶着国家级新区的光环,有着世界级的港口,是军民融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所在地,更因为它的开放创新理念、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以及海洋特色。

  2019年,西海岸新区完成GDP3554.4亿元。在青岛各区市的GDP排名中,西海岸新区遥遥领先,已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山东省内,这一数字超过了9个地级市。在国家级新区的GDP排名中,西海岸也稳居“第一阵营”。

  不断掀起的海洋浪潮

  涌动的浪潮从不停歇。

  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2公里的西海岸,是当年青岛“西进北上”城市发展思路的重要一环。这里沿海分布着23处港湾、42座岛屿,有着海、滩、岛、湾浑然一体的美丽景色。

  海洋,是西海岸的特色。作为我國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龙头在青岛,而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区就在西海岸。

  从“再造一个新青岛”的豪迈,到国家级新区落地,再到城市区域发展的引领者,西海岸新区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海洋,更得益于海洋。

  从2013年到2018年,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生产总值由491亿元增至1182亿元,年均增长20%,五年实现了翻倍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8%增至33.6%,年均增长2%,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36%。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承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更加注重经略海洋,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在获批伊始,西海岸新区就肩负起了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历史使命。

  这些年,在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这篇文章上,西海岸下足了功夫,也干出了成绩。

  2015年7月4日,世界最大40万吨矿船“远卓海”轮靠泊董家口矿石码头,青岛港率先成为国内具备40万吨散货船直靠能力的码头;2017年5月11日,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西海岸新区的前湾港区成功投产;2018年12月,董家口港30万吨原油码头二期工程奠基开建。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港口有多大,城市就有多大;港口有多强,城市就有多强。如今,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两个国际深水大港已跻身世界超级大港的行列,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也已成长为世界级产业基地。这里聚集了100余家船舶制造与海工企业及各类配套企业,形成了以造船为龙头、船舶配套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船舶产业集群,有了国内海工行业最完整的一条产业链。船舶海工也成为西海岸新区的四大产业集群之一。

  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对西海岸更是如此。“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这是西海岸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路,也是其打开新旧动能转换大门的一把钥匙。

  改革孕育新动能

  2020年2月27日,青岛隆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人员与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用了不到1小时,就完成了营业执照的电子化系统登记审批。

  据悉,该中心是在山东自贸区获批后,为推动“一证‘照通”等试点改革,加速行政审批而成立的。所谓的“一证‘照通”,就是把过去一个行业多个审批事项的证照,整合到一张登记证或一张营业执照上,申办人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获得一张整合全部许可证信息的法人单位登记证或营业执照,从根本上解决了“准入不准营”问题,这又是西海岸在全国的首创。

  这些年,西海岸首创的改革举措不胜枚举。全国首创审批监管执法一体化平台、创新实施投资大会战集中审批、推行“模拟审批”、取消施工图审查、实现“拿地即开工”、实行告知承诺、“网上中介超市”等一批改革举措,走在了山东和全国的前列,许多举措都是全国首创、率先开展。

  “我们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终极目标就是打造国家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示范区,更好地为企业群众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胡英说。

  疫情期间,为保证项目复工复产,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对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用地许可至竣工验收,进行了全流程再优化,确保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80天,让项目能按时开工投产。网上审批、材料双向免费邮寄等“不见面审批”,优化了项目审批流程,确保了疫情期间重大项目的正常推进。

  审批的提速,加速了项目的落地和开工。不断推陈出新的改革举措,则为新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截至2020年3月,青岛共推动网上签约重点项目197个,总投资2690.3亿元。其中西海岸新区签约29个,总投资额946.4亿元,领跑其他区市。

  “项目是实实在在的经济,经济是实实在在的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新的增长点,就是培育新动能。”新区建设者们还牢记另一句话,“新区的特质是‘新、动力是‘试,先行先试是新区最大优势、最大动力。按部就班不可能开辟新局,循规蹈矩换不来发展新貌。新区的发展必须要靠改革和创新来突破。”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也是这些年新区发展的动力所在。

  软硬并行

  2020年一季度,虽受疫情冲击,但西海岸新区的外贸还是展现了强劲韧性。一季度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5.1亿元,同比增长2.7%,进出口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高出9.1、6.3和3.1个百分点。

  外贸的稳定表现,只是这些年西海岸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还是人才引进、产业结构优化,西海岸的成绩有目共睹。

  桥隧的开通,给新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断落户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彰显了新区的潜力和吸引力;知名高校纷至沓来,人才优惠政策陆续推出,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从“重”到“轻”,形成了一条条完整的产业链。

  船舶海工、家电电子、汽车、橡胶是西海岸新区的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占据了青岛市的“半壁江山”,家电电子产业基地更是青岛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从过去的大炼油,到现在的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石化、海工装备,制造业一直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如今的西海岸,正在变得更轻盈。

  改造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家电电子等六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生物、通用航空等十大新兴产业,倾力培育影视文化、军民融合等六大特色产业的“616”产业体系,就是为了优化“旧引擎”,构建“新引擎”,明晰“路线图”。

  这些年,新区还打造了“影视之都”“啤酒之城”“音乐之岛”“会展之滨”四张名片,并在近三年里引进了十余所知名高校,为新区的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助力。

  高校和人才,是科技资源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是区域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也是一个区域软实力强弱的展现。

  高质量是“质”和“量”的结合,也是“软”和“硬”的并行,这样的新区才更有张力,才更汹涌、更澎湃。

  宋鑫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