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石油危机及其影响评析

  • 来源:当代世界
  • 关键字:新冠肺炎疫情,石油危机,能源安全
  • 发布时间:2020-07-13 19:41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石油危机;国际油价;能源安全

  【DOI】10.19422/j.cnki.ddsj.2020.06.003

  自1861年石油工业诞生以来,国际石油市场始终风云变幻,国际油价跌宕起伏,供应冲击和需求冲击几番造成世界经济震荡和地缘政治冲突。与此前多次国际油价波动造成的石油危机不同,当前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造成了剧烈冲击,产生了复杂深远影响。

  此轮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前所未有

  自1984年国际石油期货和期权市场建立、石油的金融化和资本化属性不断增强以来,国际市场发生了多次油价暴跌或下跌危机,跌幅超过30%及以上的油价下跌至少发生过5次,包括1985—1986年欧佩克市场份额争夺战引发的国际油价暴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油价下跌、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油价暴跌、2014—2015年的油价暴跌以及2020年初的油价危机。

  沙特和俄罗斯未能就2020年3月底以后的原油减产协定达成一致是造成此轮国际能源市场极大恐慌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1月,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其石油需求下降导致国际油价出现下跌。疫情在全球蔓延又加剧了全球石油需求萎缩,导致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

  有学者提出影响油价波动主要有三个因素,即石油供应冲击、全球需求冲击以及对未来石油供给不确定性预期等原因造成的石油市场特有的需求冲击。[1]传统上,国际石油危机多是由于石油供应中断或短缺等供不应求导致油价上涨引发的石油市场危机。但是,不同于以往石油危机中的“供不应求”和“价格暴涨”,“供过于求”和“油价暴跌”成为此轮“逆向石油危机”的关键词。类似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油价暴跌,受疫情影响,石油需求端急剧萎缩,即世界石油消费“停摆”导致全球石油需求猛降,引发油价暴跌。需求冲击成为油价下跌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影响。

  第一,此轮国际石油市场需求下降的幅度前所未有。一般而言,国际油价波动由供应驱动或由需求驱动,但此轮油价崩溃极度不寻常,“其缘自巨大的需求冲击和供应过剩”。[2]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以来中国石油消费同比下降140万桶/日,约占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10%。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经济体量巨大的欧美国家相继陷入经济停摆,导致全球石油消费大幅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每日锐减600万桶,降幅超过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创下史上单季度最严重的需求下滑纪录。美国高盛集团预测,2020年4月全球每日石油需求将萎缩2000—3000万桶,占全球需求量的20%—30%,造成世界石油产业史上前所未有的石油供应过剩。[3]

  第二,此轮国际油价暴跌的程度前所未有。2020年3月以来,在全球石油消费急剧萎缩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大打石油价格战,意图争夺国际石油市场份额,致使全球石油市场额外增加数百万桶的供应量,国际油价也应声下跌了60%,从67美元/桶跌至25美元/桶。4月12日,“歐佩克+”联盟最终就石油减产达成一致,从5月开始进行新一轮减产,但这一决定未能缓和国际原油市场恐慌情绪。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5月价格几乎呈自由落体式下滑,一路跌破0美元关口,直至收盘-37.63美元/桶,下挫超过300%,创历史新低。疫情使世界石油需求“心跳骤停”,期货油价跌至历史负值,创造了世界石油产业史上的新纪录。[4]

  第三,此轮国际石油市场需求冲击与油价暴跌对国际石油工业的冲击程度前所未有。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多年来世界石油市场历经冲击无数,但对石油业的冲击没有一次像我们今天历经的这样狂暴。”[5]此轮石油危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是,全球石油市场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空前压力——一边是石油市场需求崩溃,另一边是业已过剩的石油供应仍在大幅增长。石油供应严重过剩致使全球储油设施严重“超载”。油库、港口爆满,导致油船不得不漂浮于海上。从勘探、生产、运输、炼化到终端消费,全球石油工业面临沉重打击。近年来全球油气上游并购市场复苏乏力,进入2020年后更是出现明显的流动性缺乏,从而限制了石油公司通过剥离资产获取现金流。从投资领域看,油气勘探、非常规与深水油气开发、液化天然气(LNG)相关项目建设和油气工程服务等相关投资,都受到低油价因素的明显冲击。在供需双重高压叠加影响之下,世界石油市场和国际油价崩盘的可能性增大。

  此轮石油危机对国际能源安全的影响

  此轮石油市场危机是由疫情导致的石油需求下降,进而引发沙特和俄罗斯等产油国为抢占石油市场,人为提高石油供应量,进一步加剧石油价格暴跌所致。理论上,油价下降有利于刺激全球经济。从供应安全的角度看,当前全球石油供应充足,国际能源安全环境总体宽松,尚未出现重大能源安全风险。但是,石油价格暴跌对石油供应链特别是产油国的影响巨大。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向石油供应链和产油国不断蔓延,未来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不排除国际石油需求和油价进一步下跌的可能,从而导致产油国油气出口收入剧减、国内社会和地缘政治陷入动荡与冲突、石油市场供应中断或短缺,进而引发全球或地区石油供应链“停摆”甚至“断供”。对此,国际社会应密切关注石油供应链和产油国市场及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此轮石油危机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观察。

  第一,疫情之下国际油价下跌难以转化为刺激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利好因素。一般而言,国际石油供过于求和油价走低有利于石油进口国和石油消费国降低石油进口成本,减少能源贸易赤字,降低炼化成本,刺激石油产品消费,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通胀水平。世界银行研究表明,油价下跌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具有积极作用。在石油供应端的驱动下,油价下跌45%将在短期内促进全球通胀率下降约1%,在中期内推动全球经济总量增长0.7%—0.8%;油价下跌10%则可推动石油进口国经济增长0.1%—0.5%。[6]此外,油价下跌意味着全球财富的重新转移和分配,将会推动大量实际收入从石油出口国向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为相关国家增加财政资源和推动经济改革提供契机。但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陷入“停摆”和衰退,其发展前景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全球石油需求遭到严重抑制。虽然中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持续复苏,但依旧面临着维护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艰巨任务,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释放和扩大能源消费等仍然面临较大困难。只要疫情继续影响世界经济,油价下跌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和促进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

  第二,需求下降和油价暴跌对国际能源工业冲击明显。受需求下降和价格走低影响,石油上游业务生产受损,炼油厂等业务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现有原油库存难以消化,新增低价原油又面临库存设施不足问题,导致行业支出削减和产能投资减少。对大多数石油生产国和石油公司而言,每桶35—45美元左右的油价已经在盈亏平衡点以下,这意味着如果国际油价继续走低,石油公司将无利可图。除等待市场回暖外,石油公司还必须采取灵活高效手段,大幅度削减投资,压减成本。面对油价暴跌,大部分公司已经削减2020年开支计划,削减幅度在20%—50%。随着石油公司支出减少,对新能源的投资也将逐渐放缓甚至停滞。油价若持续处于超低水平,将影响能源转型既定步伐,迟滞整个国际社会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型进程。

  第三,石油需求下降和油价暴跌对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造成严重打击。一是众多产油国至今仍未从2014年的油价下跌中恢复过来。2018年尼日利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只是2014年的三分之一,公共财政状况比5年前还差,如今不得不面对低油价和低产量的双重冲击。国际能源署(IEA)通过“世界能源模型”分析估计,在30美元/桶油价水平下,2020年一些关键产油国的油气收入将比2019年减少50%—85%,“这将是20多年来产油国的最低油气收入”。二是低油价将对产油国的财政构成严重压力,其财政赤字的扩大不可避免。当前油价(25美元/桶左右)水平下,伊拉克每月财政赤字将增加40亿美元。三是油气出口收入的大幅下降将影响到产油国的贸易平衡,引发货币贬值。2020年厄瓜多尔的油气收入预计将比2019年减少85%。[7]可以预计的是,2020年石油价格危机将使产油国的油气收入锐减,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主要国家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多元化发展计划,如沙特阿拉伯的“2030愿景”,将受到严重干扰,前景堪忧。

  第四,疫情导致的此轮石油价格冲击将对国际能源安全的中长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国际能源安全片面强调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源源不断地获得充足的能源供应,忽视了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的能源供需安全保障问题。国际能源安全历史经验表明,能源安全不仅包括能源进口国的供应安全,而且包括能源生产国的供需安全。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暴跌暴露出长期存在的能源安全风险,此次“逆向石油危机”不仅对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且对全球能源工业和世界经济具有重大冲击和负面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石油供过于求,油价暴跌。至21世纪初,持续十余年的低迷需求和油价形势导致石油生产国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出口收入剧减,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社会不稳定,地区动荡与冲突频仍。同时,石油需求不足和疲弱也导致石油生产国的勘探和生产投资不足,可持续能源供给能力下降,最终又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能源供应和价格安全。二战后世界石油市场的历史表明,“逆向石油危机”对石油产油国和国际能源工业的冲击和影响不能低估,其最终伤害的不仅是产油国,还必然祸及全球能源安全和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此意义上,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能源安全的研究范式,更加凸显了构建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

  此次石油危机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多重影响

  如同对国际能源安全的影响,此轮石油危机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的冲击对中国能源安全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石油需求的特殊背景下,国际石油需求下降和油价暴跌给中国维护能源安全带来了更多风险。

  一方面,国际油价暴跌或国际油价走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减少或降低石油进口成本,减少能源贸易赤字。2019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为1020万桶/日,布伦特油价从每桶67美元暴跌至25美元,使中国每日石油进口费用减少4.28亿美元,全年减少1562亿美元。受疫情影响,预计中国2020年石油进口量或下降到700万桶/日,石油进口成本和能源贸易赤字将进一步降低。[8]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9年石油消费量达到6.9亿吨。理论上,国际油价走低降低了中国原油进口成本以及炼化成本,成品油价格随国际油价下调,有利于中国石油消费增长并推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国际油价走低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中国疫情防控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仍然繁重,释放和扩大能源消费仍然面临较大困难。疫情蔓延全球也导致各国经济“停摆”,外部世界对中国出口商品需求疲软,限制和阻碍中国制造业和工业活动。虽然短期内国际油价走低对中国能源终端消费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40美元/桶的石油“地板价机制”意味着消费者无法从低油价中充分受益。同时,石油需求下降和油价暴跌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冲击影响较大。中国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2019年石油产量为380万桶/日。石油工业属于国家基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产业,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受需求下降和价格走低影响,石油上游业务盈利空间萎缩,炼厂利润空间受挤压,新增廉价国外原油库存设施不足,中国石油工业的行业支出和产能投资势必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中国石油企业增加油气产量和保障能源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此外,国际油价暴跌也对中国气候变化治理和能源转型产生不利影响。价格是决定能源转型的主要因素,油价若长期走低,将进一步影响石油消费市场,或将放缓中国能源转型步伐。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石油危机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也将产生重大影响。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在2017年基数之上,中国2020年要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85亿美元、2021年规模不少于339亿美元、合計524亿美元的能源产品。目前市场形势下,中美能源贸易目标恐难实现,将使原已复杂困难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9]

  鉴于此,虽然此轮石油危机从性质上讲是需求冲击,而非石油供应和油价暴涨危机,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总体有限,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冲击和影响不应低估。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出现整体亏损。随着疫情向石油供应链和产油国的不断蔓延,未来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不排除国际石油市场继续崩盘,最终导致石油市场供应短缺甚至中断的风险。因此,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石油供应链和产油国政治经济情况变化,做好相关预案。同时,从财政、税收、消费等方面研究帮扶石油工业度过困难的具体政策措施。此外,中国应抓住当前超低油价机遇期,分阶段、有计划地扩充石油战略储备,同时充分发挥商业储备设施效能,进一步增强应对国际石油突然断供风险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美能源经贸协议是一项长期战略,无法以短期行情作为判断标准,但在目前形势下,中国履约难度增大,可考虑以“不可抗力”等因素,重新与美国进行协商谈判。

  结语

  截至2020年5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的隔离措施将继续减少人们的交通出行活动,全球性交通运输“停摆”将继续造成航空用油、航运用油、道路交通运输用油需求的萎缩,持续打击国际油价。在此背景下,世界经济复苏之路荆棘密布,全球石油需求反弹之路不会顺坦,短期内国际油价大幅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的可能性渺茫。未来较长时期,全球油气市场的走向,取决于“欧佩克+”联盟最新减产协议的执行情况,取决于美国、沙特、俄罗斯和中国等主要国家的油气生产调节能力和消费复苏能力,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复苏情况。对中国而言,2020年油气消费需求下降、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低油价对中国经济复苏的推动作用有限。国际油价走低对中国经济利好的实现,也取决于中国和全球疫情控制情况以及世界经濟恢复步伐。中国应积极扩充石油战略储备,扩大国内有效油气消费需求,释放油气消费潜力,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石油工业的不利影响,增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动力。[10]

  吴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