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视域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究
- 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共享经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9-27 09:19
摘 要:在共享经济背景下,高校成为共享经济的试验田,学生越来越习惯共享经济的实用和高效。鉴于共享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特点,本文将从共享经济对高校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出发,结合高校力量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共享经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共享经济在中国的爆发起源于2016年,4G移动通信在各个城市的普及。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共享经济新业态被衍生出来。进一步的,在金融领域出现了P2P的快速普及,共享金融使得越来越多的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投资各类资产。但随着2017-2018年去杠杆的推进,共享经济产生的泡沫迅速破灭,共享单车领域摩拜、ofo、永安行淡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哈罗单车、青桔和美团。引领潮流的P2P最终十不存一,仅极少数能够勉强维持生存。共享经济失效了吗?其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又有何影响?本文将从共享经济对高校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出发,结合高校力量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一、共享经济对高校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冲击
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尤其是学生属于对价格相当敏感的群体,而共享经济在资源配置优化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共享经济天然可以在高校生存。共享经济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冲击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更加习惯移动消费等移动互联网场景。共享经济说白了就是租赁+移动支付,无论是共享单车、外卖还是P2P,其核心的支付环节都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支付,这使得在线消费场景得以快速普及,甚至在很多线下场景,移动支付取代了线下支付。大部分学生都对移动支付以及移动互联网形成了环境依赖,如果说2010年没有手机对学生校园生活影响不大,那么2020年一個学生无法通过手机上网和消费那将是无法忍受的。第二,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冲击。几乎所有产品都可以通过共享经济获得新生,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共享经济使得过去仅在线下开展的大学生教育辅导如研究生考试辅导等得以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对全国学生开放,并通过庞大的学生群体快速摊平成本。线上学习和辅导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几乎无一例外都使用过线上教育类产品,甚至愿意通过线上教育自学的方式摆脱对学校教育资源的依赖。第三,对学生沟通交流习惯的冲击。过去校园内的沟通交流以线下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为主,而在新冠疫情影响的现在,学生也不得不尽可能减少线下交流,取而代之的是移动通信软件以及线上会议软件的快速普及。
(二)对高校资源配置的冲击
共享经济对高校资源配置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校内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高校内有一套自我循环的经济模式,高校开放各商业领域的经营权如校内环游车、食堂、美食街等,然后通过这些经营权出租获得稳定的收入。这套经济模式在过去牢不可破,但在共享经济冲击下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校环游车与共享单车的冲突,食堂与外卖的冲突等,这些冲突一度导致高校难以适应共享经济冲击的商家个体户难以生存,但最终随着高校对共享经济的限制和融入得到新生。第二,对师资配置的冲击。共享经济带来的是效率,学生越来越习惯互联网的便利和高效,但与此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越来越厌恶低效的事物,这也包括对高校部分低效教育环节的厌恶。这使得如果某一课程教师教得不好,那么学生很可能会选择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学习这门课程,并在课堂时间心不在焉,上课效果较差的教师可能被学生逆向选择而淘汰。第三,对教师教育模式的冲击。如果说过去线上教学仅仅是学生的一种选择,那么新冠疫情影响下,线上教学成为教师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并不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并对线上教学无所适从,而这是需要得到全体教师一致反思的。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在高校,师资水平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产品应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高校青年教师比高龄教师更适应结合信息化产品提高教学质量,虽然这种差异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得以弱化,但在新冠疫情下,这种差异依然明显地暴露出来。第二,教学能力上的差异。不得不说,教学也需要天赋,有的教师教学能力十分出众非常受学生欢迎,但也有教师习惯照本宣科,教师与学生也不进行充分沟通,甚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第三,敬业态度存在差异。教师是否敬业是可以被直观感受出来的,有的教师十分敬业,愿意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十分冷漠,课后不与学生沟通,也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师资水平虽然存在差异,但教师的工资差异却并不明显,如何发现这种差异,消除这种差异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教育和科研难以切割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很大的一个难题就是教育和科研难以切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教师几乎都有自身的科研任务,这些科研任务必须完成。由于这些科研任务是教师获得额外收入的重要渠道,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教学效果差并没有太大影响,而科研任务失败将影响其科研经费的报销。在科研任务面前,教师总是以科研为核心,这与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相背离。第二,教师也有自己的学习工作需要完成。在高校,青年教师虽然教学课程更受学生欢迎,但青年教师往往也有自己的求学任务,当青年教师通过高校获得海外留学的资格后,其后续教学任务可能受到影响。第三,科研难以吸收高校大学生共同参与。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大多只有研究生水平的学生能够参与并提供辅助,而大学生很难参与教师的科研任务,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科研任务既不清楚也不熟悉,与教师的沟通往往也仅限于课堂前后的有限时间。
(三)监督和辅导成为高校共同面对的难题
高校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没有严格的监督和辅导。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最显著的差别就在监督和辅导上,高中学生课业得到严格的监督和辅导,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完成作业,学生在学习中犯的错会被反复指出并纠正。而在高校,学习靠个人自觉,监督和辅导几乎没有,这种反差使得不会自律的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学生最终难以跟上学习进度而放弃学习。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天赋的浪费也是对学生青春的浪费,尤其是在实践教学领域,由于高校实践设备的老旧,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实践检验,使得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大多数需要通过企业重新进行实践培养,而这也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获得更好工作的机会,高校监督和辅导的短板必须得到弥补。
三、共享经济视域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一)联合名校获得优质线上教学资源
名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高于一般高等院校,这些普通高等院校完全可以选择和这些名校合作,获得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并免费提供给校内师生。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名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辅导,另一方面,其他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名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学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线上教学资源不必限制课程的教师人数,如高数课,可以提供多个教师的完整的教学资源。甚至,过去限制于课时无法对课后习题进行充分讲解,这部分的讲解内容也可以交由名校教师分工完成,从而补上线下教学的缺憾。需要注意的是,线上教学需要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而网络在高校并不是免费提供,高校需要在网络服务上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可以为学生网络学习提供定向学习带宽,降低学生线上学习的门槛。
(二)让部分教师转变为专职教師
高校教师大部分都要承担科研任务,这使得学校专门负责教学的教师比例偏低。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让部分对教学有较大兴趣的教师转变为专职教师,专门负责教学和课程辅导工作。转变部分教师为专职教师可以让科研和教学得到切割,让学生面对教师可以心无旁骛地教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跟踪,以确保教师的确有认真进行教学。专职教师主要负责教学任务,另外还负责高校线上课程的编排和录制。高校专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录制一些优质的教学微视频,这些微视频主要用于对线上教学内容的补充。这种补充以课后自由学习的形式由学生自行学习,同时,专职教师会针对未进行自行学习或者学习时间较短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考核,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建立专职监管和辅导岗位
由于线上学习环节的存在,对学生的教学和监管辅导职责得以分开。高校完全可以聘任一些社会人士对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教学监管和辅导,这种监管主要针对学生课后的自习课环节。高校往往都会安排学生拿出一定时间自习,但由于没有监管自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安排专门的监管和辅导人员可以让学生在自习课上保证一定学习纪律,学生学习中面临困难也可以向监管者提出,他们会记录学生的问题,并提交给对应的教师,由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统一的指导。监管和辅导岗位可以按教室进行分配,甚至可以配合教室的摄像头实施监管。监管中需要对破坏课堂学习纪律的学生进行处罚,这种处罚以增加学生义务劳动的时间为主。
结束语:
结合共享经济优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师的职责进行细分,将难度较大的教学环节通过线上教学结合共享模式来解决,并通过线下专职监管和辅导的模式保证学生课后学习的学习质量。但线上教学的共享并不解决教学经费来源这一核心问题,如何在剥离了部分教师教学职责后将这部分教学经费用于线上教学是一个更重要的难题,这个难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周桂凤.共享经济视域下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144+130.
[2]刘泽军.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7):220.
作者简介:钟露(1990-),女,汉族,江西省赣州市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